摘 要:時至今日,人工智能技術已然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它正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及生活,引領國家和社會走向美好的智能化未來。本文從當前人工智能的新興發展模式展開論述,并針對如何進一步深入發展新時代下的人工智能技術這一問題,提出幾點可行性的研究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人工智能;發展模式;研究
現階段,人工智能3.0和工業4.0技術正不斷趨于成熟,新時代的人工智能技術儼然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多個領域,并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科技的穩步發展,如AIPaaS、AIoT以及AI+等新興的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發展模式仍在不斷的探索和創新中,并且正逐漸成為新時代下社會變革和科技進步的新一輪驅動力。
一、當前人工智能的新興發展模式
(一)AI平臺化輸出能力的發展,PaaS商業基礎構架逐漸成形
首先,新時代下人工智能發展模式較為新興的部分,是對傳統商業的滲透及改進,隨著AI平臺化輸出能力的不斷發展,商業領域的入局難度已經被大大降低,這就在無形之中導致了商業化的二次爆發。此外,由于目前AI技術的研發難以做到“即研即用”,因此,AIPaaS智能化服務逐漸成為當前新的需求方向,它利用云平臺PaaS層和相關產業化的結合,以此達到輸出AI能力的目的。總的來說,AIPaaS具有分布式、模塊化、可拓展等特性,它既涉及到私有化云平臺,又包括公有云平臺的建設。私有化云平臺主要以數據管理、資源管理以及權限管理等三部分構成,而公有云平臺以Python SDK和圖形界面的有關構架來銜接平臺的在線服務和AI訓練。現階段,AIPaaS智能化服務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商業價值,例如,對于復雜流程的算法重構,以及關于巨大化數據資產的盤活,能有效降低對數據科學家的依賴,幫助企業高效的進行市場數據的勘察和分析,能全方位滿足商業發展的并發性需求。
(二)AIoT的興起,智聯網核心生態的建設
當下人工智能與物聯網高度結合形成的智聯網核心生態,是當下發展模式的又一創新點,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多維度。智聯網核心生態包括以云服務形態為主的基礎設施、操作平臺、智設與解決方案。在AIoT框架體系中,基設位于構架的底端,由AI技術賦能、服務器、數據中心、網絡等構成,相當于AIoT的身體軀干;操作平臺在AIoT構架中則扮演著大腦的功能,處于中心端位置,一方面,它管理著設備的連接與控制,為用戶界面提供基軟服務和數據分析,合理分配物聯資源。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智聯網AIoT有利于社會發展周期的新一輪突破,它不僅能高效挖掘數據價值,有效促進社會實體經濟的發展,而且有助于自動化處理的實現,為物聯網的云、端實現新內涵的賦能,推動數據由線下到線上的高效轉變。例如,像AR視頻、高清視頻等終端連接的基數已經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此外,大流量應用更是得到了突破性的發展,譬如物流、社會公共建設、消費等領域,已呈現出智慧服務的特性。根據專家預測,到2020年底,我國極有可能達到萬物互聯的全新高度,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連接量將突破60億大關,對于人工智能的諸多暢想,也會在不久的將來變成現實。
(三)AI+產業互聯網的應用,數據環境的全新打造
新時代下AI+產業互聯網的邏輯應用較為廣泛,目前各大世界性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專注于對數據環境的打造,以云平臺對生產數據的豐富累積來貫通互聯網產業鏈的上下游。其中,AI的價值體現大多是通過認知智能來完成,利用機器學習構造訓練模型,以知識圖譜、NLP等達到關聯數據庫的貫通。此外,隨著當下平臺用戶量的逐年增加,AI算法也正在進行更為優質的數據訓練,計算的準確率正處于穩步提升中。再者,為了保證AI+互聯網產業的柔韌性,以及確保商業邏輯的可預測性更強,當前以SaaS應用或咨詢服務為主要解決方案,以此來滿足新時代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需求。
二、新時代下人工智能深入發展的研究對策
(一)重視交叉學科的關聯
人工智能涉及到的領域較為廣泛,包括腦科學、認知科學、物理學以及信息論等等,因此,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對交叉學科的關聯和研究。例如,腦科學是研究人工智能最根本的表現,人工智能的創新與腦科學的發展,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交叉聯系,在一定意義上,人工智能即是模仿人腦的思維活動,因此,當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創新之一,便是要研究腦科學的感知及整合。其次,要加大人工智能和認知科學的交叉,目前人工智能在對知識存儲、優化、判斷和預測等方面還有待新的突破,與認知科學進行關聯,能夠以認知科學的理論為基礎,進行人工智能的實驗和實證,以此推動人工智能情感計算能力的突破。最后,結合現代物理學的理論成果,對數據進行深入的清洗和挖掘,也是現代人工智能的創新方向之一,如此一來,有利于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客觀與主觀因素,更好的提高人工智能模擬的準確性,同時也能借助于現代物理學,完成人工智能由抽象化到具體化的轉變。
(二)以自然語言作為切入點
長久以來,自然語言一直作為人腦思維活動的載體,扮演著“智能細胞”的重要角色,因此,人工智能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做到直面自然語言。首先,人工智能要緊緊把握住自然語言中的種種概念,探究定量和定性問題,相比于純數學化的表達,利用概念來確定量的變化往往更普遍、更真實。例如,當下較為流行的WEB搜索,便是一個思維運用的形式化組織,它選擇從關鍵詞的組合切入,以詞搜索的智能化方式,占領了相當大的網絡市場,而以語義網絡為基礎的語句搜索也相繼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示范,發展前景一片光明。此外,雖然目前人工智能已經逐步創造出各式各樣的語言符號,但是由于它們過于精密,反而丟失了詞語的自適應性,所以必須習慣用自然語言來表示知識,這也是人工智能實現跨越的重要支撐。
(三)利用網絡拓撲實現知識表示
在人工智能的研究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復雜系統的研究,復雜系統不僅僅指個體的疊加,根據21世紀的科學研究表明,不確定的行為會在時間演變中發生突變現象,即產生所謂的相變。隨著智能網絡的普及,復雜網絡已成為人工智能發展模式創新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現階段,利用網絡拓撲研究復雜網絡,逐漸成為一種強有力的研究工具,像我們熟知的自然語言及符號語言,都可以稱為知識表示的一維形式,而當下對網絡拓撲的研究,則涉及到知識表示的二維形式,具有非常深遠的研究意義。
結束語:
人工智能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寄寓著人們對生活的憧憬和美好未來的想象。在當前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應不斷創新人工智能的發展模式,重視起交叉學科的研究和自然語言的切入,為我國未來的戰略性發展目標夯實智能化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周泰辰. 基于“互聯網+”時代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策略的研究[J].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2017(48):19-19.
[2]佚名. 探討新時代背景下新興技術在人工智能中的應用[J]. 軟件, 2018, v.39;No.459(7):166-169.
[3]馬力. 新時代下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J]. 中國新通信, 2018, v.20(9):104.
[4]宋平. 論新時代視域下的人工智能[J]. 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 2018, v.20;No.104(02):27-30.
作者簡介:
鄭偉(1981.12-),男,南陽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統與人工智能。
(南陽師范學院科研項目“融合人工智能的南水北調渠首段水源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階段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20QN006)
(南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