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英
【摘? 要】在當今多元化教育模式下,教師側重于培養小學生自我探索、獨立思考的能力,格外重視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教學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教師要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要學會活學活用知識,避免死板地吸收數學內容。
【關鍵詞】數學教育;獨立思考;邏輯;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3-0052-02
【Abstract】In today's diversified education model, teachers focus on cultivating pupils' self-exploration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an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upil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can form the habit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in a subtle way.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let students develop the habit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learn to use knowledge, and avoid rigidly absorbing mathematical content.
【Keywords】Mathematics education; Independent thinking; Logic; Habits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鍛煉實踐能力的黃金階段。在這個階段,數學教學的方法尤其重要,教師是學生學習階段的傳授者,數學在學生的眼中通常是抽象化的。如果教師繼續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數學課堂會變得枯燥無味,進而降低教學質量,而學生如果只是扮演一個接受者,學習效果也會隨之降低。因此,教師很有必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樣才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學及之后數學教育的開展。
一、獨立思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狀
1.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課堂的主旋律只是圍繞教師進行。“教師講,學生聽”也是一個常見的情況,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大多處于明白了的層面,當教師離開課堂后,又變得有疑惑或者一知半解,甚至還不去思考,因此在長期的問題積壓中,跟不上教師的節奏,落后于他人。
2.有些學校衡量學生學習的唯一標準就是分數。學生在面對分數這個現實問題時,不看重學習的過程,只注重結果,主動放棄獨立思考的機會,為了得到高分,采取死記硬背、抄襲課本等方式。教師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居于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從一個被動者轉變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角色。
二、在數學課堂中滲透獨立思考思維習慣的目的和意義
1.當學生擁有了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他們在脫離數學課堂,甚至在沒有外界幫助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萌芽期,對小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對其今后走向社會,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具有深遠影響。打根基一定要扎實,以后才能走得長遠,培養小學生在數學中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是要讓小學生養成不依賴外物、獨立面對困難、獨立解決困難的能力。學生只有獨立思考,才能對接觸到的各種難題在第一時間給予最準確的判斷,并找到問題核心,針對性地解決。
2.提高綜合素質,提高技能。對比幼兒時期的學習任務,小學數學任務對于小學生來說相當于一場體力勞動,學生只顧埋頭苦干,往往忘記了思考。漸漸地,智者就會變成愚者,然后學習任務更加艱巨。而當學生掌握了獨立思考的秘訣時,他們就能學會自我反省、檢討,找出自己的缺陷,然后加以改正,使自身的技能得到強化,綜合素質也會提升。
3.學生在獨立思考后會對自己思考后得到的結果感到滿意,從而感到成就感和自豪感,這樣會建立起他們的自信心。小學教育體系應該讓這種思維習慣滲透到學生的數學學習中,為學生積累更多數學知識打下堅固的文化基礎。擁有自主思考的良好習慣,是學生掌握好方法,通往成功道路的金鑰匙,對于學生之后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策略習慣
1.鼓舞學生獨立思考,獨自摸索。學生對于學習知識要勇于思考,并充分意識到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數學能力,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從而感受到獨立思考的樂趣所在。教師應該讓學生扮演課堂中的主角,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培養探索精神,自己則退一步成為學生的輔助者。例如,在“小數乘法”中,教師可出一道題,然后組織學生形成幾個小組,先分別自主思考,再共同討論出計算結果。如果計算結果正確,再讓他們獨立思考探索小數除法的方法。這樣能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創造出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帶著飽滿的學習熱情繼續摸索下去。
2.在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上進行創新。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太模式化,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思維習慣的培養。例如,在學生學習“面積”這一節知識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自己周圍的材料制作出不同面積、不同形狀的物體帶到課堂中展示。這樣既可以增加數學的趣味性,又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實踐的滿足感。
3.讓學生發現錯誤并且指出自己的錯誤。反思也是形成獨立思考習慣的一個關鍵點,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故意制造的小錯誤,提示學生思考,進而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同時,給學生幾種錯誤的解題方式,讓學生先思考,找出哪個步驟或者運算公式錯誤。這樣可以使學生反復思考,提高警惕性。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也養成了辯證看問題的思維習慣,凡事能夠看其兩面,對比進行思考,辯證地進行分析。這進一步提升了小學生獨立思考的深度,學生思考問題時更容易有邏輯性和層次感。而對于小學數學來講,這種結合實際生活的學科,也非常需要深度地進行,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獨立思考。
4.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有適當的留白部分,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當然,還要輔助引導,以免學生卡頓或者跑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是處于被動地位的,學習的節奏是隨著教師的引導在走,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發現和打破自身的被動局面。如果教師把所有的細節都講到了,學生是很難在此基礎上有較深的思考和發揮的,所以適當的教學留白非常有必要。
5.教師要善于營造輕松愜意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廣開言路。獨立思考意味著更多的試錯和挫敗。由于小學生知識水平底子較差,獨立思考的時候往往會碰壁,這個時候就要靠教師積極鼓勵和帶動。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出輕松愜意的教學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時沒有太大的壓力和負擔。既然是獨立思考,就要適當放手,教師應在旁邊時刻留意和觀察,鼓勵小學生在探究數學問題時多用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多結合自己身邊的現實生活,教師在其中做好穿針引線的工作。教師一定要在營造適合的教學氛圍和環境上做足文章,鼓勵小學獨立思考的同時,不能任由其獨自發展,要及時給予指正和關懷。只有在這樣輕松的氛圍和環境下,小學生的身心才能徹底放松,才會有更好的狀態進行獨立思考,這樣的獨立思考才會有更高的質量和成效。
四、結語
教師在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時代在不斷進步,教師要深刻了解到獨立思考能力對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要成為學生的導航者,樂于奉獻,激勵學生自主思考,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接受的內容有趣又豐富。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習慣,是一件必要且有意義的事,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在于能力的多少,而更看重其是否能有創新的意識。相信在正確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滲透下,教師必然會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高效率的棟梁人才。
參考文獻:
[1]白進喜.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