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曙光
結腸位于盲腸和直腸之間,長度大約為1.3~1.5米,分為升結腸和橫結腸,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一部分。結腸的作用是吸收人體的水分,并吸收人體的鹽分,幫助人體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
結腸炎屬于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結腸黏膜層及黏膜下導的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病變,可由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原蟲等生物引起,也可由變態反應及理化因子引起,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特異性結腸炎和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炎發病于各個年齡階段,主要以20~40歲多為常見。目前為止,醫學界仍然沒有效根治結腸炎的辦法,仍然采用以消除炎癥為主的治療方式,所以造成了結腸炎易發、易反復的特點。
結腸炎屬于消化系統疾病,致病的直接因素是結腸蠕動過快,導致結腸不吸引水分,水分隨糞便排出體外,所以結腸炎的典型癥狀就是出現痙攣和腹瀉,主要臨床表現為肚子痛、腹瀉、便秘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出現血便、結腸痙攣、腹部疼痛劇烈、大出血、腸穿孔、中毒性巨結腸等癥狀,甚至還可能出現發生癌變。
結腸炎一般分為慢性結腸炎和急性結腸炎兩種,慢性結腸炎的特點是疼痛不明顯,但容易反復發作。急性結腸炎的特點是腹痛、腹瀉、嘔吐等。若患者出現結腸炎的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出現脫水以及低血鉀、低蛋白血癥的情況。
結腸炎雖然不會立即危及患者生命,但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可能導致患者長期腹痛、長期血便,造成患者貧血及營養不良,甚至出現結腸炎向結腸癌的轉變。所以,患者一旦感覺到腹痛,想解大便,而且大便出現濃稠物或出現膿血的情況,應立即到醫院接受專業的檢查診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盡量減少結腸炎結對工作和生活的影響。
結腸炎是世界性的疑難疾病,其診斷需要借助一些醫療檢查。結腸炎的診斷方式主要為抽血檢查、糞便檢查和腸鏡檢查。抽血檢查主要檢查結腸炎患者的血常規、血沉、肝腎功能以及生化檢查等,以判斷患者結腸炎的病情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以及對患者造成了哪些影響等,并為醫生選擇臨床用藥提供依據。糞便檢查主要是檢查結腸炎患者腸道內黏液、白細胞、紅細胞等是否正常,腸道內是否有寄生蟲等情況,從而判斷患者的結腸炎是由感染性引起還是潰瘍性引起。腸鏡檢查是診斷結腸炎最為重要的一項檢查,對醫生做出診斷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醫生通過腸鏡對病變部位進行多段多點活檢腸黏膜檢查,可以判斷出患者結腸炎的病變情況以及病變范圍,從而判斷出患者是否發生結腸癌變。
結腸炎的治療主要是以控制急性發作,緩解癥狀,控制出現并發癥,減少復發為原則,治療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藥物治療,一種是外科手術治療。一般來說,藥物治療是結腸炎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當藥物治療無效,或結腸炎程度加重甚至出現結腸炎并發癥時則會采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
中醫治療結腸炎是以扶正祛邪、標本兼顧為原則,具有醫療簡單,副作用小的特點。雖然中醫治療結腸炎具有促進黏膜愈合,減少復發,副作用小的特點,但是中醫治療結腸炎通常只適用于初期或慢性結腸炎。
結腸炎的發病是由于多種因素導致,是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對于結腸炎患者的護理應該從多個方面入手,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護理。結腸炎的護理方法主要有運動鍛煉護理、飲食調養護理(食療護理)、穴位按摩護理以及艾炙護理等。
對結腸炎的證明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是也要注意一些護理事項,采取運動鍛煉護理一定要注意根據自身素質適量進行運動,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防止運動損傷;采取飲食調養護理(食療護理)要注意科學飲食,不能盲目進補,少食多餐,特別是食療護理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身體屬性,氣虛陰重者忌寒涼,以免加重結腸炎;采取穴位按摩及艾炙護理的要注意到正規的醫院去進行按摩和艾炙,否則對身體穴位找不準確不但不會起到護理腸胃的作用,反而還會造成身體損傷,特別是進行艾炙護理時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灼傷皮膚。
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們對結腸炎的認識不斷深入。結腸炎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避免患結腸炎。
(作者單位:遂寧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