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頭頸部腫瘤包括口腔頜面部腫瘤、耳鼻喉腫瘤、頸部腫瘤等三個部分,手術治療時無法將病灶完全切除,需聯合放療手段進行治療。放療不僅能消滅惡性腫瘤細胞,還會損傷正常組織細胞,進而引起口咽炎、吞咽困難、放射性皮炎、鼻咽黏膜炎、張口困難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基于此,本文重點圍繞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之后的護理措施展開論述,以提升患者放療后的生存質量。
1.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后,咽部易出現疼痛感,導致進食困難。為此,護理人員需鼓勵病人多攝入含維生素高的軟性食物,且飯后還需及時漱口,同時要注意,漱口時要使用pH酸堿度適宜的漱口液,并用使用軟毛牙刷清潔口腔。除此之外,患者還需忌食過硬、含糖高、刺激性、過熱的食物,同時還要忌酒,并盡量少食或者不食腌制食品。
2.患者因瘤組織壞死脫落后易引起大出血,且此出血部位常出現在頭頸部腫瘤部位。為此,護理人員要需準備好鼻咽填塞止血包、藥物、止血物品等,以便及時處理出血現象,避免窒息。
3.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口腔黏膜狀況,并鼓勵患者多喝水,以便口腔黏膜處于濕潤狀態。
4.積極對鼻咽腔進行清潔,清除鼻腔內臭味和分泌物,進而改善或者預防局部感染,增強放射治療效果。
5.頭頸部腫瘤病人放療之后若出現眼瞼無法完全閉合的玩家,需使用干凈的濕紗布將眼睛遮蓋住,以免塵土進入眼內,影響眼部健康。
6.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的頭痛狀況和體溫情況,以便及時發現或者處理感染現象。
7.飲食護理:護理人員要讓患者多攝入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并保證飲食多樣化,且要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油膩、刺激性、腌臘、油炸、煙熏的食物,并鼓勵病人根據自己的病情積極調整飲食結構,以提升化療效果。若出現嚴重的咽喉不適、嘔吐癥狀,影響進食,需及時進行腸外營養支持。若存在嚴重疼痛、口腔潰瘍等現象,則應在進食之前含服利多卡因混合液,以幫助患者進食。對于鼻飼進食的病人,每次進食之前,需觀察胃管所在位置,且叮囑患者,鼻飼之后不可馬上躺下,需半臥位保持30分鐘左右后再平臥位休息,以免誤吸或者食物反流。
8.功能鍛煉:①張口鍛煉,做張嘴、閉嘴活動,每次最大程度張開自己的上下顎,然后停留5秒,再閉合。每日鍛煉三次,每次活動3至5分鐘。②抬肩,交替抬起雙肩,以鍛煉肩關節,促進肩功能康復。每日鍛煉三次,每次鍛煉5分鐘。③搖頭,左右、上下緩慢做搖頭鍛煉,以避免頸肩部肌肉出現纖維化。④鼓腮,閉合口唇,然后鼓起腮部,并對顳頜關節、腮部進行按摩,避免顳頜及其四周組織出現纖維化。⑤咽津,勤做吞咽運動,能緩解口舌干燥現象,進而避免吞咽困難。
9.定期復查:放療結束休息1個月后,應到醫院檢查,以評估治療效果。與此同時,休息的一個月內,患者需每周做一次血常規檢查,若白細胞水平比正常值低,需及時進行糾正治療。除此之外,化療結束之后患者若沒有不適感,則每個季度檢查一次即可,持續兩年若無不適癥狀,第三年至第五年,每半年檢查一次即可,若期間檢查結果正常,第5年之后可每年檢查一次,以掌握身體恢復狀況。
1.口腔黏膜炎:①頭頸部腫瘤病人放療之后易出現咽喉不適、口腔不適,主要表現為疼痛、干燥、熱感等癥狀,進而引起吞咽困難,甚至影響進食。出現上述不良癥狀時,需積極調整放療方案,以改善并發癥。②患者應積極攝入各種維生素與流質飲食,以保證口腔清潔,并定期沖洗鼻腔、鼻咽,必要時可使用消炎制劑,并進行止痛、鎮靜處理。
2.放療之后,若頸部、面部皮膚出現腫脹現象,不必過于恐慌,此不良癥狀是因淋巴回流不暢導致的,持續3個月至半年即可恢復正常。
3.放療之后若病灶區域的皮膚變黑,也是正常現象,皮膚顏色會慢慢恢復。
4.放療之后,病灶區域存在頭發脫落,也是一種正常現象,放療結束后,能逐漸長出新頭發。
5.放療之后出現痰多、咽喉疼痛,持續1至2個月即可逐漸恢復。
6.放療之后,若頸部照射部位出現皮膚纖維化,或者變硬,則需加強功能鍛煉。
7.鼻腔黏膜較干燥的情況下,易出現出血現象。但若出血量比較少,則無須過度恐懼、驚慌。若出血次數比較頻繁,或者出血量比較大,則需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上述即是頭頸部腫瘤病人放療之后護理中的注意事項,根據上述內容進行正規護理,能有效預防并發癥,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作者單位:四川省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