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波
痔是人體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又名痔瘡、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有“十人九痔”之說。
痔瘡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便血,便血的性質可為無痛、間歇性、便后鮮血,便時滴血或手紙上帶血,便秘、飲酒或進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重。二是單純性內痔,無疼痛僅有墜脹感,可出血,發展至脫垂,合并血栓形成、嵌頓,感染時才會出現疼痛。三是內痔,分為4度。Ⅰ度:排便時出血,便后出血會自行停止,痔不脫出肛門;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時脫出肛門,排便后自動還納;Ⅲ度:痔脫出后需手輔助還納;Ⅳ度:痔長期在肛門外,不能還納。其中,Ⅱ度以上的內痔多形成混合痔,表現為內痔和外痔的癥狀同時存在,會出現疼痛不適、瘙癢,其中瘙癢常由于痔脫出時有黏性分泌物流出。后三度多成混合痔。四是外痔,平時無特殊癥狀,發生血栓及炎癥時可有腫脹、疼痛。
目前,痔瘡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其中包括非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注射治療、膠圈套扎治療法、多普勒超聲引導下痔動脈結扎術和手術治療。無癥狀的痔瘡無須治療;有癥狀的痔瘡目的在于減輕或者消除患者的癥狀,以手術治療為主。
1.一般治療:適用于絕大部分的痔,包括血栓性和嵌頓性痔的初期。患者需注意飲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纖維性食物的攝入量,多攝入果蔬、多飲水,改變不良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可服用緩瀉劑,便后清洗肛門。對于脫垂型痔,患者應注意用手輕輕托回痔塊,阻止再次脫出。患者應避免久坐久立,每天適當運動,可以促進胃腸道運動,有利于排便,每天至少要步行6000步以上。睡前可用溫熱水可含高錳酸鉀.坐浴等。
2.局部用藥治療:已被廣泛采用,藥物包括栓劑、膏劑和洗劑,多數含有中藥成分。
3.口服藥物治療:一般采用治療靜脈曲張的藥物,口服藥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提高靜脈彈性和張力,促進靜脈回流達到縮痔止血的作用機理,并通過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抗炎、抗滲出,達到消腫抗炎以及止痛止癢的功效。
4.注射療法:對Ⅰ、Ⅱ度出血性內痔效果較好。將硬化劑注射于黏膜下層靜脈叢周圍,引起炎癥反應及纖維化,從而壓閉曲張的靜脈。1月后可重復治療,要避免將硬化劑注入黏膜層造成壞死。
5.物理療法:激光治療、冷凍療法、直流電療法和銅離子電化學療法、微波熱凝療法、紅外線凝固治療,較少用。
6.膠圈套扎:套扎痔根部,阻斷其血供以使痔脫落壞死。適用于II、III度內痔,對于巨大的內痔及纖維化內痔更適合。
1.手術指征:保守治療無效,痔脫出嚴重,較大纖維化內痔、注射等治療不佳,合并肛裂、肛瘺等;
2.手術原則:通過手術使脫垂肛墊復位,盡可能保留肛墊的結構,確保術后盡量減少影響精細控便能力;
3.術前準備:內痔表面有潰瘍、感染時,先進行通便、溫熱水坐浴保守治療,潰瘍愈合后再手術。
4.手術方式:①血栓性外痔剝離術:適用于血栓性外痔保守治療后疼痛不緩解或腫塊不縮小患者。②傳統痔切除術:即外剝內扎術。③痔環切術Whitehead術.:教科書上的經典術式,易導致肛門狹窄,目前臨床很少應用。④PPH手術:吻合器痔上直腸黏膜環切釘合術。為意大利Longo醫生所創,1998年開始推廣,主要適用于脫垂型III-IV度混合痔、環形痔,以及部分出血嚴重的II度內痔。PPH治療脫垂痔的機理是環形切除直腸下端2~3厘米黏膜和黏膜下組織,恢復正常解剖結構,即肛墊回位。黏膜下組織的切除阻斷了痔上動脈對痔區的血液供應,使術后痔體萎縮。PPH手術與傳統痔切除術相比,手術時間短、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并發癥少,但器械的價格較昂貴。
5.術后護理:觀察有無并發癥發生,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作者單位: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