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才秀
【摘? 要】本文結合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實際,探討從觀察力、想象力、創新力、抒真情等方面精準發力,實現有效提升學生記敘文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記敘文;觀察力;想象力;創新力;抒真情
中圖分類號:G633.3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3-0143-02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narrative writ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goal of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tudents' narrative writing abi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observation, imagination, innov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rue feelings.
【Keywords】Narrative;Observation;Imagination; Innovation; Expressing the truth
不少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三者中又尤其怕寫作文。對于記敘文寫作,很多教師教學中也感到力不從心,不知道從何教起。筆者結合記敘文寫作指導實踐,探討從提升學生能力的角度精準發力,嘗試從觀察力、想象力、創新力、抒真情等方面詳細論述。
一、聚焦學生觀察力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記敘文閱讀課文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如朱自清的名篇《春》,這是一首對春天的贊歌,唱出了春的美妙;也是一首熱情洋溢的詩,寫出了對春的期盼與眷戀;更是一幅工筆畫,描繪了春天的氣息與活力。我們不難發現,其觀察過程帶有作者的情感。作者先總寫對春天的期盼,從山、水、太陽等方面勾勒出大地回春、萬物蘇醒的景象;接下來作者再推出五個特寫鏡頭,聚焦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人,先整體勾勒,再聚焦具體對象。
對每個特寫鏡頭,作者都利用其不同的視角不厭其煩地描述,如寫春風,這是最難描繪的,因為風沒有具體的形狀和色彩,然而,作者卻能獨出心裁地從觸覺、嗅覺、聽覺等角度描繪春風。觸覺:吹面不寒楊柳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微微潤濕的空氣;嗅覺:新翻的泥土氣息、草味兒、各種花香;聽覺:鳥兒呼朋引伴、唱出婉轉的曲子、牧童的短笛嘹亮地響。可見,觀察過程中調動的不僅僅是視覺,還有多種感官。這樣原本無形、無色、無味的春風變成了有形、有味甚至有聲有色,寫出了春風的神韻。朱自清正是通過多角度的觀察,調動多種感官,才把春天描繪得如此細膩生動。這樣,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可以借鑒多角度聚焦觀察對象的觀察方法,也能很好地培養自己聚焦觀察對象的能力。
二、豐富學生想象力
教師可以在記敘文閱讀課后,要求學生對課文情境進行續寫,要求順著文章作者的思路,把故事情境繼續擴展下去,也可以換個角度,對課文進行改寫,或者對于課文中某個略寫的情節進行想象擴寫。續寫、改寫、擴寫等訓練,既沒有脫離教材和新課標,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對于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很有幫助。例如,學完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筆者讓學生續寫,學生腦洞大開,紛紛展開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寫皇帝回宮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騙子穿上他的新裝去巡城,被活活凍死;有的寫皇帝抓回騙子,但依然被騙子花言巧語欺騙,最終導致亡國的命運;有的寫兩個騙子,一個良心發現,自首后被皇帝重用,成為真正的御用裁縫,另一個則在逃跑的過程中被抓回,等待牢獄之災的處罰;有的寫皇帝回宮后反思錯誤,抓了騙子,賞賜說真話的小孩,從此不再愛慕虛榮,成了一個勤政愛民、真誠待人的好皇帝;還有個學生寫皇帝把“皇帝的新裝”當作今后勵精圖治的精神財富,作為傳家的國寶,勉勵其后代擁有戰勝自己的決心……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我們只要提供平臺,他們就會有非常獨特的思考角度,寫出讓我們嘆為觀止的作品。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寫自己熟悉的身邊的事例,通過想象完整地展開記敘與表達。這樣就可以讓他們進入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進入寫作的安靜狀態,從而寫出富有靈感啟迪的好文章。
三、強化寫作創新力
寫作本身就是從無到有的創新過程,所以寫作也稱為創作,寫出富有新意的個性化作品,成為作文的基本追求。教師要通過啟發誘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個性化的創新狀態。有一次,一個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課堂上畫“小雞”被教師發現了。教師并沒有大發雷霆,也沒有指責他的意思,反而表揚他畫得很棒。問他為什么畫得這么生動形象,他說,他認真觀察了農村爺爺奶奶家里的母雞和一窩小雞。教師便鼓勵他說:“你觀察得真仔細,可是,你能不能繼續觀察一段時間,畫出一個漫畫系列呀?”他很高興教師能這么欣賞他,當即答應下來,一周之后,交給教師幾幅有各種姿態的母雞帶小雞的漫畫。教師說:“畫得真不錯,如果能每幅畫都配上一段文字,就是一本小小連環畫啦。”他又照教師的要求做了。寫好后,再交給教師閱讀。教師閱讀的時候告訴他,這就是一篇觀察入微、描寫細致、表達生動的記敘文。后來,他的作文就寫得越來越好了。由此,我們愈發認識到,只有欣賞學生,才能引領學生的發展,賞識是創新的動力。
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從細節入手對文章的主題加以創新。記敘文寫作指導中,如果執著于語言表達、文本結構等方面,往往難以突出新意。而受個性差異的影響,不同的人對同一內容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很容易獲得新的立意。以“春游”寫作為例,有的學生在爬山過程中立足其親身體驗,確定了“堅持”的主題;有的學生在爬山之后看到有游客亂扔垃圾,確定了“保護環境”的主題。
四、激發學生抒真情
寫作的實質應該是情感的宣泄與表達,真情是文章的“靈魂”,文章貴在抒真情。現實的狀況卻常常是學生作文千人一面,很多學生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而是喜歡看作文選,把別人的東西寫到自己的作文中,結果自然是無病呻吟,感動不了自己,更無法感染讀者。因此,我們要重視激發學生抒真情,達到“我手寫我心,我心抒我情”的自如境界。那么,如何激發學生抒真情呢?這里筆者結合2019年福建中考作文《最好的作品》加以闡述。
真情源于“愛”。當前,我們教育的重心是智育,學習各方面的文化知識,但卻忽視了“愛”的教育。愛是源于內在精神完美的需求,是一種表達的沖動和欲望。唯有愛,能讓一個人進入如癡如醉的狀態;也只有愛,讓一個人有所發現,感受驚奇或者驚喜;愛還能讓一個人富有思想和靈性。因此,抒真情的首要前提就是“愛”。《最好的作品》,可以寫古圣先賢最好的作品,也可以寫自己最好的作品,但最好的作品一定離不開“愛”的真情。沒有愛,就沒有司馬遷“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沒有愛,就沒有李白的詩酒劍三絕,就沒有大唐浪漫的詩風;沒有愛,就沒有李時珍三十年如一日撰寫的《本草綱目》;沒有愛,就不會有曹雪芹“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紅樓夢》。愛與真情才能打造出最好的作品。
真情體現于敢說真話。說真話,不一定就是“高大上”或者冠冕堂皇的話,學生的喜怒哀樂都可以通過寫作表達出來。如,《最好的作品》有個女同學寫自己怎么也畫不出自己認可的最好作品,最后悟出用心去描繪,同時自己不放棄努力,這本身就是最好的作品。敢于承認自己的弱點或者弱項,這本身就是成就自我的最好作品。
綜上所述,初中記敘文寫作指導需要在觀察力、想象力、創新力、抒真情等方面精準發力,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記敘文寫作實際情況相應地進行調整,以此在滿足學生寫作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四方面精準發力的訓練,逐漸提升學生的記敘文寫作能力,也為學生今后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本文為寧化縣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19年度立項課題“初中記敘文寫作有效教學策略探究”(立項編號:ZXKT20191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慧玉.詳略得當 凸顯中心——初中記敘文寫作之詳略安排教學指導[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8).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