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杰
摘 要:本文針對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常見差錯及管理,結合理論實踐,先分析了開展空中交通管制的必要性,接著論述了目前我國空中交通管制中常見的差錯和成因,并提出提升空中交通管制水平的措施。分析結果表明,空中交通管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民航事業發展的主要指標,對民航事業持續健康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細化空中交通管制中常見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對策,有助于提升空中交通管制水平,值得高度重視。
關鍵詞:空中交通管制;差錯;管理;以人為本
在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為民航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而民航事業的穩健發展,也促進了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二者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空中交通管制是民航管理的核心內容,是保證空中交通安全發展的關鍵。基于此,開展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常見差錯及管理的探析就顯得尤為必要。
1、空中交通管制中常見的差錯和成因
1.1常見的問題
就目前我國空中交通管制發展現狀而言,常見的差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知識性差錯。空中交通管制從業人員專業知識或者專業技能不夠扎實引發的差錯,常見的知識性差錯是在采用自動化軟甲錄入相關數據時發生差錯。
第二,執行性差錯。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因為執行管理程序操作不當引發的差錯,常見的執行性差錯是在進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交接時,一些細節沒有交代清楚,或者遺漏了一些關鍵內容,而引發的差錯。
第三,交流性差錯。空中交通管制中需要用到很多專業的交流術語,一旦誤解或者漏聽了機組下發的指令,就會發生交流性差錯,如:聽措航班號,就是最常的交流性差錯。
第四,勝利性差錯。這是由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心理素質差引起的差錯,比如:在民航航班被迫降落時,容易在慌亂中發出“可進入跑道”的錯誤指令【1】。
除上述四種常見的差錯之外,還有航空維修性差錯,主要內容是錯誤的安裝和配置,如:閥門安裝存在方向性錯誤,部分設備和基礎設施存在功能性缺陷等。
2.2差錯成因
空中交通管制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影響因素比較多,其中很多差錯來自于空中交通管制人員操作失誤,此種差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2】。比如:在2016年10月11日12時03分,一架東方航空A320飛機(MU5643,上海虹橋-天津)在虹橋機場執行起飛過程中,發現另一架東航的A330飛機(MU5106北京-上海虹橋)航班正準備穿越跑道,A320機長判斷后決定繼續起飛,從而避免了一起兩機相撞的嚴重事故發生。民航局通報指出,“10·11”事件是一起塔臺管制員遺忘飛機動態、違反工作標準造成的人為原因嚴重事故征候。
事件中兩架飛機垂直距離最短僅19米,翼尖距13米。A330機組存在標準操作程序(SOP)問題;A320機組處置果斷操縱正確,避免了事故。
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差錯泛指引起管制人員預期結果或者意圖與實際情況出現偏差的情況或者尚未發生情況,任何差錯的發生,都有可能降低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性,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引發嚴重的交通事故。通常情況下,引發空中交通管制差錯的主要原因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空中交通管制從業人員對一些問題的理解上存在偏差,造成了誤判斷;其二是構建了正確情景畫面,但卻發生了錯誤的執行程序。對引發空中交通管制差錯的原因進行分析,有助于更加全面和清楚的認知差錯發生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做好防范措施,以免在后期工作中相同的差錯第二次發生,提升空中交通管制管理水平。
2、提升空中交通管制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
在空中交通管制中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能夠更好科學合理的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坐飛機出行,已經成為我國居民出行的常態,相比于鐵路和公路出行,飛機出行存在更多的安全隱患,影響也更多。虹橋機場跑道侵入事件,民航總局給出的初步結論,定性事件為“人為”,塔臺管制員的責任不可推卸。機場的管制員干著世界上壓力最大的工作,他們指揮飛機起降,在確保安全第一的同時兼顧最高效率。
塔臺管制員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防止航空器與航空器相撞,特別是跑道上既有落地飛機,也有起飛飛機,在這種情況下,管制員的指揮難度就加大了。因為空中的飛機運動過程是一個動態,它的速度隨時都是有變化的,還要按照規定的間隔標準,去配備安全間隔,塔臺管制員每天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盡管雷達上能夠顯示飛機的位置,但很多時候還是要根據機型、速度、間隔、天氣等多種因素作出復雜的判斷,因而塔臺管制是一個高度緊張的職業。
因此,空中交通管制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空中交通管制各級管理人員,要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激發空中交通管制從業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上進心,讓每位員工的潛力都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在空中交通管制管理中,高層管理人員要以身作則,對風險管理的理論進行深入研究,選擇更加有效的傳播途徑,在內部形成安全文化,提升每位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對安全的認識,從而將“以人為本”的風險管理工作理念落實到實處。
2.2提升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的總體素質
要想全面提升空中交通管制管理水平,既要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也要加強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力度,逐步打造一支高水平、高專業性的空中交通管制人才隊伍,保證各項管理工作能夠高效開展,降低人為因素造成的差錯。為達到這一目標,在選擇人員時,要選擇具有相關崗位資格的人員,通過專業考核后并取得從業資格證之后,才能上崗操作,以提升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的總體專業素養。
空中交通管制管理層人員,要建立完善的培訓考核體系,定期開展風險模擬訓練,制定多套可執行的培訓方案,并和不同的民航部門相互通力合作,模擬訓練環境,提升訓練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通過情景模擬訓練方式,既能傳遞正確的空中交通管制管理價值觀,更好的規范和約束人員行為,還能提升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的心理素質,更好的解決和應對突發情況,提升操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降低差錯發生的概率。目前,不少機場的保障能力已經快要突破管制員所能承受的極限,流量的增長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員、空域的發展優化速度。虹橋機場跑道侵入事件發生之后,民航局的通報中因此有一個細節,這就是要“防止超能力運行,切實改善管制員生活保障。確保空管運行安全和行業安全。
2.3構建內外結合的空中交通管制管理監督體系
內部監督體系包括空中交通管制管理部門的監控、審評風險管理機制的運行情況、風險管理的成效等多項內容。主要的管理方法定期開展內部審計,對空中交通管制風險管理的狀況進行隨時監控,和不定期的安全檢查。
外部監督體系是國家級別的行業監督部門對空中交通管制風險控制情況進行監督,一旦發生問題,要求空中交通管制部門限期整改,否則就可以進行懲罰,以提升空中交通管制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可獨立運行,具有的職權和職責也不相同,但卻擁有相同的目標,都是保證空中交通管制相關工作能夠高效、有序的開展,將安全風險降低到最低。二者相互結合,能夠實現對空中交通管制的全面控制,將風險隱患扼殺在搖籃狀態,保證空中交通相對安全。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理論實踐,分析了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常見差錯及管理,分析結果表明,空中交通管制是民航事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為提升空中交通管制管理水平,就必須先分析常見的差錯,以及引發差錯的原因。再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從而逐步提升管理水平,促使我國民航事業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子豪.ADS-B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實踐探析[J].科技風,2019,382(14):254.
[2]熊林,李雅哲.峰終效應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應用淺析[J].民航管理,2018, 338(12):74-76.
(中國民用航空華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天津分局? ?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