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重視內部的控制和預算管理的相關問題,同時在開展工作期間,需要有效結合二者,在預算管理的前提下構建內控體系,加強管理體系的改革,并對報告體系進行一定的細化,還要對執行機制進行規定的創新,減少煤炭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風險幾率,推動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預算管理;企業會計;內部控制
當前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為了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也會通過優化自身的經營管理模式來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在優化管理模式的過程中,財務內部控制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會,很多企業通過管理認知的提升逐漸認識到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因為缺乏經驗,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常常達不到預期效果,希望本次研究能為相關企業帶來幫助。
1企業會計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現狀
1.1制度體系不健全
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同時,需要制定具體可行的規章制度,為企業內部控制的整體質量做好保障,然而就目前的發展來說,并未建立健全相對應的規章制度。
1.2缺少專業內部控制工作人員
會計在實施內部控制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能力比較強的工作人員,來應對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問題,然而大部分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使得內部控制出現很多問題,不利于工作的有效開展。
1.3內控機制不完善
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所出現的內部控制問題,大多都是缺乏有針對性的、有效的監督機制,大多數企業都是因為不具備監督機制,導致出現的內部控制問題難以解決,且不利于企業會計工作的開展。例如,煤炭企業在預算管理中,沒有合理地控制成本,導致后期工作難以繼續開展,對于煤炭企業的發展來說非常不利。
2企業財務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2.1企業的內部監管制度不完善
企業運營對財務內部控制數據和信息有較高要求,因此完善的內部監管機制是各項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的基礎。現階段,很多企業認識到財務內控的重要性,但對財務內控監管機制未能充分重視,導致企業財務內部監管機制存在漏洞,對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內部監管制度的漏洞使企業預算編制的全面性和科學性無法得到保障,不僅導致企業預算資金緊張,還會影響企業預算項目的順利實施。很多企業在開展財務內部控制工作中,現階段的參考制度和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異,這也是現階段企業在財務內部控制優化過程中遇到的首要難題。
2.2財務預算管理方法的科學性有待提升
財務預算管理的科學性是大多數企業遇到的難題,企業在開展財務預算工作的過程中,一般會要求預算人員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但很多企業的預算目標和預算管理方法之間出現脫節,不僅降低了財務內控數據的準確性,還對企業的正常運轉產生負面影響。產生預算管理方法脫節的主要原因是財務工作人員對自身工作的認知度不足,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將具體情況與企業的發展總目標聯系。
2.3企業財務的信息化建設不全面
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對較快的發展速度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對自身管理模式的優化和需求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基礎認知偏差導致企業在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對信息系統的需求處于摸索狀態。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只停留在表面,常見現象是用先進的信息化系統進行簡單的記賬工作,這樣導致企業的財務管理自動化程度低,對人力工作者的依賴性較強,而且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常常會因為系統沒有得到及時維護和更新,對企業的正常財務工作運轉產生較大阻礙。除此之外,企業在財務信息化的過程中會因為信息系統安全性有待提升,而面臨較大的操作風險。
3預算管理基礎上的企業內部控制策略
3.1構建企業會計內控文化
就企業會計的內部控制而言,是具有動態性的,會計的內部控制必須與時俱進,滿足社會發展所需,還需要加大力度在內部控制的文化方面進行建設,做好內部控制的文化建設,將文化建設與內部控制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讓文化建設成為企業內部控制的一部分,促進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推動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一是企業必須健全自身的招聘機制,為企業內部控制融入新鮮的血液,促進會計內部的控制團隊構建,提高整體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二是加強內部控制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和訓練,幫助低素質和低水平以及低能力的工作人員提高專業技能,要固定時間加強力度進行培訓和考核,從而使得內控人員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3.2健全內控機制
內控機制其實就是指結合各個部門之間的力量,并且在體系中融入機制,能夠實現企業會計的內控目標。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對人員進行落實,并對主管機構進行建立,確保企業的會計控制工作能夠有效地開展。此外,需要對企業會計內控監督的機構進行建立,提高內控質量的監督力度。總而言之,必須對內控機制進行健全,這是企業會計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
3.3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有效協調
企業會計在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和企業其他部門之間加強聯系和配合,而不是單獨的開展工作,對于企業來說,必須全面認識協調工作開展在內部控制過程中的重要性,有效協調會計的內控問題。同時,加強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模式創新,有效落實內部控制所有環節,可以從體系結構和人事制度與技術方面對內控體系進行建立;此外,還需要加強監理部門內控監理力度。
3.4加強報告體系的細化
主要通過以下幾點開展工作。一是,必須對業務部門以及財務部門間溝通機制進行建立,可以采用定期報告的形式,通過這一方法運用讓財務部門及時公開預算方案,與此同時,還需要對不同部門之間的預算執行能力進行分析;二是,內部控制工作人員需要按照預算執行的實際情況,考核所有業務部門在預算執行的報告方面的真實性,全面分析企業在發展期間的問題,并且做好后期的完善工作;三是,管理人員必須將企業不斷發展作為主要工作,不能只將重點放在短時間內的經濟效益,注重企業長期持續的發展,分析預見市場環境,為企業會計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
3.5加強執行機制的創新
企業開展預算管理以及內部控制工作的時候,必須加強力度對內部控制監控措施進行創新,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策略和預算管理策略來說需要進一步創新,促進企業內部控制效率提高,還需要結合預算管理以及內部控制。除此之外,企業還需要在預算管理的前提下建立雙向管理的監控機制,有助于審計人員工作開展,促進企業會計的內部控制實效性提高,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4在預算管理基礎上構建內部控制體系
4.1構建控制活動
對于控制活動來說,這是企業按照風險評估的所有結果,選擇風險控制策略,有助于風險的有效控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可以承受。在控制活動開展的過程匯總,主要涉及到授權和驗證與復核以及權責分離等。企業開展預算管理的工作必須很好地確定部門本身的權責和企業員工權限,能夠將權力落實到具體的人身上,同時,使用預算和開展業務的進度需要一份真實地反饋報告,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企業真正地了解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同時,針對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和改正,與具體發展情況結合在一起,調整措施。企業部門對預算進行執行期間,必須嚴格地控制預算,同時,確保企業內部的預算使用可以在控制范圍內,有助于業務活動中風險因素的降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加強這一問題的重視,為自身的發展做好基礎保障。
4.2構建企業內控環境
建立一個較好的內部環境有助于內部控制工作很好地開展,總的來說,構建內部環境一般是指,企業文化的創設,人力資源的構建,以及審計制度的創建等,確保預算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加強控制環境的運用,如此一來,企業可以在一般的運作期間,完成制定的業務目標。然而如果相反的話,構建內部環境的有效性就會在預算管理過程中進行反映,一個好的內控環境能夠幫助企業對預算管理的制度進行制定,有助于預算編制和管理以及執行工作的開展。所以,企業的領導需要在開展會議工作以及日常工作當中注重預算控制,以此對不同業務部門的預算控制意識有所提升,可以在業務開展期間,第一時間將預算執行的實際情況進行上報。
4.3進行合理的風險評估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風險評估能夠幫助企業對業務活動當中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開展日常經營工作的時候,總是會有很多風險因素出現,影響企業的具體運作,因此必須很好地預測和識別風險,在風險評估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預算管理工作進行。企業對預算進行編制期間,不能單一地按照傳統的預算執行,必須和現階段市場環境的發展結合,全面分析現階段開展業務必須的成本,能夠促進預算編制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與此同時,企業還需要提前對風險控制的措施進行制定并完善,一旦出現風險,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為企業的發展做好保障。
4.4全面建設企業財務控制信息化系統
隨著市場經濟和企業的發展,財務管理工作的精細化程度和復雜程度也在逐年增加,信息化建設在企業運營管理過程中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因此,企業在認識到自身的管理需求和運行需求的同時,要加強對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在財務內部控制的過程中通過對信息化系統的合理利用,不僅能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還可以降低人工操作常識性錯誤的發生率。因此,企業在建設信息系統過程中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明確對系統的需求,在使用過程中提升對系統維護和升級的重視程度。
5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合理的預算管理以及內部控制,這有助于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可以具體到企業發展的業務目標中,全面有效分析企業在預算執行中的實際情況以及管理制度,可以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相關問題進行解決,還能結合戰略目標以及預算管理的目標,進而幫助企業開展經營活動,加大員工在業績方面的考核,促進經營活動有效性和合理性提升。
參考文獻:
[1]做好預算管理強化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J]申玉金民營科技2015(04)
[2]全面預算管理與煤炭企業提質增效的探索與思考[J]鐘麗科技視界2019(21)
[3]全面預算管理在煤炭企業的實踐運用[J]高璐璐商業故事2019(06)
作者簡介:
李月月,女,漢族,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1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