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紅利
閱讀教學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一直以來都受到教師的關注。然而就閱讀教學現狀來看,不少教師依然采用對文本逐詞逐句解讀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忽略了讓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為此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將結合經驗,從四個方面談一談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切實提升教學實效。
一、趣味導入,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設計充滿趣味的話題來導入語篇是閱讀教學的第一步,而這一步也會對接下來的教學產生影響。為此,教師需要在備課環節對語篇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且還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點,依據語篇內容,設計具有吸引力的導入話題,從而激發學生對文本學習的欲望,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這樣才能夠為一堂好課打好“開頭彩”。
由于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2 Be sporty,behealthy 中的Reading 部分“A beginner’s guide to exercise”文章內容主要與體育鍛煉有關。高中生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無論是學校里的體育課,還是日常的體育鍛煉。考慮到現在奧運會話題比較熱門,學生在日常生活里也一定十分關注中國運動員的奧運賽況,所以導入環節教師不妨提出話題“Recently, the OlympicGames have been in full swing, and everyone isconcerned about the Olympic events. Tell me about thegames or athletes that impressed you!”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導入方式不僅結合了時事熱點,還考慮到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形式比較自由,容易引發“頭腦風暴”。在學生回答后,教師也要跟學生積極互動,比如學生說:“I like Su Bingtian because he isthe first Chinese athlete to reach the 100m finals of theOlympic Games.”教師就可以回應道:“Yes, he brokethe Asian record in the semi-finals. It’s really amazing!We should learn from his spirit of hard work and notafraid of hardship!”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回答的重視,而且也實現了師生互動。最后,教師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今天要學習的主題——“Be sporty,be healthy”.
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初讀課文
帶著問題把握文章內容有助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如今高中英語教材中所選編的文章不僅題材多樣,而且篇幅較長,如果學生在沒有目標的情況下直接去讀文章,很容易會出現閱讀障礙,甚至理解偏差。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章時,一定要為學生設計與把握整體內容相關的問題,這樣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掃清學生的閱讀障礙,讓他們對文本充滿探究欲望,也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
針對文章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初讀文章時找出以下幾個問題的答案:
1.體育鍛煉的好處有哪些?
2.該如何制定合理的鍛煉計劃?
3.科學的飲食應該怎樣搭配?
這樣學生就能帶著問題從文章中尋找答案。由于文章中出現了許多新詞,如lung、immune、muscle、flexibility等,這些陌生的詞匯給學生閱讀增添了很大障礙。為此,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掃清生詞障礙,通過大屏幕呈現生詞,要求學生讀,檢驗學生的預習成果。然后再讓學生讀課文,從文章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感知,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學生學習起來也得心應手。
三、梳理框架,引導學生解讀語篇
想要讓學生正確地把握文本主旨,前提是梳理文章的框架,這也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重要步驟。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解讀文章,從而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文章框架結構,并且這一環節后還要讓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自主概括,從而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的主旨,并且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理念。
“A beginner’s guide to exercise”這篇文章一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了解鍛煉的益處”“規劃日常鍛煉”“飲食得當”“避免受傷”。總體來看,文章內容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為了讓學生更快地理清文章脈絡,教師可以建議學生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文章各個部分的主要內容羅列出來,比如:
學生在整理文章的框架結構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指導學生劃分文意:1.小標題2.段落關鍵詞3.各段之間的邏輯關系。而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助于自己理解即可。接著,教師還要讓學生先跟自己的同伴交流繪制成果,然后再隨機點學生,讓其對照著思維導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既能夠做到感知文章的整體內容,又能夠抓住文章當中的一些關鍵信息。
四、開展訓練,引導學生實踐運用
在引導學生完成語篇分析后,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還應當根據文章內容開展專門的語言訓練。閱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應用知識。如果說閱讀是輸入,那么表達就是輸出。為此教師需要根據不同體裁和不同題材的文章為學生設計專門的訓練內容,既可以是隨堂寫作,是口語交際,又或者是辯論賽、演講等。這些都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真正達到現學現用的效果。
因為文章“A beginner’s guide to exercise”的體裁是一篇說明文,所以在完成本單元的閱讀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開展仿寫活動,讓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來說一說某一事物對人身體的好處,比如“Keeping a good sleep is good for… ”“If youlaugh often, you will… ”“Scientific drinking water,let… ”這樣一來就能夠促使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而這種隨堂練筆可以字數不限,不需要有太高的要求。對一些特別優秀的小作文,教師還應該當堂朗讀或是利用多媒體呈現給其他學生看,讓學生借鑒其中的亮點。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適當的課后作業的方式,來對學生的課堂所學進行鞏固。比如可以讓學生課后去收集相關的資料,了解“如何科學養生”,“‘體育運動有益于延年益壽’的觀點最初是由誰提出的”,“對于高中生來說,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等。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采用以上四個步驟,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
135550051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