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來容
摘 要:當下,正大力倡導親和力。在教育教學中親和力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會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要大力培養和倡導親和力。
關鍵詞:親和力 ?動力 ?親近 ?尊重 ?關愛 ?鼓勵
“親和力”,《現代漢語》解釋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結合成化合物時相互作用的力。就教學而言,是指教師贏得學生親近、信賴、尊敬和愛戴,從而形成師生密切配合、和諧共振的能力。
親和力是教師組織實施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與源泉。教學中如何培養親和力,并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呢?
一、親近——縮短距離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讓學生信任你,樂于接受你的知識,必須親近學生,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伴侶。在教學中,教師只有放下架子,不以師自居,平等看待每一位學生,并視為知己,學生才愿意對你敞開心扉,交流心聲,才樂意接受你傳授的知識。好老師應該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同行者。教學中主動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做到啟迪心智,而不是讓學生被動接受,封閉自我;生活中做學生的榜樣,與學生同歡笑共憂愁。
教學中,我很重視與學生的平等相處。視學生為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疾苦,及時化解矛盾,師生關系非常融洽。一直以來,我把學生當作至親的親人,無話不談的朋友,他們也親切地叫我“董姐姐”。
二、尊重——溝通心靈
中學階段是學生生理、心理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加強心靈的溝通。教學中應少用命令式的口吻,多用商量的語氣,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更利于親和力的培養。我在要求學生背誦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時,總是用商量的口氣對他們說“同學們,我們已經欣賞完這篇好詞佳作了,這么好的文章,想不想多吟誦幾遍,或者干脆把它背誦下來,繼續領略它的韻味呢?”學生很樂意接受這種朋友式的商量語氣,心甘情愿地去背誦,并能很快完成任務。尊重學生尤其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絕對不能辱罵,甚至毆打學生。教學中常會有不認真聽課或故意搗亂的學生,我很少當面指責批評他們,多是課后找其談話:了解情況,查清原因,講明道理。這樣既顧全了學生的面子,維護了他們的自尊,又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與學生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事后,這類學生都能較好地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課,并積極回答問題,學習成績也不斷上升。尊重學生還應當尊重學生的發言權,允許他們暢談,引導他們闡釋觀點、看法,既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尊重了學生的意愿,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三、關愛——觸動親情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睈凼侨祟惽楦械幕A,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始終居于核心地位。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教師除了傳授基本的知識外,更應注重對學生愛的激發和愛的發展,從愛己到愛人,從愛校到愛國。有人說:“世上最難走的路是心與心的路;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心與心的距離?!蹦敲?,教師就應該用“愛”在學生之間架起一座“心”之橋梁,把愛的陽光灑向每個孩子的心田。愛在力則聚,愛亡力則散。只要教師不斷地關愛學生,就會使親和力在師生之間永葆青春,學生的學習動力也會永不枯竭。
四、鼓勵——激發潛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習上取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激發學習愿望?!庇纱丝梢?,在教學中“鼓勵”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就是欣賞學生的進步與成功,認可學生的長處與優點。對學生,尤其是基礎不好的學生,哪怕是一點小小的進步,都應及時表示認可與欣賞,這可以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今年支教來到了一所鄉村中學,這里的孩子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不夠。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激情,我以第二次學月檢測為契機,給孩子們制定了一個“獎勵”方案,鼓勵每個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獲取一份小小的禮品。孩子們為了這份“禮品”,準確地說是為了這份老師的認可,都在默默地努力著。現在早讀的聲音大了,課堂上的精氣神足了,作業質量高了,孩子們正在一點一點地改變著。作為老師的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這一切的變化源于“鼓勵”的強大魅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閃光點,還要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老師的表揚就是對學生最直接的認可,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敬,從而把學習當作一種幸福,一種享受,并沉醉其中。
親和力是一種相互作用力,付出越多,回報也就越多。教師注重親和力的培養,既能縮短與學生的距離,使教學過程充滿人性化,又有助于學生學習,讓學生沐浴在人文陽光里,使學習真正成為內在的需求與向往,學習的動力也就源源不斷地挖掘出來了。
參考文獻:
[1]楊鰻. 基于自主學習的交互式教學模型建構[D].西南大學,2013.5D6B7636-779F-464E-A414-9347C8D3C6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