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淋
摘 要:時代的快速發展和教育的改革創新讓人才培養標準變得更加嚴格,對人才綜合素質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達成新的培養目標和為社會輸出更多優秀的人才,使個人可以適應社會需要,實現自身發展,高考模式發生了改變。這一背景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必須緊隨時代潮流,與時俱進,積極創新,為構建新時代下的新型語文教學模式而不斷努力。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語文;路徑
一、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明顯,忽視素質培養
高考是學生學習道路甚至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對學生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高中階段是學生在學習生涯中所經歷的最艱苦的時期,這個階段非常考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對技能的運用,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肩負著巨大的壓力。應試教育環境下,很多高中教師不斷對學生強調高考的重要性,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旨在讓學生能夠取得較好的高考成績,因此,非常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導致有些學生只會死板地應用理論知識,缺乏實踐能力,影響其整體學習效果。
(二)教師主觀性強,忽視學生主體
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上,教師的主觀性較強,表現為由教師的主觀意志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學生長期居于被動學習地位,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難展現。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有效性也難以提升,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需要缺乏考慮,導致教師在為學生制定方案、設計任務、布置作業時把握不當,給學生增加過多課業負擔之余,也會讓學生加劇對語文學習的排斥,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對高考非常不利。
(三)教學模式單一,方法不夠靈活
在高考的壓力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有時教師難免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個性發展,教學效果低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改變傳統單一的授課方式,尋求多元且富有趣味的教學辦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新高考背景下轉變高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意義
新高考下的語文教育要求教師必須掙脫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回歸教育本質,展現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發揮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育人功能。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時至今日也依然迸發著活力,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繼承、去發揚。高中生因為繁重的課業負擔而難以抽出更多時間去了解和認識我國的優秀文化,語文學科作為輸出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文化認知,既能調節學生的身心壓力,又能拓展學生的認知,豐富其知識積累,使其在高考中游刃有余。新課程改革后,對學生各個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愈發被重視,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對學生的多維考察也越來越頻繁,從高考試題的變化就可以看出。結合課改要求和高考試題,高中語文教師就必須有針對性地做出改變,優化整體教學設計,健全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促成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策略的優化
(一)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
通過近年來對各個地區高考語文試卷內容的分析看出,傳統知識文化的占比日漸提高,更考驗學生對基礎語言文化知識的積累和語言規律的把握。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就需要注意:首先引導學生對以往所學過的語文基礎知識進一步鞏固,在學習新知時加深理解和印象。語文教師在講解教材內容時,還要為學生作適當補充和完善,導入對經典語言的講解,讓學生對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有更完整的把握,幫助學生構建更加系統的知識結構體系,梳理清楚知識脈絡。還要將課堂教學和課外延伸有效銜接,讓學生將知識學習、知識應用和素養提升結合起來。
(二)關注綜合素養的發展
從高考語文評分情況和內容維度來看,主要針對學生基礎語文知識、詩歌鑒賞與默寫、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這幾個方面,但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會將這幾個內容分開獨立進行,忽視了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致使考試評價和教學目標難以達成一致,因此,需要教師重點關注語文教學過程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進而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新課改后,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力圖推動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語文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自身教學行為,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將教學內容整合,從而讓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不斷提高。
(三)把握語文的生活應用
高中階段是學生由學校踏入社會的過渡時期,對于高中生而言,能夠將所學語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是確保其實現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展現其個體價值的主要表現,語文教師要把握語文學科的生活應用。在近年來的高考語文試卷中,書面表達會更多地聯系社會生活特別是一些時事熱點,通常會要求學生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真實事例作為探討話題,在詩歌鑒賞模塊中也會讓學生將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加以利用。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多和社會生活相聯系,將對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根植于多樣化的社會情景和實踐活動之中,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審視對學生的培養,不應局限于實現學生個體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而是要著眼于培養出符合社會標準,滿足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開展靈活、開放的教學。以寫作教學為例,教師除了為學生設計開放性的話題,讓學生自主經歷選材、審題、立意等步驟以外,更要設置生活話題,讓學生聯系生活,對生活現象產生進一步思考,深入到生活實踐中,完成調查、撰寫報告、設計方案等任務,豐富其學習體驗,獲得更多創作靈感,感知語文學科和現實生活內在關聯,在寫作上更游刃有余。
綜上所述,新高考模式的到來進一步推動了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根據高考實時動態變化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研究并落實更科學、更有效的教學對策,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參考文獻:
[1] 李卉.基于培育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文匯,2019,(12).
[2] 王尤鵬.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途徑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3).
[3] 賴曉沖.高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及思考[J].天津教育,2019,(33).
[4] 蘭淑清.轉變教學觀念,優化高中語文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5,(31).32B4E7AA-CA7E-4EC0-A677-6DF73A9EED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