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僮,孫思琪,高 淼
(宿遷學院,江蘇宿遷223800)
產業結構高級化值,該指標以地區各個產業的產業增加值對于GDP的貢獻比例作為參考的基礎上,添加了產業結構中生態友好型產業所占比例等參考因素,該指標的大小反映了該地區綠色產業發展狀況,產業結構高級化值越大表明該地域產業結構越發達,越符合可持續發展理論。
表1展示了江蘇省2005~2019年產業結構與產業結構高級化值的變動,由表1可知江蘇省2005~2019年產業結構高級化值總體趨勢持續上漲,從2005年的6.49上漲至2019年的7.14,這說明江蘇省總體產業結構越來越好,符合經濟與生態可持續發展。

表1 江蘇省2005~2019年產業結構與產業結構高級化值的變動

續表
圖1描述了江蘇省各地級市2019年產業結構高級化值的分布,就江蘇省各地區產業結構高級化值的分布來看,蘇南和蘇中各城市的結構高級化值要明顯大于蘇北地區,高級化值最高的是南京市和蘇州市分別為7.17和7.13,而值最小是的連云港市和宿遷市分別只有6.51和6.47。

圖1 江蘇省各市2019年產業結構高級化值的分布
結合圖1和表1來看,這幾年江蘇省的產業結構在不斷改變,第三產業占比不斷增加,朝著更加現代化的結構演變,同時江蘇省綠色產業結構發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與地區差異,蘇南蘇中地區較蘇北地區而言,產業結構更合理,更加具備競爭力。
1.綠色信貸優化產業結構的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江蘇省綠色金融整體發展狀況良好。綠色金融主要有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證券、綠色保險等幾種工具。綠色信貸方面,在國家出臺的有關政策牽引下,各金融機構和國有銀行都已經學習了綠色金融的理念,并在實際工作中積極貫徹這一準則。各銀行均設立發放綠色金融貸款的相關部門,并明確各部門的分工與責任,以此確保綠色貸款的順利發放。2017年,江蘇銀行正式成為赤道原則銀行,是國內第二家接受赤道原則的銀行,銀行赤道原則即通過各類金融工具、金融杠桿來改善該地區的生態環境事業。2018年蘇州銀行根據企業環保評價的相關指標,將企業分為綠色、黃色、紅色和黑色四類,在辦理貸款等金融業務時區別管理。而南京銀行則是將企業分為生態友好型、環境保護合格型與潛在環境風險型三類,在審批企業信貸時會考慮企業對環境的影響,這樣既利用綠色信貸來幫助綠色產業結構優化,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銀行信貸的金融風險。2019年江蘇省新增貸款1.43萬億元,其中綠色信貸即金融機構向企業發放的用于環境保護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事業的貸款為663億元,可以說目前江蘇省各大銀行綠色信貸的評估、審批和發放制度已初步建立,并具有一定的規模。
2.綠色債券優化產業結構的現狀分析
江蘇省作為全國首批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的省份之一,綠色債券業務也在有序地開展。2018年末,江蘇省政府發布《有關推進綠色金融服務的八項建議》,其中列明對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ABS)貼息30%,從而幫助企業實行產業轉型優化。2017年7月31日,蘇州協鑫生態技術有限公司成功通過審批并發行第一期綠色債券,規模為1.3億元,期限為3+1年,這是江蘇省內第一個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2019年,圍繞“科學運用綠色金融幫助產業結構優化”這一概念,江蘇省先后出臺了《對于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的建議》《有關綠色債券貼息辦法的相關規定》等指導性政策文件。運用綠色金融積極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公共衛生設施和環保企業等符合產業結構優化特點,同時有利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符合可持續發展理論的企業。同年,江蘇省共批準5家企業發放19.2億元綠色債券,從而緩解這些生態友好型企業的融資需求。雖然目前已有部分企業成功發放了綠色債券,但金融機構的投放意愿不高,總體債券發放的金額較少,規模較小。
3.綠色證券優化產業結構的現狀分析
綠色證券優化產業結構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綠色企業上市,2017年江蘇省政府發布了《綠色產業企業上市獎勵實施細則》,通過發布此類政策措施來鼓勵生態友好型企業上市,并從省普惠金融專項資金中調撥款項,針對上市流程的不同階段分別給予獎勵。另一方面則是綠色基金,綠色基金可以借助市場的力量,整合各類資源、技術、人才,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并投資環保類或生態友好型企業,得到基金投資的企業將進一步增加研發投入,在保持環保技術優勢的同時,增加經濟產出,從而幫助地區產業結構優化。2016年江蘇省發布了《指導發展綠色基金工作方案》,強調在宏觀調節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主觀能動性,建立綠色基金來扶持江蘇省綠色產業的發展,實現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2018年蘇寧金融與無錫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資設立規模為4億元的PPP模式綠色產業基金,以幫助綠色產業的發展,這樣一方面吸收了市場上的閑置資金,幫助產業結構優化,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對于綠色金融理念的宣傳。
4.綠色保險優化產業結構的現狀分析
綠色保險優化產業結構方面,主要是環境污染責任險,環境污染責任險是指當生態環境發生污染或遭到破壞,對當地造成不良影響時,購買該保險的情況下會由保險公司進行賠付,恢復遭到破壞的自然環境,將影響降至最低。江蘇省蘇南和蘇北地區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差異,產業結構不平衡,目前蘇南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已取得一定進展,大量高污染高排放企業轉型升級為綠色新型環保企業,而許多傳統重工業企業則向蘇北進行轉移,伴隨著制造業的遷入,蘇北地區經濟得到了一定發展,但工業污染事件頻發,對地區環境和生態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綠色保險就顯得格外重要。江蘇省政府在2016年發布了《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實施的建議》,強調要健全環境污染責任險的種類,健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綠色保險的出現可以幫助傳統企業向綠色企業發展,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的勾畫,但目前環境污染責任險缺乏強制力,企業投保購買意愿較低,在江蘇地區的推廣效果并不好。
5.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評價指標體系
為了進一步研究綠色金融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優化作用,論文參考了王遙(2019)提出的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產業生態友好程度的指標構建方式,以及郭晨(2019)提出的綠色金融發展程度評價指數構建方式。如表2所示,論文對于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評價指標的構建,主要以三種指標為基礎,取其算術平均值,最后得出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的一個值。

表2 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評價指標體系構成
查詢整理了最新數據,篩選了部分缺失值以后,表3是2018年全國30個省市的綠色金融發展程度、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產業生態友好程度,并計算出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值。由表3可知,江蘇省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值為0.75,在30個省市中排名6,處于比較靠前的位置,而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值最高的地區是北京為0.88,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值最低的地區是甘肅僅為0.35。由此可見江蘇省的綠色金融對于產業結構的優化效果較好,不過還有待加強。

表3 全國各省2018年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評價指標

續表
通過對江蘇省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江蘇省目前有關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的獎懲政策較少。獎懲制度的制定可以作為外部推動力有效推動相關金融機構對于政策的執行和落實。根據現狀研究,目前江蘇省雖然有《綠色產業企業上市獎勵實施細則》等獎勵政策,但整體上覆蓋的綠色金融種類不齊全,獎懲政策的細節不夠明確,力度也不夠大,由于綠色金融相較于傳統金融而言投資周期相對更長,風險較大,這就導致在沒有外部因素驅動的情況下,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的力度不高。缺乏懲罰措施,則是指監管不到位,這是由于綠色金融執行過程中沒有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從而各部門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交流,從而使監督部門難以開展監督,金融風險也居高不下。
目前江蘇省的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種類不夠豐富。具體而言綠色金融產品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以綠色信貸為主,綠色保險、綠色債券和綠色證券相對較少,整體結構不平衡,發展也較為落后,因此不能滿足江蘇省復雜的地區產業結構情況的需要。江蘇省蘇南和蘇北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不同地區的產業結構不一樣,所適應的綠色金融產品也不一樣。例如蘇北地區目前重工業產業較為密集,環境污染問題相較于蘇南地區更為嚴重,因此綠色保險更適用于蘇北地區的情況。蘇南地區上市公司的數量相對更多,對于綠色證券的需求則會相較于蘇北地區更大一些。因此,豐富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種類,從而適應江蘇省復雜的地區經濟差異,就顯得十分重要。
經過多年的宣傳教育,目前人民群眾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逐漸加強,也認識到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做法是不可取同時也是不可持續的。但是由于綠色金融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是在金融學的基礎上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思想的專業學科。在缺乏專業素質的情況下,普通大眾難以有效地對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的狀況進行監督,同時由于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相較于污染環境換取的巨額利潤而言,企業的違法成本較低,因此污染事件頻發,陷入惡性循環。
加強政府扶持力度,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綠色金融法律制度。合理的獎懲機制可以有效推動各個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從而幫助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目前江蘇省政府針對企業綠色債券和綠色產業企業上市都有一定的獎勵措施,但是覆蓋面不廣,力度也不大,形式也主要以普惠性政策為主,缺乏針對性。因此政府部門可以制定更加積極的獎懲措施,例如政府部門可以直接投資某項綠色產業,政府投資往往具有一定的指導效應,能有效帶動數倍的社會投資跟進,從而做到事半功倍。或者對于新能源企業申請專利給予表揚和獎勵,從而在給予企業資金鼓勵的同時也宣傳了綠色產業。稅收政策上也可以制定獎懲措施,例如對于高污染高排放企業,額外征收環境污染稅,而對于綠色產業、新能源企業和生態友好型企業則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免除或降低部分稅額。要減少以往普惠性綠色金融的獎勵措施,以針對性的精準化獎勵為主,同時要多利用市場調控的力量,借助社會資源等幫助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
發揮金融機構的引導作用,首先要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目前江蘇省在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方面,以綠色信貸產品為主,綠色債券、綠色證券和綠色保險為補充。江蘇省應該根據蘇南和蘇北地區的不同現狀,因地制宜地制定紓困惠企政策,幫助當地的產業結構升級調整。針對蘇北地區重工業污染問題較多,可以更多地推進綠色保險方面的產品創新,例如針對不同的重工業企業類型推出不同的險種,而針對蘇南地區上市公司數量較多,則可以推出更多的綠色證券和綠色債券類金融產品,幫助綠色產業企業緩解資金困難,支持其轉型升級活動。
完善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的監督機制,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金融機構自身建立科學的內部審查機制,對于綠色金融項目進行嚴格的審批,確保相關項目真實有效地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同業還要確保資金落實到位,項目準確執行。另一方面則是從外部入手,有關部門例如銀監會、保監會和證監會要嚴格監督相關綠色金融業務的開展,學校也可以開設綠色金融課程,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在提升江蘇省綠色金融水平的同時,加強市民對于綠色金融優化產業結構的了解,從而增強社會監督的效力,引導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