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開區教育局 班東江

前不久,天津市領導深入南開區學校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關于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意見建議。同一天,我市舉辦了“全市教育系統學習貫徹《總體方案》培訓班”。從中可以看出,各級領導對此項工作的重視。評價與督導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而督導重在對教育的監督、評估與指導。從評價改革的視角重新審視教育督導工作,有利于克服短視行為和功利化傾向。
作為近現代天津教育的發祥地,南開區在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的實施過程中,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著力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5年來,根據《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綜合評估驗收實施細則(2016—2020年)》的各項要求,以“真”的狀態、“實”的作風、“嚴”的要求,促進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區41所義務教育學校完成了82項專項評估任務,在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綜合評估驗收中亮出高站位、大格局、強擔當的“硬核”答卷。
在學生素質發展專項中,我區突出“楷模教育”特色,打造新時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南開品牌,構建以“1523”模式為主體的區域合力德育框架,以“創建周恩來班”和“爭當優秀南開學子”為載體,成立“恩來精神宣講團”,在周鄧紀念館建立“楷模教育”實踐基地,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形象化、本土化。2020年11月,南開區教育局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建立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課程體系,不斷豐富符合學校文化、適合學生需求的課程體系。成立南開區課程建設研究室,對課程建設進行分段指導,推進、完善全區各學校的課程建設,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著力打造立體化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體系,推出百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示范課”和百節“楷模教育精品課”。
組織開展南開區中小學素質拓展課外活動成果展示,深入推進校園足球工作,開展“足球名宿進校園公益行”活動,形成覆蓋面廣、各具特色的學生體育鍛煉體系。充分發揮區少年宮在藝術教育中的輻射作用,選派專業教師深入到基層學校進行藝術課程輔導培訓,每年組織舉辦專場匯報演出。積極探索具有南開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模式,出臺《南開區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實施方案》以及《南開區勞動課程課堂評價標準》,實施“學做結合”,引導學生參與勞動實踐。通過“五育并舉”,有機融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
在教師隊伍建設專項中,我區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各學校書記、校長以“師德必修課”的形式對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行為規范及處理辦法等進行宣講。組建“南開區教育系統師德宣講團”進行師德事跡巡回宣講。
優化南開新優質教育的人力資源,啟動特級教師導師團工作,開展卓越教師評選。在全區建立了12個特級教師導師團、20個學科骨干教師研修基地和5個名優班主任工作室,使學科領航教師、教壇新銳脫穎而出,并不斷從優秀走向卓越。
建立分學科、分學段、分層次的“三級六層”教師培訓體系,搭建模塊化的共享課程。通過開展專家引領、專題講座、項目研究、課題推動、教學展示等多種形式研修活動,多措并舉創設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在學校文化建設專項中,我區堅持將學校文化作為學校發展的靈魂,其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實現學校特色建設的重要體現。
各學校校長明確使命、身體力行,帶領師生共同實現學校文化發展愿景。一是優化育人環境。對學校的基礎設施、人文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實現校園建筑景觀與審美、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南開中學的總理雕像,天津大學附屬中學的北洋庭、求是園,中營小學的校史紀念館等,都成為學校獨特的文化景觀。二是強化學校精神文化建設。各校加強對學校教育思想、辦學理念等精神內涵的凝練和歸納,以“三風一訓”、校史、校歌等建設為重點,充分發揮學校各類文化的育人功能。三是深入挖掘學校優秀傳統文化,將時代精神融入學校文化。崇化中學的“全面發展,人文見長”、南開大學附屬中學的“公能引領,主動發展”、第九中學的“普育”文化等,使學生不斷受到環境熏陶和文化浸潤。通過文化建設,學校的辦學思想、環境建設、課程文化等形成有機整體,進一步提升了學校文化建設的自覺性,使之逐步成為師生共同追求的價值取向。
在現代學校制度專項中,我區堅持健全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
一是堅持“一校一章程”。制定印發《南開區學校章程制定辦法》,啟動以章程建設為核心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規范章程的起草、修訂、核準、公布等程序,為學校實施自主管理提供根本依據。二是堅持依法辦學。聘請專業律師擔任法治副校長,在全市第一個做到律師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全覆蓋,第一個建立了以律師事務所為依托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三是堅持館校共建。充分利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公益性社會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實踐教育。成立“南開青年教師志愿者服務隊”,和街道、社區共同打造“公益社區課堂”。四是堅持開放辦學。調動各方面有力資源,邀請教育專家、學者及有特長的家長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完善校內外教育相互銜接的育人機制,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教育環境,形成家校協同育人的鮮明特色。
在資源配置和信息化專項中,我區堅持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和信息化建設。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中,通過接收配套、新建、改擴建等多種途徑,繼續優化資源配置,著力破解學位不足等突出問題。完善學校圖書館建設,著力打造書香校園。崇化中學、南開大學附屬中學、第二十五中學、天津師范大學南開附屬小學等先后被評為“全國最美校園書屋”。建立南開區云圖書館聯盟,為南開區學校圖書館的館際互借奠定基礎,促進了圖書館工作走向專業化發展之路。
伴隨大數據時代的開啟,一場教育信息化革命也在助推著南開新優質教育的不斷變革。南開區著力打造智聯平臺、智慧校園、智學課堂、智能評價“四智工程”,科學建構縱向中小幼學段銜接,橫向學科知識貫通,線上線下實時互動,素養培育全程立體化的新優質教育學習空間。建設南開區“云動”課程資源平臺,打破校際間、師生間、家長間的壁壘,構建了習慣養成、實踐活動、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心理健康等五大主題課程,形成一個集優質課程資源、支持多種教學模式、支持在線個性化學習的網絡平臺。
憑借著信息化建設的出色成績,南開區被教育部認定為2017年度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并被評為2018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南開區“云動”課程資源平臺應用實踐共同體入選教育部科技司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項目。
今后,我們將不斷追求教育本真,摒棄浮躁,抹去虛華,以適應新時代教育改革的發展要求,不斷提高義務教育現代化水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南開新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