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春屹 薛松 郭鳳鳴
在我國,泌尿外科經腹腔技術開展較早,腹腔入路,更易對解剖結構掌握,且操作空間較大,令其操作難度降低。而后腹腔入路時,手術操作間隙并不是自然腔隙,而是通過IUPU 法建立起的人工胸腔,故而操作者需對腹膜后結構層次熟練把握,并對腹腔鏡下解剖學標志進一步明確。近年,通過臨床大量臨床研究實驗發(fā)現(xiàn),IUPU 法既省時省力,還可最大程度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應用時更安全有效[1-3]。現(xiàn)階段,在臨床經驗的持續(xù)積累以及腹膜后腔鏡技術的持續(xù)發(fā)展下,臨床技術已經可以利用后腹腔鏡進行大多數(shù)的泌尿外科手術,已經成為了腎上腺、腎臟、輸尿管等位置疾病主要的的治療方法[1]。有研究表示[2],在臨床中,腹膜后腔鏡手術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存在并發(fā)癥少、術后恢復快、術中出血量少、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同時在操作期間入路直接,對腹腔內重要臟器不會產生干擾,可使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也有學者指出[3],腹膜后腔隙為潛在性腔隙,對比腹腔途徑,此種方式形成的手術空間較小。所以,腹膜后腔隙如何有效擴大和分離是泌尿外科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技術性問題,同時是能否順利實施后腹腔鏡手術的重要因素[4]。所以,本研究在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中采取觀察鏡直接分離法,分析其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 年3 月~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80例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鏡手術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2~73 歲,平均年齡(49.25±9.24)歲;病程2~5 個月,平均病程(3.45±0.54)個月;疾病類型:輸尿管結石、腎盂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癌、腎盂癌、腎囊腫分別為6、2、2、4、2、24例;學歷程度:大學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分別為12、18、7、3例。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3~74 歲,平均年齡(50.14±9.13)歲;病程3~6 個月,平均病程(4.45±0.52)個月;疾病類型:輸尿管結石、腎盂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癌、腎盂癌、腎囊腫分別為5、3、1、3、2、26例;學歷程度:大學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分別為11、19、7、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本研究經倫理會審核并批準;性別不限;自愿參與研究;經CT 或造影等檢查確診有關泌尿科疾病;簽署同意書;年齡>18 周歲。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者;認知障礙者;非泌尿科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嚴重臟器疾病者;溝通障礙者;參與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氣囊分離法。經皮膚切口逐層解剖皮下組織、肌肉以及腱膜等,利用食指慢慢向后腹膜腔插入,建立人工通道;自制氣囊向通道內插入,將500.0~600.0 ml 氣體充入自制氣囊,保持4 min 左右,進而實現(xiàn)壓迫止血的效果;完全抽空自制氣囊氣體,同時將氣囊導管撤出,并將10.0 mm Trocar 置于此處;CO2氣體注入后形成充氣腹膜后腔。
觀察組:采取IUPU 法。靠近垂直方向將氣腹針置入患者斜向背部而到達其腹膜后間隙;增加充氣壓力到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將第1 個10.0 mm套管針置入腹膜后間隙;腹腔鏡鏡身左右兩側重復活動,同時推移數(shù)次且簡單擴張后建立可實施手術操作的腹膜后腔隙。
手術操作:建腔完成后,10.0 mm Trocar 穿刺進入,將CO2氣體持續(xù)注入,維持氣腹壓為12.0~15.0 mm Hg;腹腔鏡插入后經其直視將5.00 mm Trocar 和10.0 mm Trocar 分別放在肋緣下水平線相交于腋后線以及腋前線處;如果患者發(fā)生嚴重粘連、分離困難、出血過多等表現(xiàn)而引起視野模糊,則增加1~2 個Trocar 在髂嵴兩側;手術器械引入后經腹腔鏡幫助下有效清除腹膜外脂肪,后進行有關手術治療;腹膜后引流管置入工作通道,引流管經肋緣下水平線和腋前線引出到體外;將腹腔鏡、手術器械、Trocar 退出,縫合后手術操作完成。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手術指征:建腔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間、術后住院時間。②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切口感染、肋部外凸、皮下氣腫、術后出血、腹腔感染。③預后效果:采取SF-36 評價生活質量,總分0~100 分,分為軀體功能、心理狀態(tài)、社會交往、自護能力4 個維度,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征比較 觀察組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引流時間、建腔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征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指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SF-36 評分比較 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狀態(tài)、社會交往、自護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SF-36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SF-36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尿外科傳統(tǒng)手術在醫(yī)療技術以及科學技術持續(xù)發(fā)展下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并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乃至存在威脅其生命安全的風險[5,6]。近年隨臨床醫(yī)學對腹膜后腔鏡手術的不斷深入、研究及發(fā)展,使得該手術方法在臨床中已廣泛應用。尤其在泌尿外科手術中占據(jù)了重要價值。經臨床多數(shù)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腹膜后腔鏡手術優(yōu)勢頗多,例如建腔時間較短、術中安全性高、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少、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勢,可令患者日后的生活質量提升。繼而,腹膜后腹腔鏡手術在臨床治療中普遍應用,且獲得良好效果[7,8]。但若行腹膜后腔治療,需在安全簡單地方式下將其進行擴張,以便行手術過程中創(chuàng)造良好操作空間。手指分離、氣囊法均為臨床常用方式,不僅可將治療效果顯著提升,還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一步加快患者恢復進程,
本研究中利用IUPU 法進行腹腔鏡手術,其切口小,便于術后盡早下床活動,加快恢復機體,并且手術期間實施實時內鏡監(jiān)測,可將微小細節(jié)及時處理,保證不損害其他臟器,防止無目的擴張,促使造腔出血量降低,使手術安全性提升,術后可使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降低[9,10]。本研究結果為,觀察組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引流時間、建腔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IUPU 法可改善手術指標。是因為:IUPU 法中利用Trocar 直接穿刺,觀察鏡直視下將氣腹機打開,分離建立腹膜后間隙,存在省力、省時、操作簡單等特點,可使手術成功率提升[10,11]。且Trocar 穿刺存在安全、恢復快、出血少等優(yōu)勢,不會干擾患者,較腹腔鏡常規(guī)系統(tǒng)可將切口位置快速找到,便于手術時間縮短和術中出血量減少,符合手術需求且確保視野清晰,方便操作手術[12]。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IUPU 法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析原因:IUPU 法在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安全性更高,是Trocar 直接穿刺可將氣體進出、視野差等不足之處有效彌補,在腎囊腫去頂減壓術等較多手術中普遍應用,可促進患者術后盡快恢復健康。
總之,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中采取IUPU 法建立后腹腔存在安全性高、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改善患者術中出血量等手術指標,且并發(fā)癥少,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