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晟昕
閉角型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青光眼疾病,由眼球前角閉合和眼睛內房水阻塞引起。閉角型青光眼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閉角型角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是指沒有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由于先天性角質結構溢出,導致前角關閉,閉角型青光眼可分為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1,2]。原發性閉角型角青光眼的角質層具有慢性發育的特征,只有約30%的患者會急性發育。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育迅速,癥狀很明顯,可見視力模糊以及頭痛,嚴重的可能會引起惡心,誤診為胃腸道疾病或顱腦疾病。然而,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往往不會引起明顯的眼睛不適。如果不及時就醫,復發可能會嚴重損害視力,直到失明。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在冬季和秋季更常見[3,4]。大多數癥狀出現在晚上過度勞累或情緒劇烈波動后、睡眠或完全休息后。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壓增高非常快,治療不及時可能延誤治療,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害[5,6]。所以,需要為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實施其他治療方式,對于該病癥,目前主要還是通過手術治療,達到緩解病癥的目的,本文就此對高眼壓狀態下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手術治療進行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0例高眼壓狀態下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4~78 歲,平均年齡(44.25±11.25)歲;病程3 h~16 d,平均病程(4.29±3.91)d。實驗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5~79 歲,平均年齡(45.52±11.16)歲;病程2 h~15 d,平均病程(4.15±3.62)d。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過診斷均符合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房角比較狹小,高眼壓下房角處于閉合狀態;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有重大疾病者;有精神疾病難以交流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有其他原因造成視野出現問題的疾病,如內膜炎、白內障。本次研究通過了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甘露醇藥物進行靜脈滴注,2~3 次/d。同時為患者提供眼藥滴液,首次滴入使用6 次/d,后改為4 次/d。如果在此治療基礎上,患者眼壓仍然>35 mm Hg(1 mm Hg=0.133 kPa),則進行手術治療。
對照組行小梁切除術。采用局部麻醉(局麻),借助上直肌固定眼球,牽引眼球,在相應的角膜位置制作結膜瓣暴露鞏膜。將制備好的鞏膜瓣貼附于結膜瓣上,然后向角膜內注入生理鹽水進行清洗。然后將小梁網組織切除(約1 mm×3 mm),最后進行縫合。
實驗組行虹膜切除術。首先,局麻,在角鞏膜邊緣制作小結膜瓣用夾子夾住水平直肌上端,固定眼球,使刀垂直于眼球角膜,并進入前房,使后房水通過此切口直接進入前房,解除瞳孔阻滯,使周邊虹膜向前凸出并打開拐角[7]。行虹膜切除術,然后復位虹膜。手術后,傷口縫合。及時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滴眼液治療,定期測量眼壓。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視力恢復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療效主要分為治愈、有效、無效,治愈:眼壓≤20 mm Hg,視野、視力恢復正常;有效:眼壓≤20 mm Hg,視野、視力基本恢復,仍需相關藥物局部治療;無效:眼壓>20 mm Hg 或眼壓≤20 mm Hg,但視野及視力無改善,仍需藥物或手術治療[8]。治療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并發癥包括前房出血、傷口滲漏、前房發炎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P=0.023<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患者視力恢復情況對比 實驗組術前視力為(0.05±0.03),術后1 個月為(0.35±0.06),術后3 個月為(0.54±0.15);對照組術前視力為(0.06±0.03),術后1 個月為(0.19±0.07),術后3 個月為(0.41±0.08)。術前,兩組視力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3 個月,兩組視力水平均高于術前,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術后,實驗組出現前房出血1例(2.5%),傷口滲漏1例(2.5%),前房發炎2例(5.0%),并發癥發生率為10.0%(4/40);對照組出現前房出血5例(12.5%),傷口滲漏3例(7.5%),前房發炎4例(10.0%),并發癥發生率為30.0%(12/40);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以往,大多數高眼壓狀態下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選擇保守治療,即使用藥物降低眼壓,但是具體效果不明顯,還有大部分患者的眼壓無法降低[9]。這種病癥的臨床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激光手術。急性高眼壓且病情復雜的患者不宜采用藥物治療,也會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期,嚴重影響視功能的恢復。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小梁切除術是一種侵入性很強的手術方法,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健康眼結構,損傷風險高,患者術后會出現相應的并發癥[10,11]。如果患者不選擇手術,其后期隨著病癥的發展,會受到超過手術本身帶來的傷害,所以虹膜切除術雖然有一定程度的風險,但仍然是主要的治療方法。而本次研究中選擇虹膜切除術在高眼壓下進行手術治療,相對于小梁切除術而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幾率以及視力恢復情況,具有比較好的減輕眼壓和抗炎作用。
綜上所述,虹膜切除術治療高眼壓狀態下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視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復,但手術對于醫師的技術要求較高,注意事項較多,需要醫師謹慎細致操作。以上研究可供臨床參考,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