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歷史迎來了新的挑戰,教育始終是一個熱點話題,因此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語故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非常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每個歷史故事都蘊含著許多哲理和智慧,教師可以通過講一些歷史故事讓學生簡單明了地了解一些道理,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應該以歷史故事為基,展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不應該照搬書本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歷史故事向學生傳授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促進學生知識構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關鍵詞:歷史故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一、 引言
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一門課程呢?那就是讓學生愛上這門課,那么怎么樣才能讓學生愛上它呢?方法有很多種,而筆者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學生自己真正地想要去學才能學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人認為歷史這門課程只要背會就可以了,筆者認為不是這樣的,歷史是需要被理解的,教師不應該照搬書本知識,應該通過講歷史故事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氛圍,這樣不僅可以讓歷史課堂充滿生機,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輕松、更高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揮歷史故事的優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 借助歷史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借助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歷史故事中去了解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歷史,還可以在其根本上加深對歷史的了解,那樣應該怎樣借助歷史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傳統的教學是教師根據書本傳授,課堂氛圍壓抑,學生感到歷史非常的枯燥,長時間學生就沒有興趣學習歷史,久而久之,學習成績下滑。因此,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式,借助歷史故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以歷史故事、圖片、視頻等方式呈現歷史場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利用學生講的方式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商鞅變法”這一知識點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歷史故事導入新課,“立木賞金”又名“立木建信”,是戰國時期在秦國發生的一個事件。當時商鞅準備變法,又怕民眾不信服,就放了一根木頭在城市南門,貼出告示說:如有人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民眾都不信。商鞅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人將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賞給他五十金。這件事件使商鞅取得了民眾的信任。處罰太子師傅可以看出商鞅有什么樣的性格,通過這個小故事引入新課,讓學生明白商鞅變法勝利的重要原因是商鞅的個人因素,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講故事,激發他們對歷史知識探求的欲望,可以鼓勵學生講述自己知道的歷史故事,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講述鴉片戰爭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再現歷史場景,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提問:鴉片戰爭發生在哪一年?鴉片戰爭中簽訂的條約是什么?對中國有什么影響?這就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答案,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小組之間互相探討,學生在聽故事的狀態下進入歷史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 借助歷史故事,將抽象的歷史變得真實生動
歷史課是非常抽象的,如果教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那么歷史就會成為一門非常枯燥的學科,怎樣可以將歷史的抽象變成生動的呢?這就需要教師借助歷史故事進行教學,書本知識都是抽象的,部分學生都是硬性的記憶,而不去理解里面的內容。比如,在講到“大蕭條和羅斯福新政”這一知識點時,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如果直接告訴學生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關系,學生不會理解其中的意思。因為只憑借書本知識實在太抽象了,學生根本理解不了,這就要求教師通過歷史故事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教師可以這樣講述:一個美國煤礦工人家里的場景,在一個非常寒冷的冬天里,一個小女孩穿著單薄的衣服坐在屋子里,小女孩問媽媽,為什么這么冷,家里不生火爐呢?媽媽說,家里沒有煤,爸爸失業了,家里沒有錢買煤,爸爸為什么會失業呢?因為煤太多了,通過這樣一對比,家里沒有煤,而社會上煤太多,讓學生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特點是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在學習《太平天國運動》這一課時得知,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其中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教學中洪秀全落地生病來作為切入點從而引出拜上帝會,再給學生播放短視頻,再提出太平天國興起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從而引發學生去思考,鍛煉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從而引入新的學習內容,這樣就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通過歷史故事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仔細的分析,學生在進行自我探索和分析的基礎上去理解知識、產生自己的想法,最終能夠真正地運用好自身學到的知識,這個過程是學生不斷探索和提升的過程,也是學生能力發展的過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歷史故事的運用需要教師結合歷史故事的特點才能夠真正地發揮好其最大的價值,才能夠真正地引導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的時候,既能夠理解知識又能夠輕松地運用所學知識。
四、 借助歷史故事,促進學生知識構建
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喜歡把歷史分為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來講述,以知識點為線索讓學生去背誦,去學習,學習都是連貫起來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有一個線索,很多學生學完這節課的內容會忘了上節課的內容,這就是沒有把所學的知識連貫起來。因此,作業一名歷史教師來說,應該通過一些方法讓學生將這些知識連貫起來,讓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從中獲得體驗,這樣就不會很快忘記了,如果教師只是機械式地背誦那么肯定會忘記的,在學習歷史時,通過探究歷史故事把歷史事件和歷史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影響相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歷史,但是教師應該合理分配時間,畢竟通過講故事的時間也是比較長的,一節課只有四十五分鐘,教師應該合理安排,以《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中對本草綱目的學習,可以引入李時珍嘗試藥物的歷史故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時間、作者、內容和影響,在教授中國的政治制度的相關內容的時候,歷史故事的選擇可以以各個朝代的變法作為依托,將各個朝代的變法整合在一起讓學生看到中國政治制度發展的一個清晰的脈絡,這樣的教學才是最立體和生動的。比如,教師可以將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百日維新等變法結合在一起,通過講述商鞅、王安石還有譚嗣同等一系列人物的歷史故事,來幫助學生對改革的困難和相應的問題處理等有比較清晰的認知,這樣也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時感受到學習的魅力,讓教師的課程教學更加高效。
五、 借助歷史故事,讓學生走進歷史
一節課只有四十五分鐘,如果想讓每個學生四十五分鐘都在專心致志地聽課幾乎是不可能的。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學生一般都非常的認真,可是二十分鐘過后,學生有的就會發困,有的開小差。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發現學生的這些問題,并且想辦法去解決。教師可以在中途講一些有關本節課的歷史故事,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借助歷史故事,讓學生走進歷史,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歷史的認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讓學生融入相關的情景,教師可以在課前把需要講的內容告訴學生,讓小組之間自己分配好角色,在課上表演,學生在扮演時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學習“西學東漸”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扮演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等人物,他們是如何進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為何洋務運動還是失敗了?如果說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會怎么做?讓學生總結出他們失敗的原因,讓學生自己分配好角色,在課堂上扮演,通過角色扮演不僅可以讓課堂氛圍更加充滿生機,而且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真切切地參與其中,這種角色扮演的方法可以再現當時的歷史情境,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又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六、 借助歷史故事,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歷史故事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之一,教師可以通過歷史故事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又非常多,比如,運用電視、電腦、多媒體手段來進行教學,這樣可以讓歷史場景重現,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多看一些紀錄片,例如,《百年中國》,讓學生從視頻中了解歷史,學校還可以舉辦“我的中國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教師在講述鴉片戰爭時,可以通過一些圖片、視頻讓學生了解歷史,我們之所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黨和國家的努力,還有千千萬萬先輩們的努力和犧牲,我們沒有資格替先輩們原諒那些欺負過我們的人,我們生在中國,就是最大的驕傲,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愛國情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成為一個有志向,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七、 結語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要善于借助歷史故事,展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走進歷史,讓學生更輕松地掌握歷史知識,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楊莉.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巧妙應用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
[2]趙士祥.神入歷史與理解力培養的教學研究——以歷史故事的教學價值為例[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2(6).
[3]張莉娟.淺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94.
[4]李敏芳.高中歷史課堂借助歷史故事教學再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
作者簡介:
馬渭夏,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