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翰
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影響顯而易見,然而,身體影響可通過藥物治療緩解或疫苗預防,疫情帶來的精神影響卻更加難以克服。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前主席、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醫學院執行行政官麗薩·卡爾森說:“我們沒有針對精神健康的疫苗。因此,如何擺脫精神影響任重道遠。”
要擺脫這些影響,必須先了解疫情可能帶來的具體精神健康問題。美國精神健康專業人士預測,2021年人們可能出現以下精神健康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人們的生活壓力已經很大,但疫情暴發后,虛擬教學、安全問題、財務困難、遠程辦公以及感染和死亡,讓生活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鼴鼠游戲。因隔離導致的孤獨影響了各個年齡段的人,很多兒童和青少年因此錯過了發展社會能力的重要機會。
卡爾森認為,壓力管理對于從疫情中找到喘息的機會至關重要,也最基本。適當地進行戶外活動,接近大自然可以改善整體健康。如果可以,花點時間放松一下,遠離紛雜的新聞,注意睡眠、飲食、運動,與寵物和愛人相處,等等。照顧好自己和身邊的人應該是每個人2021年的重中之重。
長時間待在家里意味著人們更有可能瞌睡,而那些被人們談論不止的“新冠肺炎夢境”也更有可能出現。
壓力、創傷和新的挑戰是導致睡眠障礙的其他因素。醫療行業的前線人員、目睹過死亡的人和被困在游輪上的人可能會經歷創傷后壓力,那些不好的事情會銘刻在腦海中,從而導致失眠和做噩夢。新冠肺炎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理節奏,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有關,因此,獲得足夠的陽光來維持正常的晝夜節律,規律的睡眠節律和放松技巧的練習都至關重要。
因缺乏運動,很多人的體重一直在增加。體重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風險因素,而睡眠呼吸暫停又與抑郁癥和焦慮癥的高風險有關。
缺少了支持和監督,那些好不容易從飲食紊亂和藥物濫用中走出來的人,面臨著反彈的風險。美國全國飲食障礙協會經理切爾西·克羅南戈爾德表示,這場疫情增加了焦慮、抑郁和其他與飲食障礙有關的心理健康風險因素。比如那些飲食失調的人出現了更多癥狀,包括飲食限制或暴飲暴食,或癥狀的反彈。而對于那些還沒有準備好康復或仍在患病中的人來說,隔離更加劇了他們的不規律行為——有些人可能對此心存感激,而另一些人則對此心煩意亂。
克羅南戈爾德表示,隔離不僅會導致飲食失調問題,還會讓人出現擔心食物耗盡的焦慮情緒或總是有太多食物可用的內疚情緒。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阿片類藥物的濫用率明顯上升,隨著疫情的蔓延,可能還會繼續上升。
對許多人來說,工作是精神健康問題的另一個源頭。不能在家里工作、不能避開公共交通工具或不能儲備食物,這些都可能會對精神造成額外影響。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支持要素與就業有關——因此失業可能意味著失去健康保險、兒童保育或帶薪休假。
北達科他州大學農村健康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雅克·格雷表示,美國原住民獲得心理健康服務的機會在進一步減少,到2021年底,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有所改善。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們的生計和福祉的特定影響可能會加劇本已下降的心理健康水平。
疫情之前就被焦慮和抑郁困擾的人,現在經歷的未知、恐懼和痛苦恐怕是雙倍或以上。強迫癥患者的標志就是過度洗手和對病毒污染的恐懼。由于新冠肺炎的傳染性,人們越來越注意衛生,強迫癥患者可能會因此感到些許安慰,強迫行為可能也會有所好轉。
疫情期間,這些對健康有直接影響的不平等現象,真正揭開了一些本已存在但現在更難忽視的問題。
新冠肺炎長期癥狀患者是指那些在出現癥狀后幾周甚至幾個月還沒有從新冠肺炎中完全康復的人。從新冠肺炎中恢復后,除了呼吸和神經影響會持續很久,精神影響也會持續很長時間。雖然疫情期間,人們對心理壓力的擔憂主要集中在焦慮和隔離上,但一項研究表明,由病毒性疾病引起的第二波心理疾病可能即將暴發。
“人們希望生病一段時間后就會好起來。”卡爾森說,“有些患者病程拖了幾個月,這遠遠超出了他們自己或其他人的預想。不論是對患者自己還是其家人,這都是一個真正的精神健康挑戰。”
疫情帶來的精神負擔加深了人們在精神健康上的誠實和同理心,這也成為那些想要尋求幫助的人消除污名的關鍵。另一個積極的方面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伸出援手,或是為他人服務——不管是為一項重要的事業捐款,或是為鄰居購買雜貨,還是為那些服務公眾的人歡呼。
善良友好對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好處。有些人在遠程醫療服務中找到了慰藉,這種更容易接受和獲得的護理方式也愈加流行。也有很多人開始培養愛好——包括冥想、園藝、收養寵物和烤面包——這些行為也有助于改善人們的精神健康。
“有些事情肯定會相互促進。”卡爾森說,“我希望這次真的是打破談論心理健康障礙的機會。作為專業人士,在家庭和社區中,我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避諱談及它。每次談公共衛生,都要談精神衛生;每次談新冠肺炎,我們都應該談及心理健康。”
(摘自健康界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