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暉 李巖

近視的發生和發展主要是眼軸過快增長,因此控制和延緩眼軸增長成為近視控制的重中之重。近年來,近視控制方法層出不窮,其中哪些有用哪些沒用,家長們選擇時要擦亮眼睛。
角膜塑形鏡(OK鏡)是最為大家熟知的控制近視的方法。其采用特殊的設計能夠對角膜進行物理壓迫,從而改變角膜的彎曲程度,使得光線經過壓平后的角膜成像在視網膜上。同時,我們通過角膜塑形鏡壓平后的角膜形態圖可以發現,塑形鏡周邊會形成彎曲程度相對大的區域,光線經過這個區域成像在視網膜前,形成近視離焦信號。這可能是角膜塑形鏡控制近視的原理和機制。
在早期的動物實驗中,科研人員發現實驗動物的視網膜,會向著離焦刺激的方向生長,即如果讓物象離焦成像于視網膜后,動物的眼球往視網膜后生長,而如果讓物象離焦成像于視網膜前,則動物的眼軸會變短。多種動物實驗均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我們能夠想到如果使得視網膜產生近視離焦,則能夠誘導眼球屈光狀態向遠視發展,從而控制近視。
最近比較流行的近視離焦鏡片,就是依據這一原理生產的。目前最新的一款近視離焦鏡片,具有六邊形的單光中心區域(正常視物區域)和中間環形的近視離焦區域。近視離焦區域由396個正透鏡組成,每個透鏡之間距離一致,且不會因為度數、散光及軸向而發生改變。396個透鏡與該區域透鏡周邊區域面積比例為1∶1。透鏡周邊區度數與中心區度數一致,不會像普通單光鏡片一樣,出現遞增現象。
有研究發現,與單光鏡片相比,應用多區正向光學離焦鏡片,能夠減少52%的近視度數進展,延緩62%的眼軸增長。
在這一點上,近視離焦鏡片與角膜塑形鏡有異曲同工之妙。需要注意的是,兩者分別有各自的優缺點。
角膜塑形鏡為夜間佩戴,在白天能夠獲得良好的裸眼視力,這對于不喜歡戴眼鏡的孩子來說非常方便。且有研究證明,與單光鏡片及近視離焦鏡片相比,角膜塑形鏡在控制屈光度進展、眼軸增長等方面效果最佳。但角膜塑形鏡為角膜接觸鏡,對每日護理要求較高,同時價格也更高。
近視離焦鏡片相對于角膜塑形鏡,優點在于不存在接觸鏡佩戴的相關并發癥,日常使用起來較為方便。但近視離焦鏡片佩戴時的對比敏感度稍有下降。
家長們在為孩子選擇近視控制產品時,應該綜合考慮孩子眼部情況、生活習慣、依從性及經濟條件等,選擇專業的醫療機構;也可以向視光醫師咨詢,選擇適合孩子的控“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