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閱讀的重要性已成全民共識,但關于閱讀問題的探討,當下大多是圍繞“讀什么”“怎么讀”“讀多少”展開的,很少觸及“為何而讀”這一根本問題。“為何而讀”實質上是目標問題,目標清晰則路徑明確。“高考語文讓20%的學生答不完題”這種危言聳聽的說法,被拿來佐證語文閱讀的重要性,顯然有所不妥,且容易起到反作用。換而言之,“為考試而讀”其實并不能幫助學生真正愛上閱讀。
“為何而讀”這一閱讀目標問題,可以在我國政策文本中關于“育人目標”的表述和國際閱讀研究經驗中得到啟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布使“核心素養”成為教育領域的焦點問題。為培育素養而讀,成為閱讀實踐的目標和框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主導的國際學生學業成就評估項目對學生閱讀素養做了界定:“閱讀素養主要是指個體為了實現個人發展目標,增長知識、發展潛力,以及為了參與社會生活而有效地尋求信息、理解使用和反思書面文本的能力。”其含義不再僅僅是學生在學校教育期間具備的能力,更是指向終身學習者必須具備的素養,即更關注閱讀的實踐性、發展性和終身性。
為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僅有語文學科的參與是不夠的,而要打破學科壁壘,進行全學科閱讀。全學科閱讀不同于“海量閱讀”“全員閱讀”“整本書閱讀”“大閱讀”“群文閱讀”,后者更多關注閱讀種類、閱讀主題、閱讀內容等方面的“全”,全學科閱讀則是系統的、全面的、個性化的。全學科閱讀將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置身于多學科體系中,以學科知識為原點,以特定學段學科知識框架為半徑拓展閱讀內容,既提高學科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又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為切入點,培養學生成為終身閱讀者必須具備的閱讀素養。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