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高聿辰(1999—),男,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數據分析。
摘 ?要:在后疫情時代背景下,全球多場重要體育賽事及大型活動宣布延期或空場舉辦。而我國籌備的兩場重大體育賽事舉辦在即。因經濟形勢所需和嚴格的公共安全建設的現實要求,該文為積極解決因應急儲備機制不完善導致市場混亂及物資緊缺等問題,進一步研究分析并提出關于杭州亞運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儲備預案和應對措施的建議。
關鍵詞:公共衛生事件 疫情 亞運會 方差分析 Logistic分析
中圖分類號:F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c)-0000-00
Abstract: In the post-covid-19 era, many major sports events and events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en postponed or empty. And two major sports events in China will be held soon. Due to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s of strict public securit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a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market chaos and material shortage caused by the imperfect mechanism of emergency reserve, this paper furth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emergency reserve pla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Hangzhou Asian Games to deal with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events; The outbreak; The Asian games; Variance analysis; Logistic analysis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
為防控新冠疫情進一步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擴散,全球數十場大型會議和活動已宣布取消或延期,多場重要體育賽事只能空場進行。2020年3月30日,國際奧委會、東京奧組委、日本政府聯合宣布,2020東京奧運會延期于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此次奧運會延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新冠疫情的突發性與嚴重性,也從中體現了防疫措施、隔離以及許多其他應急儲備方面所存在著不足。
第19屆亞洲運動會將于2022年9月10日至9月25日在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舉行,而2022年冬奧會也即將在北京展開。在這兩個重大賽事即將召開之時,疫情的防控也再一次被大眾關注。在后疫情時代背景下,該文希望通過對疫情期間群眾的需求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杭州亞運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儲備預案和應對措施的建議。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調查目的
該項調查以疫情期間個人防疫物品等應急物資的緊缺與大型集體活動受疫情的嚴重影響為出發點,為解決因應急儲備機制不完善導致市場混亂及物資緊缺的問題,研究并提出杭州亞運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儲備預案和應對措施的建議。
1.2.2 調查意義
(1)經濟形勢所需。現代的中國正處于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社會在追求經濟效益化,各類企業都在爭先恐后地進行股份制改革,適應社會的激烈競爭。應急儲備的物資更具突發性、不確定性與第經濟性的特點,在這種經濟形勢和自身發展的要求下,注重應急物資儲備的經濟效益性是非常必要的。
(2)公共安全建設的要求。公共場所在進行安全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對自身進行風險評估、脆弱性分析以及災害減除等,并且投入成效不一定顯著。災害的發生導致可能的損失具有不確定性,因此防災減災的資金很難集中并高效化運行,也造成資金利用率低下。
2 研究思路
2.1 研究內容與創新性
2.1.1 研究內容
此次調查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社會背景為出發點,以杭州亞運會為例,主要研究內容具體入校。
(1)應急物資儲備與政府。了解政府針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物資儲備的機制和儲備。
(2)應急物資儲備與企業。調查了解相關企業應急物資的生產設備的數量、生產能力,以及疫情期間的物資生產供應量。
(3)應急物資儲備與民眾。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分析得出民眾個人常備的應急物資種類數量,明確在民眾心目中國家應該常備哪些應急物資,以及民眾對于各種物資期望的儲備量。
2.1.2 創新性
(1)研究內容具開拓性。此次研究以新冠肺炎這樣一個全球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大背景,探討十分重要但也極易被忽視的缺口——應急物資的供給與設施建設,研究內容絕對創新且具備了開拓性,有探討調研的價值與意義所在。
(2)研究對象具有普遍性。調查的對象之一是杭州市西湖區政府對于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物資儲備及公共設施建設;之二是西湖區內的相關應急物資供給企業;之三是最為廣大普遍的公眾群體,這一群體我們則主要通過線上問卷發布與后期問卷數據分析來進行調研。
(3)觀點闡述有特色,數據分析有支撐。該文提出建立在對調研內容的充分掌握與數據的精確分析上。我們就問卷分析結果進行對比、列表、作圖,并運用公式法、SPSS數據分析法及相關軟件進行[1]。
2.2 研究技術路線
3 數據分析
3.1 應急物資儲備意識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OVA),又稱“變異數分析”,是用于兩個及兩個以上樣本均數差別的顯著性檢驗方式[2]。方差分析可通過對數據誤差的分析性來檢驗這種效應是否顯著[3]。單因子方差分析的數學模型為
其中,且相互獨立[3-4];檢驗假設。
3.1.1 年齡影響
我們將問卷人群年齡分為4個階段,具體為18 歲及以下、19~30 歲、31~55 歲、56 歲及以上。通過方差分析我們發現,不同年齡階段對應急儲備物資意識有著顯著差異,對不同年齡階段進行多重比較,而18歲及以下和19~30歲的應急物資儲備意識較低,需要加強。
3.1.2 收入影響
國家統計局2019年上半年PDI(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 294元,因此將調查問卷人群收入水平分為5個階段,分別是5 000元及以下、5 001~15 000元、15 001~25 000元、25 001~45 000元以及45 000元以上。
在的顯著性水平下,檢驗5個層次收入人群的應急儲備物資意識是否有顯著差異.結果認為不同收入水平的民眾對應急物資儲備意識無顯著差異。多重比較后發現5 000元以下和25 000元以下有著顯著差異,政府應該加強對低層低收入人群的關注需求,全范圍把握防控。
3.1.3 學歷影響
將調查人群學歷分為常規性5個層次,分別是高中及以下、大學本科、大學專科、研究生及以上和未知,分析學歷層面對2022年杭州亞運會采取相關預測措施的差異性。通過計量分析,得到學歷對必要性的認知有顯著差異性。
多重比較和繪制圖形后,發現大學專科和高中及以下和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差異性較小,而未知學歷和大學本科的差異性較大。通過進一步數據分析,在這些學歷里面約84%認為有必要對2022年亞運會采取人員檢測、加強座位間隔、發放消毒物資等預防措施加強預防。
3.2 ?Logistic回歸分析
Logistic 回歸分析屬于線性回歸,其回歸實質是發生概率除以沒有發生概率再取對數[4]。Logistic回歸屬于一種廣義線性回歸模型,因變量選定為指數分布中參數記為的伯努利分布,同時連接函數取為。
假定事件發生的概率為,優勢比率可以表示為:
可知為正,其反對數值一定大于1,則優勢比率會增;反之,則優勢比率會減小[5]。
根據問卷數據分析,模型R2值為0.989,應變量與自變量之間有98.9%相關性,且模型通過檢驗(=41529.364,P=0.000<0.05),即說明應變量與自變量產生影響關系,以及模型公式為:因變量=1.112-0.044×口罩-0.038×醫用酒精-0.037×消毒液-0.041×護目鏡-0.030×常用藥品(如感冒藥等)-0.104×其他。
針對模型的多重共線性進行檢驗發現,模型中VIF值出現大于10,意味著存在著共線性問題。各因變量回歸系數數值也顯示自變量會對因變量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關系[6]。
4 結論與建議
此次調研顯示,受調查主體人群集中在19~30 歲的青壯年,男女比大致均衡,文化程度分布多元廣泛,遍布全國的受調人員有10.4%來自浙江;又對比國家統計局2019年上半年PDI(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 294元,此次調查被調查者的月收入水平大多位于 25 000 元及以下的收入水平,充分代表了大多數青壯年普通民眾的意志,使數據更具普遍性。
(1)民眾對開展大型活動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視,且自我防護意識加強,有待實現風險防控日常化。針對即將開展的杭州亞運會,約84%的民眾認為采取人員檢測、加強座位間隔、發放消毒物資等預防措施是有必要的,通過分區并設多個醫療小組、場館嚴格消毒、進出口設體溫檢測點等有效措施來加強防疫。
(2)政府在應急儲備方面存在薄弱之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所儲備的應急物資種類有待加強。對調研數據進行整理與深入分析后,我們得出超過40%的民眾對政府在應急管理能力、應急儲備機構建設兩方面的滿意度比較低,故政府需要在這兩個方面重點加強。
在此次嚴峻的疫情形勢下,民眾所期望政府首先采取的必要措施為建設應急物資申購平臺,占比為28.3%,其次提供部分應急物資,占比為25.6%。同時在面對大型活動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醫護人員所需的防護服、隔離服、面罩和口罩、應急藥品等家庭常規物品占主要需求。由此可見,政府在疫情防控中需要發揮至關重要作用,對各個種類的應急物資要進行統籌管理與發放監管。
(3)政府對企業應急物資儲備生產需要激勵補助。針對企業在疫情下承受的壓力,超70%相關生產企業和民眾認為通過督促整頓企業內部的生產鏈、供應鏈,可以達到鼓勵企業從而加大應急物資生產。政府應該加強對企業應急物資的生產設備數量、產品生產能力的控制管理,必要時需要加以政策補助或激勵。
參考文獻
[1]? 王慧,簡紹勇,李娟,等.三種統計分析方法在數學建模中的應用淺談[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95-96.
[2]? 林必博,周濟銘.多因素方差分析平方和與自由度的分解[J].統計與決策,2020(12):64-66.
[3]? 劉曉華.多元方差分析模型的構建與應用[J].統計與決策,2019(1):75-78.
[4]? 傅鶯鶯,田振坤,李裕梅.方差分析的回歸解讀與假設檢驗[J].統計與決策,2019(8):77-80.
[5] 吳希.基于Logistics回歸的HIS系統使用滿意度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20(23):82-83.
[6]? 張艷麗.基于多元統計分析的區域經濟綠色發展水平預測及優化路徑探討[J].統計與管理,2020,35(11):36-43.
33595003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