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佳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實現高質量長效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高職教育滿足我國經濟建設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人才培養的重要指標,在我國教育部全面開展高職階段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的背景下,高職院校以“全員、全要素、全過程”為引導綱領,開展內部質量監控體系改革優化建設對提升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質量監控體系最初被稱為質量保證體系,是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其內在理論含義是:能提供足夠的信任表明實體能夠滿足質量要求而在質量體系中實施并根據需要進行證實的全部有計劃、有系統的活動。高職院校引入質量監控體系是對內部的教育系統、教學管理、專業課程以及院校管理等具體工作進行質量評價,并對其全部工作活動內容進行監測、評估、保障、維持以及改進,質量監控體系應用到高職院校管理建設當中的核心目標就是提升高職教學質量,為滿足學生成長、家長期望、企業需求、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的要求而進行的教學質量監測、控制與評價活動。
高職院校質量監控體系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對學校教育系統、教學管理、專業課程以及院校管理實現全過程監測與控制。因此,高職院校質量監控體系構建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理論依據基礎之上,具備涵蓋的理論依據有:
1.系統論
系統論是高職院校質量監控體系進行構建的一項重要理論依據,最初的理念是由奧地利生物學領域提出的,認為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的單元以及與環境發生關系所構成的總體。系統論的核心內容強調每一個單元以一定的規則或者結構組合成為一個新的有機體,該有機體并不是每一個單元的簡單疊加,而會形成一個更穩定的新的組織秩序,并與外部環境形成相互影響的關系。高職質量監控體系就是排列匯總后形成的新的“有機體”,而教學管理、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服務質量、院校管理等就是新“有機體”系統內部的每一個單元個體。
2.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顧名思義,全面質量管理理論是以組織內部全員參與為基準,以質量為中心的管理組織,在企業方面,全面質量管理是通過讓組織內部全部成員以及顧客得到滿意,并實現社會受益,進而實現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該理論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分為計劃、執行、檢查以及處理四個階段。高職質量監控體系在應用全面質量管理理論過程中,將教學管理作為一項系統管理工程,內部構建一個完整的、全員參與的質量保證體系,即實現教職工與學生全員滿意,又滿足企業需求和社會經濟建設需求,進而達成全面質量管理的建設目標。
3.顧客滿意理論
顧客滿意理論是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的深度延續,是企業以了解、掌握和滿足顧客需求為第一要義進行質量監控體系建設。顧客滿意理論在高職院校質量監控體系建設應用的過程中,將高職院校視作教育服務的提供方,將學生需求以及用人單位需求看作是教育產品的消費者。這種基于顧客滿意理論誕生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基于職業需求導向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建設,以人才培養需求和職業需求為指引,明確高職教育的專業定位和市場定位,進而進行針對性的質量監控體系設計。
2015年,我國教育部針對高職階段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教學改革意見,并頒布了《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明確了高職院校開展和推進教學質量改革的戰略發展目標。高職院校構建質量監控體系能夠切實解決當前高職院校在教學質量建設方面存在的遺留問題,能夠切實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以及人才培養質量,既滿足了現代社會經濟建設發展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新要求,也滿足了我國市場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對人才的迫切有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構建質量監控體系滿足教學診改的客觀要求。
高職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承載著為社會經濟建設發展輸送技能型人才和復合型應用人才的重任,因此,可以說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高職院校通過構建質量監控體系能夠實現對教學管理、教育管理、院校管理、專業課程等方面的全過程監測、控制和評價,對課堂教學、課程體系建設、課程規劃等教育教學具體工作進行全面把控,能夠切實提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動下,高職院校在教學診改政策的全面要求下進行質量監控體系構建能夠實現高精細的常態化發展,質量監控體系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強大的數據價值挖掘能力能夠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進行更加精確的監測和反饋,進而形成完善的教學評價報告,為下一階段的優化調整提供更加科學和完善的參考意見,因此,高職院校構建質量監控體系能夠有效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長效化發展,實現可持續性的工作推進。
在教學診改背景下,高職院校構建質量監控該體系必須要明確目標,依照高職院校自身的學科建設特點以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科學構建,質量監控體系必須能夠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以及人才培養實現有效的監測、控制與評價,進而實現對學生職業核心素養以及專業核心能力的客觀評價,因此,高職院校構建質量監控體系必須遵循針對性原則。
“全員、全要素、全過程”是教育部開展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診斷和改進工作的全新要求,是高職院校開展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的重要綱領,高職院校在進行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實現全員參與,每一個管理環節、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個人才培養模式、每一個專業課程設置都需要納入質量監控體系的全過程監管當中,全面性原則是高職院校構建質量監控體系所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之一。
在教學診改背景下,高職院校進行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必須要具備可操作性,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目標、實施過程、反饋機制以及流程設置都要具備高質量的應用實踐效果,進而確保質量監控體系能夠在實際工作當中行之有效的得到貫徹落實,因此,高職院校構建質量監控體系必須要遵循實踐性原則。
高職院校基于教學診改相關理念進行質量監控體系建設需打造“三維一體”的管理模式,即從評價主體、受評對象以及評價關鍵環節三個維度方向進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頂層框架設計。評價主體是解決“誰來進行評價”的問題,包含:高校教學管理者、行業專家、教育專家等;受評對象是解決“誰是影響教學質量關鍵環節的關鍵人員”的問題,包含:管理者、教師、學生等;評價關鍵環節是解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關鍵節點和具體環節”的問題,主要包含: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管理、課程設置、課程標準、課程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等,具體頂層框架設計圖如圖1所示。

圖1 高職院校“三維一體”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框架圖
教育部開展的教學診改工作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提出了“全員、全要素、全過程”的具體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必須要對教學管理實現全方位考量,對人才培養實現全過程評價。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教學情況,該質量監控體系可以劃分為4個一級指標,涵蓋:教學條件、教學設計、教學管理、教學效果。教學條件下轄管理隊伍、教師隊伍、教學資源以及教學設備4個二級指標;教學設計下轄專業建設規劃、課程標準以及人才培養方案3個二級指標;教學管理下轄課堂教學實施、課堂教學設計2個二級指標;教學效果下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課堂教學教評成績、企業實訓教評成績、學評教成績4個二級指標。
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完成頂層框架設計和具體關鍵環節設計后,還需要明確質量監控體系的管理組織架構,以確保具體工作得到全面貫徹落實。高職院校可以采用“學校、學院、班級”的三級聯動管理組織架構模式,一級管理為學校層級,由校領導、教工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組成,對質量監控體系的制度相關建設和重大事項規劃進行統領,并對二級管理層級進行監管;二級管理為學院層級,由教務處、學院領導組成,對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的具體人才培養實施、教育教學實施進行統籌安排,對教育教學全過程進行監管、檢查、分析、評價和指導工作,接受一級管理層級的全面監管,并對三級管理層級進行監管;三級管理層級由分團委、導員、班主任組成,對受評主體學生進行全面管理,并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日常生活、學習成績等進行全面監管,并接受二級管理層級的全面監管。
教育部開展的教學診改工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優化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職院校需深度結合教學診改“全員、全要素、全過程”具體要求,并遵循相關基本準則,進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旨在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創新優化發展,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進而為現代社會經濟建設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