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清,曾小聰,積累,麥建愛,李捷
(1.南部戰區海軍第一醫院婦產科,廣東 湛江 524005;2.南部戰區海軍第一醫院腫瘤外科,廣東 湛江 524005;3.南部戰區海軍第一醫院放射科,廣東 湛江 524005)
產后出血是分娩后發生的危急重癥,指分娩后24 h內產婦出現陰道流血且失血量超過500 mL。有研究報道顯示[1],早期產后出血多發生在產后2 h內,晚期產后出血多出現在產褥期,前者約占所有產后出血產婦的80%。作為可引發孕產婦死亡的分娩期嚴重的并發癥,產后出血產婦在所有分娩產婦中約占2%~3%。因此,在產婦分娩時不僅應實時監控產后出血狀況,在分娩過程就應給予有效的防治手段預防產婦產后出血[2]。產后出血機制主要包括宮縮乏力以致對血管失去有效壓迫、軟產道裂傷、胎盤剝離不良影響正常宮縮、凝血功能障礙等,以上病因可互為因果,也可合并存在[3]。其中宮縮乏力引發的產后出血約占所有產后出血的70%[3]。臨床治療多通過加強宮縮迅速止血,同時,對于短期內大出血或失血過多的產婦,還應酌情補充血容量,并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產婦休克及感染[4]。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產后出血產婦114例,探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產后出血的效果、安全性及對凝血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產后出血產婦114例,根據治療用藥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7例。研究組年齡≤35歲43例,>35歲14例;孕周<38 周 17 例,≥38 周 40 例;初產婦 38 例,經產婦 19 例。對照組年齡≤35 歲 45 例,>35 歲 12 例;孕周<38 周 15 例,≥38 周42 例;初產婦37 例,經產婦20 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臨床相關診斷標準;對本研究所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垂體后葉素等藥物無禁忌證或過敏者;妊娠期間無妊娠高血壓或糖尿病等并發癥者;產婦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骨盆過窄、產道阻礙者;合并肝、腎等嚴重基礎疾病者;胎位不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無法全程參與或不愿有效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美國法瑪西亞普強制藥公司,注冊證號H20030189,規格:1 mL∶0.25 mg)治療,胎兒順利娩出后,給予陰道分娩或剖宮產產婦0.25 m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肌內或宮體注射。研究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與垂體后葉素(南京新百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637,規格:1 mL∶6 U)聯用治療,胎兒順利娩出后,給予產婦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注射用藥,用法同對照組,同時,給予產婦6 U 垂體后葉素注射液肌內或皮下注射。
1.3 觀察指標 ①于產婦分娩1 h后評估藥物治療療效,顯效:用藥治療20 min后,子宮收縮明顯增強,出血情況得到控制;有效:用藥治療30 min后,出血情況出現明顯好轉,子宮收縮逐漸增強,但需重復用藥維持宮縮;無效:維持用藥的情況下,出血量未見減少或出現增加跡象,子宮收縮未見增強或出現下降趨勢。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本組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③于治療結束后檢測兩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TT)及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凝血功能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49%(55/5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46%(47/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出現不良用藥反應2 例,其中轉氨酶升高1 例,面色潮紅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51%(2/57);對照組出現不良用藥反應9例,其中轉氨酶升高4例,面色潮紅3例,嘔吐腹瀉1例,發熱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79%(9/57);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 研究組APTT、TT、FIB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s)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57 57 APTT(s)40.64±14.31 50.06±13.99 3.554 0.001 TT(s)19.04±4.25 26.79±4.32 9.655 0.000 FIB(g/L)3.28±1.04 4.15±1.13 4.277 0.000
對于產后出血產婦,臨床癥狀常見陰道流血及失血過多引發的并發癥或繼發病癥。失血性休克往往在短期內大出血產婦中更常見,也有部分產婦出現長時間持續少量出血,因早期出血未影響機體內代償機制而未引起重視,直到失血較多進展為失代償[4]。此外,有貧血病史產婦在分娩時出血量不多也可能導致失血性休克,且治療較困難[5]。近年來,有相關流行統計顯示,產后出血已成為我國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因素,在醫療設施與技術較落后的偏遠地區,這一現象更突出[6]。而臨床預防方面,由于分娩時出血量的測量和收集存在較大的主觀性,一旦測量出現不準確,可能會延誤診治,錯失最佳救治時機[7]。因此,有效的產后出血防治尤為關鍵。
有研究報道[8],子宮收縮乏力作為引發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產婦分娩過程中適當增強宮縮可有效防止產后出血,且該病癥救治過程中,迅速止血是關鍵??ㄇ傲兴匕倍∪甲⑸湟簩儆谔幏筋愃幬?,是一種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 的具有較長半衰期可刺激子宮肌層加強宮縮,使子宮收縮弛緩產婦再次有類似足月妊娠末宮縮,且極易溶于水的(15S)15甲基衍生物;于產后出血應用該藥物治療可有效控制出血,終止致命性出血,對于因胎盤因素誘發的產后出血還能促進宮縮排出妊娠滯留或殘留產物。垂體后葉素是一種可選擇性增強子宮平滑肌收縮促使子宮興奮的水溶性處方類藥物,含有縮宮素和加壓素,對子宮收縮的作用強度由產婦子宮生理狀態及用藥量決定,且在子宮生理狀態方面,產婦越接近臨產分娩狀態,對子宮收縮的作用越強,對于因宮縮不良引發的產后出血尤為適用;所含縮宮素在用藥量較小時可促進子宮規律收縮;在用藥量較大時可引起強直性子宮收縮。
既往有文獻[9]報道,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與垂體后葉素合用時可增強子宮收縮,在強化宮縮、迅速止血及預防出血方面可起到協同增效的效果,聯合用藥較單純用藥治療,在防治產后出血方面的臨床療效更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也證實這兩種藥物聯用治療產婦產后出血療效更佳。研究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這兩種藥物聯用治療產婦產后出血安全性更高。推測與聯合用藥療效更顯著可降低反復用藥控制出血的用藥頻率進而減少用藥量有關。本研究進一步探討分析這兩種藥物作用機制時發現,研究組APTT、TT 及FIB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這兩種藥物聯用可明顯改善產后出血產婦的凝血功能。陳波等[10]研究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經肌注后可快速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達到血藥濃度峰值,正常情況下,一般用藥后30 min 時可達到高峰,迅速增強子宮平滑肌收縮并參與凝血過程,促進血小板凝聚;而垂體后葉素在改善子宮收縮功能、促進止血方面作用顯著,兩者聯合應用可有效縮短宮縮功能加強的起效時間,改善凝血因子水平。
綜上所述,聯合應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垂體后葉素用藥治療產后出血產婦,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且有助于改善產婦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