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亮,張琪,季龍鳳,馮明星,范泉
(1.解放軍第一四九醫院內分泌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0;2.杭州特勤療養中心療養四區,江蘇 南京 211135)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進展,老年糖尿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調查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達到20%以上[1],其中以2 型糖尿病居多。我國2 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下降,胰島素分泌高峰時間延遲,餐后血糖水平明顯升高[2],血糖控制達標率偏低,且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普遍較長,并發癥累及全身各組織器官,這類人群發生低血糖時的自我感知能力下降[3],高齡加之生理功能差,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高,因此,針對這類人群選擇安全、有效、方便的降糖方案成為治療的首要目標,基礎胰島素聯合口服藥物治療為降糖選擇[4-5]。本研究旨在探討初診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基礎上聯用德谷胰島素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 年9 月至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初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61~74歲,平均(67.0±5.7)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26)與對照組(n=24)。觀察組中男16例,女10例;年齡61~74歲,平均(68.3±6.2)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7例;年齡60~72歲,平均(67.9±5.4)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符合WHO于1999年定義的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6],餐后2 h血糖(2 h BG)≥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BG)≥7.0 mmol/L;年齡>60歲;糖化血紅蛋白(HbA1c)≥7.5%;既往未采用藥物治療。排除標準:近期有急性并發癥;嚴重感染;肝腎功能不全。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1.2 方法 所有明確診斷的患者由糖尿病專科護士對其進行糖尿病基礎知識及日常生活知識的宣教,同時開始進行藥物治療干預。兩組患者均口服二甲雙胍片(格華止,施貴寶公司,生產批號:H20023370)0.5 g,每天2次;阿卡波糖片(拜糖平,拜耳公司,生產批號:BJ42117)50 mg,每天3次(隨第1口飯嚼服),根據患者餐后2 h血糖調整阿卡波糖劑量,最大用量為每天300 mg,根據不良反應程度適當調整藥物用量。觀察組加用德谷胰島素(諾和達,諾和諾德公司,生產批號:J20171096)于每天固定時間進行皮下注射,開始使用劑量為10 U,1 周后按照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ducose,FBG)水平調整劑量,每次增減2~4 U。血糖控制目標為FBG<7.0 mmoL/L,2 h BG<10.0 mmol/L。患者血糖<3.9 mmol/L則為低血糖,適當減少藥物用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波動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MAGE)、FBG、2 h BG、血糖變異系數(coemcient of variance,CV)、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比較兩組低血糖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兩組FBG、2 h BG、HbA1c、MAGE、CV均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檢測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各檢測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項目FBG(mmol/L)2 h BG(mmol/L)HbA1c(%)MAGE CV觀察組(n=26)治療前12.38±2.67 15.03±2.95 9.26±2.13 4.37±0.92 3.54±0.89治療后8.07±1.51ab 12.49±3.35ab 7.8±2.36ab 2.03±0.68ab 1.42±0.57ab對照組(n=24)治療前11.69±3.18 14.92±2.96 9.15±2.46 4.26±0.78 3.26±0.96治療后10.99±2.69a 13.60±3.47a 8.6±2.43a 2.34±0.35a 1.98±0.56a
2.2 兩組低血糖事件比較 觀察組低血糖3 例,發生率為11.54%,對照組低血糖2 例,發生率為8.3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均為輕度低血糖,無夜間(午夜到早上6:00)低血糖及嚴重低血糖(需要他人協助給予碳水化合物、胰高糖素或進行其他血糖恢復措施的低血糖事件)發生。
德谷胰島素(insulin degludec)是新一代超長效基礎胰島素類似物,半衰期達25 h,發揮作用時間長達42 h 以上[7-8]。其長效作用機制主要是:注入皮下后制劑中苯酚迅速彌散,其以脂肪二酸側鏈自我聚合形成多六聚體,發揮穩定降糖作用;此后,隨著鋅離子的擴散、多六聚體解離后進入血液循環被吸收,通過這樣的作用機制,每天1 次皮下注射德谷胰島素能夠達到超長的作用效果,從而發揮超長效的降糖作用,且能降低低血糖發生率,安全性較高。在年齡>65歲的老年人群中,德谷胰島素的藥動學特征也十分穩定。拜糖平能可逆結合α-葡萄糖苷酶來減慢淀粉類食物分解為葡萄糖的速率[9-10],腸道葡萄糖的吸收減緩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同時又避免下一餐前低血糖的發生,其獨特的消峰去谷作用,特別適合以淀粉類食物為主的中國人群,彌補基礎胰島素難以控制餐后血糖的不足。兩者聯合使用,療效和安全性更好。德谷胰島素可有效補充基礎胰島素[11],阿卡波糖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兩者聯合能模擬正常人的胰島素分泌模式,改善生活質量[12-13],還會減少患者藥物花費。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FBG、2 h BG、HbA1c、MAGE、CV均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低血糖3例,發生率為11.54%,對照組低血糖2例,發生率為8.3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無夜間低血糖及嚴重低血糖發生。
綜上所述,與臨床常用的生活方式+口服藥物治療方案比較,加用德谷胰島素治療能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且不增加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是初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較好的成本-效果選擇方案,為后續相關臨床研究的開展和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