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鶴,陳思思,魏妍
(大連旅順口區人民醫院婦產科,遼寧 大連 116041)
卵巢腫瘤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其發病年齡并無特別的限制,但有數據顯示,生育期女性卵巢腫瘤發生率與其他年齡段比較存在差異[1]。卵巢腫瘤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傳統的手術方式均為開腹手術,但創傷性大、術后恢復慢及并發癥多。微創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手術方式,逐漸在臨床上廣泛應用[2]。本研究針對2016 年7 月至2019 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良性卵巢囊腫患者90 例,觀察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良性卵巢囊腫的效果,探討腹腔鏡手術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良性卵巢囊腫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5例。參照組年齡23~62 歲,平均(31.22±3.92)歲;腫瘤直徑5.83~14.15 cm,平均(10.09±1.82)cm;病程2~24個月,平均(10.73±2.38)個月。研究組年齡 22~61 歲,平均(31.34±3.89)歲;腫瘤直徑6.02~13.82 cm,平均(10.11±1.94)cm;病程3~23 個月,平均(10.54±2.41)個月。兩組患者年齡、腫瘤直徑、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經婦科檢查、陰道超聲、腫瘤標志物以及術后病理檢查確診為良性卵巢腫瘤;腫瘤直徑均>5 cm;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的目的與方法,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排除標準:免疫功能障礙者;有手術禁忌證者;輸卵管手術或者卵巢手術史者;心肝腎肺器官功能嚴重障礙者;精神異常或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開腹手術。調整患者體位至仰臥位,給予患者氣管插管麻醉,在患者腹部下方做切口,切口長度為6~10 cm,后依次將皮下組織切口,使其游離至腹膜位置。切開患者卵巢皮質層,然后完全剝離其腫瘤組織,取出腫瘤組織后送至病理檢驗科進行檢驗,進行卵巢重建,后沖洗腹腔,檢查手術操作的完整度;之后逐層縫合切口[3]。
研究組實施腹腔鏡手術方式。患者取頭低腳高仰臥位,在其腹部做長度為1 cm切口;然后將氣腹針置入腹中,注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氣腹;后調整患者體位,使其保持截石位,調整腹內壓力并維持在12 mmHg 左右,并取出氣腹針,采用Trocar 穿刺,Trocar 參數約為10 mm,再將腹腔鏡置入腹中[4];同時,選擇左右麥氏點和恥骨交匯點位置的上緣3 cm位置做切口,長度約為3 cm。利用腹腔鏡詳細觀察盆腔和腹腔中的具體情況[5];然后撬起腫瘤組織將其臨時固定,利用電凝刀在腫瘤表皮做切口,長度約為2 cm,使其卵巢皮質和囊壁呈分離狀態,完整剝離腫瘤組織,送至病理科進行檢驗;如患者腫瘤形態較大,則先進行穿刺,再抽出囊液,最后再鈍性剝離腫瘤,利用2-0 可吸收線進行常規縫合,為患者卵巢術后盡快恢復提供保障;之后對患者施以電凝止血操作,徹底清洗干凈腹腔后縫合切口[6]。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臨床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治療效果基于內分泌功能指標評估,于患者治療前后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采集時間為術后72 h)5 mL,利用放射免疫法、酶聯免疫吸附法以及化學發光分析法檢測β-內啡肽、胰高血糖素以及皮質醇水平。臨床指標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并發癥主要包括感染、腸粘連以及尿潴留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前后β-內啡肽、胰高血糖素以及皮質醇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β-內啡肽、胰高血糖素及皮質醇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研究組β-內啡肽、胰高血糖素以及皮質醇水平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內分泌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內分泌指標比較(±s)
組別參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45 45 β-內啡肽水平(pg/mL)術前150.16±34.89 150.09±34.76 0.009 5 0.992 4術后175.16±35.07 151.23±35.24 3.228 8 0.001 7胰高血糖素水平(pg/mL)術前319.49±54.19 318.95±54.23 0.047 3 0.962 4術后365.42±50.41 321.56±52.63 4.037 2 0.000 0皮質醇水平(mmol/L)術前140.28±12.83 140.36±11.98 0.030 6 0.975 7術后175.83±14.93 145.29±13.92 10.036 4 0.000 0
2.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參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45 45手術時間(min)98.22±10.78 90.76±6.11 4.038 6 0.000 1術中出血量(mL)143.06±50.68 89.72±27.99 4.038 6 0.000 1術后首次肛門排氣(h)19.72±6.93 10.31±4.21 7.784 9 0.000 0住院時間(d)7.81±3.72 5.59±2.92 3.149 0 0.002 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卵巢是女性最為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有研究顯示卵巢腫瘤發生率較高,但通常以良性腫瘤為主,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隨著病情遷延,有可能造成腫瘤過度生長,導致患者出現尿頻、尿急、下肢腫脹和下腹墜脹感等臨床癥狀,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7]。卵巢腫瘤直徑≤5 cm時,以保守治療為主;卵巢腫瘤直徑>5 cm時,以手術治療為主。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先進的微創技術,其應用效果逐漸得到臨床與患者的廣泛認可,治療方式主要利用器械操作、攝像系統以及光源等內容的有效結合,在相對封閉的腹腔中為患者施以手術治療,其治療方式相對于常規開腹手術而言,優點主要為:①干擾小。腹腔鏡手術無需在患者的腹部做較大切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其操作對于患者機體內環境的影響,進而減少手術對于患者生理功能方面的影響[8]。②創傷小。腹腔鏡手術切口約為1 cm,對于患者機體造成的創傷性較小,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患者腹膜位置的完整性,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知,因此,有利于患者術后的康復,對于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具有積極意義。③術野清晰。腹腔鏡手術利用腹腔鏡能詳細顯示患者病灶位置,在可視的狀態下進行手術,不僅能夠發現較為微小的病灶,對于病灶的清理更為徹底,且其操作可減輕手術創傷對于患者造成的應激反應,可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復發率。王生蘭等[9]研究中表明,良性卵巢囊腫患者經過腹腔鏡手術其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分別為(72.9±4.0)min、(65.9±4.3)mL及(5.5±0.9)d,與常規開腹手術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優越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內分泌指標、臨床指標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表明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技術,充分發揮現代醫學技術的優勢,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良性卵巢腫瘤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于促進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