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鈺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目前存在著閱讀教學低效,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為了更有效地實現學生在閱讀中自主、合作和探究。本文從小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探索了閱讀高效教學的原則和策略,實現了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高效教學;課堂創設;策略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5-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5.037
語文教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能夠體現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學生的基本能力。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生的交際能力均有著良好的作用。在小學階段,閱讀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提高語文的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閱讀教學將是語文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教學內容,促進閱讀教學的高效性。
一、語文閱讀高效教學課堂
在當前的教育中,優化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可以有效對教學的質量和過程進行衡量。同時,教學效果最大化是每一個教師的希望和追求。在之前的教學中,教學的高效性僅僅是圍繞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歸納進行的,教師一般是以成績為主要衡量手段的。但是現階段,隨著教學目標的不斷實現,這種淺層次的認知過程,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的高效性?首先需要明白高效課堂的內涵。教師能夠遵循學生的成長過程,減少時間和精力,取得更多的教學成果,實現教學的目標。在影響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教學的因素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教師方面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教學中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等都需要教師的參與才能有效完成。因此,教師應當通過自身的職業素養,實現教學的高效性。教師的人格特征、教師的文化和教師的專業技能都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人格特征表達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責任心,能夠根據學生認知的角度為學生上課,提高閱讀的高效課堂。教師的文化內涵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對文本的內容能夠有著自己的看法,將教學的內容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達給學生。
(二)學生方面
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是學生。學生的智力、認知等都會影響到學習的效率。智力是學生的核心觀念,能夠推動教學的進度,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等也對教學有著一定的影響,教師應當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情感等的轉移,提高語文教學的高效性。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對學生的影響因素較多。教學目標如果沒有設定恰當,那么學生的教學就會存在一定的問題,難以順利展開。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也應當圍繞教學內容進行學習,通過對教材的編排等,把握教材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同時,如果教師不能使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閱讀的高效課堂就難以構建。只有正確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學中的內容,啟迪學生的思維。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設定中的問題
第一,教師的目標設定過大。在教學中,教師為了更好地體現出課堂的情感教學,所設定的目標都是愛國主義、邏輯思維等大的概念。這類概念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學生理解起來抽象、難度大。第二,教師對教材的內容研究不夠透徹。在閱讀教學的實踐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教學內容,把握教學的尺度,既不能太簡單,又不能太難,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第三,教師未把教學過程的目標作為教學的中心。在閱讀教學實踐的時候,教師一般容易忽視設定好的目標,會根據課堂的變化發生變化,忽略了學生的發展。同時教師在教學時,只注重單元之間的聯系,對整體的知識聯系滲透的較少,學習的過程成了孤立的存在。
(二)閱讀教學引導中的問題
第一,教師在教學中的內容內有重點。教師過分關注課堂中閱讀的內容和范圍,設置的有的內容脫離了教學的重點,影響了對學生深度和廣度的培養。學生閱讀高效課堂,不是為了呈現更多的教學內容,而是要明確告知學生閱讀的方式。第二,教師所安排的教學內容泛化,不夠深入。一般教師只是將更多的注意力用在了學科的綜合性和發展性方面,但對具體的閱讀教學思想卻沒有理清,缺乏嚴謹的邏輯思維。第三,教師在教育中忽略了言語的訓練。當教師將時間和訓練的機會都用在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上時,傳統的文字和語言訓練就會忽視,學生缺少練習的機會,導致學生的情感也很難達到更深的層次。
三、語文閱讀高效教學的方式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高效教學的效率,可以讓課堂的質量更高。因此,教師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學過程,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制訂科學的教學目標
第一,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制訂合理的相關教學目標。根據課程的標準可以有效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的課堂教學有一定的目標指引。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可以體現語文文本的價值。教師既要讓學生認識生字、運用生字等,又要讓學生在文章中體驗教學的情境。因此,教學的三個維度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要將這三個維度緊緊圍繞閱讀的高效教學展開。
第二,在制訂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制訂。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整個教學都是圍繞學生的學習進行的。因此,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將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進行結合。例如,在低年級的學生中,教學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生詞,了解一些標點符號的使用,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但在中年級的教學中,教學目標就需要有一定的提升,學生能夠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利用文章中的詞語自己進行相關的描寫。
第三,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要科學準確。只有在閱讀教學中將設定的目標進行層次化和具體化,才能更好地實現閱讀的高效教學。教訓目標的設定需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
(二)確定科學的教學內容
第一,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挖掘,選擇精準的教學內容。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更深一步解讀文本,挖掘深層的知識。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目標設計一定的教學內容,從不同的三個維度進行目標的制訂。眾所周知,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制訂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還需要精讀文本,仔細品味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學習不同文本的表達手法。學生需要對文本進行細度和精度,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和重點的段落,又能對整體的閱讀內容進行了解,對重點的地方也能進行推敲。
第二,教師可以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設定相關的教學情境,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情境可以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更有效理解語文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品讀,和學生一起因為文章的發展開心、悲痛。可以使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的情境中,讓學生能夠將隱藏的情感激發出來。同時,教師還需要和學生形成良好互動的局面。通過不斷的互動,能讓學生的情感得到發展,構建和諧的情感環境,深入體會語文教學魅力。
(三)恰當的教學方式
第一,教師需要根據當前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進行實踐活動。首先教師需要理解語文教學的本質,遵循教學的規律。從不同的角度把握文章的內容。例如,教師在教授風景類的文章時,很多學生都沒有去過文中的景點。那么教師進行教學就很難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僅僅依靠文字誦讀的過程不能讓學生深入的體會文章的景色。因而,教師就可以采用比較直觀的方式,利用多媒體的平臺幫助學生創建格式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主觀上完成情感的體驗。
第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在低年級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學習起來自覺性不高,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但在高年級的學習中,由于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成立不同的興趣小組,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督促,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共同進步。
第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靈活使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因為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教學情境的建設也需要根據教學的發展進行調節和控制。只有通過靈活多變的方式,才能有效實現教學中的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在教學中,及時可以通過文字朗誦的方式導入新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實物展示等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的過程,讓學生在不斷變化的教學方式中,加深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優化閱讀的過程
第一,教師需要設計一定的閱讀環境。語文閱讀教學要想達到高效性,就需要一定的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創建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
第二,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給學生充分的尊重,讓學生能夠勇敢地在課堂上發言。引領學生進入最佳的教學環境,掌握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參與到教學的設計中,引導學生自己搜集資料,整理學過的知識。
第三,教師需要創建高效的閱讀課堂。可以打破課堂內外之間的限制,充分使用一切教學資源。可以通過定期組織實踐活動的方式,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更高效地完成學習內容。除此之外,教師和家長之間也應該經常交流,可以通過現代化的通訊工具,讓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的學習注入活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高效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因此,在實際上課的時候,教師就要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不斷優化學生閱讀的過程,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孫國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5(7).
[2]王發星.提高問題質量,打造高效課堂——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基礎教育研究,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