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明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和奠基階段,做好這一階段的英語學習非常重要。對于教師教學來說,一定要立足于小學生的特點,科學有序地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特別是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英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要創新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地應用教材,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和諧氛圍;學習興趣;多媒體;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5-01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5.060
在小學課程體系中,英語學科被認為是三大主科之一,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當前,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越來越重要,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比較重視英語教育。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階段,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一定要從學生長遠發展的需求來推進英語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努力打造高效且充滿生命力的課堂。
在新頒布的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通過英語的學習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開發思維能力,增強實踐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因此,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增強學生的自信。下面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用和諧的氛圍來引導學生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上課學習的效果不僅與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關系密切,同時也受到了課堂教學環境的影響。這個環境既包括客觀上的物質存在,也包括精神存在即課堂氣氛。從孩子們的心理特點來看,在他們喜歡的氛圍下,不僅會心情愉悅,做事的效果也會提升,在學習中也是如此。
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給學生營造和諧的氛圍來調動和引導學生,更好地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具體來說,教師的課堂教學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進行預設,要根據小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的特點來設計教學流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體驗式學習中感受英語的學科價值和魅力。作為教師來說,要努力給學生營造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重視賞識教育,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于學生要多鼓勵、多肯定;同時,針對小學生喜歡展示自己且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發揮競爭機制的作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元開展競爭性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以個體帶動群體,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態度轉變,從而優化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
二、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學習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激發其主動學習內驅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對于小學英語學科來說,這門語言學科對學生來說有所好奇,但是日常生活中缺乏語言環境的影響,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避免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法,這樣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進而失去學習興趣,而是要從興趣出發來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激發學生興趣,首先要重視提升英語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情感對外語學習的作用很重要。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其中一定是滲透著情感因素,“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教師的教學藝術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于英語學科的喜歡度,而學生往往是因為喜歡老師才會更喜歡學科學習。所以教師要注意自身教學藝術的提升,走近學生,成為學生信賴的朋友,這樣會對學生學習英語起到很重要的激勵作用。
其次,教師的教學形式要多樣化。小學低年級學段更多的是立足于習慣和興趣的培養,這一階段要立足于學情來多樣化地設計教學,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來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最好是直觀化、形象化地來給學生呈現學習內容,把教具、多媒體等教學輔助設備都應用起來,給學生呈現不一樣的英語學習課堂,這樣學生的興趣度才會更高,才會樂意參與。
再次,要注意英語與生活的聯系。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學生是經常能夠看到英語或者是聽到英語的,教師要善于挖掘這樣的素材,把英語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或者是與學生熟悉、喜歡的事物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趣味性,還能夠使學生在體驗中感受英語的價值所在,從而引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視。當然,最為常見的就是用英語來進行常規的表達,如二人的生活中的基本對話,或者是一小段英語進行的介紹;也可以引導孩子們聽一聽熟悉的英文歌曲,在這樣熟悉的氛圍中來感受英語,體驗英語,慢慢提升學生對于英語學科學習的興趣,這也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居于核心地位,他們的學習效果直接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效果。而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學習習慣密切相關,所以要想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到英語學習中,要從小學英語學習的規律出發,必須經歷“聽、說、讀、寫”這樣一個基本過程。因此,作為小學生最先模仿的對象,英語教師應當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不斷學習,不斷練習,以自身優美、純正的語音語調熏陶并影響學生,在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同時激發出學生學習的欲望。
1.引導學生用心地聽。在小學英語學習中,聽是英語學習的開始,要學會說首先就要學會用心地聽,要聽得準、聽清楚,才可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模仿,進而才能夠準確地說得出、說得對。這也符合初始階段學生英語學習的規律,小學低年級學段基本上就是采用此法進行教學,這對于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所以,在學生最初開始英語學習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聽進行訓練,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教師要求學生要注意在發音中的細節,特別是口型和舌頭的位置,一點一點地從基本做起;同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給學生進行直觀的呈現,然后讓學生進行觀察和體驗;在能夠跟上單詞發音后,再指導學生跟著錄音進行跟讀,這樣學生聽的能力會不斷地提升。
2.鼓勵學生張口說。英語的語言學科特點意味著在英語學習中說也非常的重要,不僅要求學生的發音要準確,同時對于學生的音量和說話中的儀表都有細節的要求,這也是一種文化禮儀,對于學生深入地了解英語學科也會有幫助。在學生進行說的練習中,因為知識積累的不足和英語本身缺乏語言環境,學生很容易出現問題,對此教師要耐心地予以引導和糾正,切勿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對于表現出來的優點要多加鼓勵,特別是對于優秀學生要多表揚,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示范作用,形成良性的說的氛圍。
3.要求學生大聲地讀。在英語學習中,語感與朗讀密切相關,所以大聲地讀對于學生英語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特別是對于學生準確的發音、把握好語調、掌握好語速都有很大的關系,進而提升學生自己說的能力。所以,在學生英語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張口“讀”,利用好早午讀的時間,給學生安排具體的朗讀任務,通過朗讀訓練來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4.重視學生規范書寫。到了小學中高年級段,就需要學生進行英語書寫,一定要抓好開始,要求學生規范書寫,從書寫姿勢、占格、筆順等細節出發來進行規范化的練習,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容易在寫的過程中把漢語拼音與之混淆。就書寫而言二者有相同之處,但更有不同之點。對于書寫的坐姿,握筆方法,兩者要求相同,而漢字與英文在書寫上差異很大。因此,英語教師必須利用學習正遷移,防止學習負遷移,對學生英文書寫進行嚴格的訓練。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雖然要經歷很艱苦的過程,可是一旦學生養成了正確的學習英語的習慣,學生就會發現原來英語如此簡單。隨著一個又一個學習上所獲得的成功,他們會變得很自信,對英語也很感興趣,而且他們會慢慢地愛上英語,同時也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做好了準備。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課堂有效教學的保障。
四、重視開發教材資源
教材是進行小學英語教學的載體,也是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主要參照。但是教材并不是唯一的依據,我們進行小學英語教學要從課標的要求出發來靈活地應用教材,所以在教材使用上應該是靈活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據此,教師要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靈活地來應用和挖掘教材,注意落實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三維目標,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要求融入其中,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開展小學英語教學,為學生的英語學習以及未來的成長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來說,教師應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把小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學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因此,英語教育就是把“快樂學英語”的理念融入英語教學中,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方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他們主動在快樂的課堂活動中自主學習,享受英語學習所帶來的每一份快樂。
參考文獻:
[1]曹慧敏.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黑河學刊,2010(11).
[2]孫淑琴.形成良好習慣? 成就學生精彩? 提高教學效率[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3(17).
[3]祝靜.在情境教學中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35).
[4]何碧.小學英語教學的情感因素分析[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