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公司柳工公告稱,公司間接控股股東柳工集團混改成功簽約。此次混改,柳工集團在引入7家戰略投資者的同時,1274名骨干員工以2.23億元增資持股。市場人士表示,新證券法實施后,國企混改實施員工持股計劃200人的人數限制“障礙”已經消除,有助于國有企業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進行市場化的資源整合,做強做優。
柳工集團表示,柳工集團此次混改,構建了“中央和地方國企優勢+市場化機制+戰略伙伴協同”的廣西國企改革發展新模式,探索形成了廣西國企多元混改模式,柳工有限增資擴股、柳工集團股權轉讓、骨干員工持股計劃同時進行,實現了股東利益、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的有機結合。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啟動,2020年國企混改進入了快車道,“引入戰略投資者+員工持股計劃”是國企混改的重要路徑之一。
從上市公司角度來看,2020年以來,國企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數量明顯增加。據同花順數據顯示,以預案公告日統計,截至12月9日,2020年以來,共有18家國有上市公司發布了19單員工持股計劃,其中,11單已經實施完成。2019年全年,僅有12家公司發布了15單員工持股計劃。
中鋼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麒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企業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有利于激發骨干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構建核心團隊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體,最終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同時骨干員工也能獲得市場化的激勵。
在新證券法實施之前,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200人即為公開發行證券,但是2020年3月實施的新證券法將員工持股計劃剔除在外,即“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200人,依法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人數不計算在內”。
此前,國企混改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往往涉及人數較多,超過200人。新證券法實施后,200人不再構成員工持股的限制,國企混改實施員工持股計劃人數限制的規則障礙已掃除。相應的,IPO中對于“首次公開募股企業股東不得超過200人的上限”的規定亦解除。
早在科創板注冊制改革時,就對首次公開募股企業中員工持股計劃中股東數量認定進行了優化。《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問答》顯示,員工持股計劃遵循“閉環原則”(即承諾自上市之日起至少36個月的鎖定期且鎖定期內僅在內部轉讓相關權益),或在基金業協會依法依規備案,按一名股東計算。
市場人士表示,目前資本市場對企業上市前實施員工持股規則進行了優化,既保證了企業合理發展的需要,也兼顧了對員工參與持股的權益保護。
2020年10月9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提出,發揮證券市場價格、估值、資產評估結果在國有資產交易定價中的作用,支持國有企業依托資本市場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