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從洋
摘 要:當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閱讀教學中,使得學生雖然閱讀了很多經典的文章,但是自身的寫作能力卻始終無法提高。讀寫結合模式則是一種在閱讀中進行寫作,在寫作中促進閱讀理解的模式,這種模式能夠讓學生養成讀寫結合的意識和習慣,從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寫作素材;初中語文;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5-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5.032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學重點包含了閱讀和寫作,讀寫結合則是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學習和感受語言的魅力,這一過程能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欣賞能力,為寫作積累素材,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學會運用語言和文字,從而表達自己的情感,加深對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兩者相輔相成,達到和諧統一。
一、開展群文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群文閱讀的形式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學會觀察,還能夠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將同一個風格、同一個主題、同一個作者的多篇文章進行聯合教學。很多時候初中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如果平時生活和學習中沒有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那么在寫作過程中會出現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的情況,群文閱讀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最真實的閱讀材料,拓寬閱讀視野,提高對文本的整合能力。如在講解魯迅的《社戲》中,教師可以將《口技》《安塞腰鼓》與之進行結合,將三篇文章展示的各種各樣的文藝形式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放在一起,讓學生去探索思考三篇文章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分析《社戲》《口技》《安塞腰鼓》的寫作風格,讓學生對三篇文章進行閱讀后列出一個表格,其中包含文章的寫作思路、結構和社戲、口技、安塞腰鼓的特點。
通過群文閱讀使學生能夠歸納不同文章的不同風格和特點,從而提高自身的分析和歸納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讓學生對文章內的優美詞句進行記錄,在今后的寫作中能夠加以運用,從而提高了寫作能力。
二、開展名著閱讀,提高閱讀意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總會布置一些名著閱讀的任務,如果學生不懂得敬畏知識,不懂通過閱讀感悟思想和情感,只是將其作為一項教師布置的任務來完成,則會使得閱讀毫無意義。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名著閱讀引領學生去欣賞作品中人性的美丑善惡,能夠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了解文學大家的思想和情感,但是過于功利化的閱讀目的反而會使得這項活動失去閱讀原有的價值和意義,使得學生的文化素養無法通過閱讀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教師在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時,不能僅僅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而是要引導學生去閱讀,并通過閱讀名著有所收獲,因此教師要為學生設置相應的閱讀目標,然后通過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收獲。
比如,教師在推薦學生閱讀《鏡花緣》時,就可以為學生設置以下的閱讀目標:要熟悉全書的所有情節和文章中的主要角色,了解這些主要人物的藝術形象和作者所采取的寫作手法,還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后有一定的閱讀感悟,對文字中的文化、社會風氣、生活習慣、人物形象等內容均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然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你認為唐敖這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你認為文章中的女兒國和西游記中的女兒國有什么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通過這些問題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對文章內容的回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獨立思考能力。
在開展名著閱讀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地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通過這篇文章的描寫和這些人物形象的描寫反映出了什么,以及作者想表達的是什么。教師要和學生共同閱讀,將自己在閱讀中發現的優美詞句和一些有趣的情節和學生進行分享與交流,從而讓學生也養成主動記錄閱讀感悟的意識和習慣。
三、分析閱讀文本,提高閱讀深度
部分學生雖然閱讀了很多文章,但是自己的寫作能力始終沒有得到有效提高,這是因為一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是囫圇吞棗,沒有將所閱讀的文本轉化成自己可以理解且能夠駕馭的語言,沒有深入思考和分析文本的寫作思路和語言的運用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文本進行深度的解讀,這種深度解讀指的不是教師將文本的主題思想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帶領學生去閱讀,然后去體驗和感悟。學生通過體驗和感悟的過程來提高自身對文學作品的欣賞、理解和感悟能力。
比如,在學習《蠟燭》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在閱讀中感悟作者的思想,體會文章的語言表達方式。從“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中能夠看出這個蠟燭是老婦人結婚時的喜燭,對她而言有特殊的意義,但是在那么危險的環境下,老婦人不畏生死,埋葬了死者,還為他點燃了蠟燭,說明了老婦人對于戰士的深沉的愛以及沉重的哀思。而“在已經被破壞的鐵欄桿附近……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閃爍”體現了老婦人對于士兵的敬意和兩國人民的深厚情誼,這種在戰爭的炮火下不分國界的美好感情能夠穿透戰爭帶來的陰霾和沉重。
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抓住一些關鍵的詞語,引導學生去深入分析關鍵詞的意義,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悟真實地表達出來,使得閱讀能夠給學生帶來思考,這也體現了閱讀的意義。
四、豐富閱讀形式,鼓勵學生閱讀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豐富閱讀形式,可以通過情景扮演、小組合作等方式來開展閱讀,要不拘泥于形式,鼓勵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進行閱讀,在閱讀后,然后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感悟進行講述和記錄。在學習了一篇文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采取角色扮演法,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都需要表演課本劇,小組內的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人物,然后進行表演,表演后讓學生評選出表現最佳的小組,給予相應的鼓勵。通過角色扮演法這種新穎的閱讀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體會角色的心理,深入感受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在學生結束表演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基于對文章的理解進行創造性的寫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文章中沒有表現出來的人物心理描寫出來,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對文章和人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后再進行寫作,之后才能做到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寫作活動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聯想能力,還能夠體現不同學生的個性。
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推薦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和書目,并寫出自己推薦的理由和閱讀的感受,從學生推薦的文章和書目,教師就能夠了解學生的閱讀偏好和閱讀范圍,從學生的閱讀感受中能夠了解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在向他人推薦自己的閱讀書目時會有極高的熱情,其他的學生也更能夠接受同學的推薦,從而既擴展了學生的閱讀范圍,還提高了讀寫結合的效果。
五、設置問題情境,促進思維發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對文章和情節的期待去閱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喜好、閱讀范圍為學生推薦閱讀書籍,還可以為學生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和寫作的動力。學生在學習一篇文章前,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將學生的閱讀期待激發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通過為學生設置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去閱讀,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悟進行記錄,并寫一篇閱讀感悟,通過學生所寫的閱讀感悟,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思想和觀念,還能夠了解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而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六、立足閱讀教學,進行寫作練習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立足于閱讀教學的現狀,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文本的閱讀。閱讀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將文章的內容進行歸納,對文章進行總結歸納的字數最好保持在200字左右,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使閱讀和寫作進行很好的結合。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仿寫和擴寫的形式進行寫作練習,模仿是讀寫結合的基本形式,尤其是對于一些沒有接觸過讀寫結合的學生而言,通過模仿他人的寫作思路、寫作方法,能夠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還能夠緩解學生對寫作的畏懼、迷茫的心理。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總結出文章的寫作手法和構思,然后讓學生以此為例進行寫作,讓學生抓住一個關鍵的角度進行全篇的仿寫,從而鍛煉學生語言的完整性和邏輯性。教師還可以在講解到一些較為優美的語句時,讓學生模仿這些語句進行造句,然后再將自己的造句與原句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反復揣摩和體會,提高了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同時也是對學生語言運用準確性的一種訓練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中寫作手法和語言運用方式的掌握程度。學生在模仿寫作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如何使用極具表現力的語言進行寫作,學生就會對文章進行反復的揣摩,對詞句進行充分的分析和思考,返不僅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還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擴寫則是對文本內容的一種再次創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文本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大膽的創作,不僅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還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和表達欲望。擴寫的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能夠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提高文字運用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七、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讀促寫、以讀帶寫,這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還能夠讓學生擁有獨特的閱讀體驗。讀寫結合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學習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寫作思路,進而通過仿寫、擴寫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促進文學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鄒澤明.初中語文課教學的新路徑——以讀促寫,讀寫結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
[2]梁云堂,王立豐.淺論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的教學原則[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2).
[3]吳彧.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方式分析與研究[J].才智,2020(1).
[4]許蘭.立足文本 以讀悟寫 以寫促讀——試論初中生讀寫能力的培養[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