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玲
【摘 ?要】《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名著的代表,此本書中匯聚了眾多精華,高中學生進行閱讀學習,能夠積累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識,能夠豐富閱讀體驗,感受其中多樣化的描述手法,積累經驗,豐富寫作經驗。本文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為基礎,對《紅樓夢》的“整本閱讀準備”和“整本閱讀策略”進行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長篇小說;閱讀經驗;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6-0067-02
An Analysis of the Reading Guidance and Teaching of the Whole Book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Huaqiao Chinese Middle School, Shishi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Cai Yaling
【Abstract】"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a representative of my country's classical masterpieces. This book contains many essences.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 accumulate certain ancient cultural knowledge, enrich the reading experience, experience the diversified description methods, accumulate experience, and enrich writing experience in reading learning.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ading Preparation" and "Reading Strategies" of "Dream of Red Mansions"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Novel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teaching
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科基礎且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他們懂得采用正確的方法開展文本閱讀,能夠體會文本中的精華,并且能科學地運用合適的閱讀方法。在高中階段閱讀《紅樓夢》這本經典著作,能夠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魅力和精華所在,品味《紅樓夢》中的人生百態和人物的情感變化,其中,《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書中人物的經歷過程,也要關注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
一、《紅樓夢》整本閱讀準備
(一)介紹《紅樓夢》的創作背景
眾所周知,創作背景是學生閱讀的基礎和前提,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體會作者心境。《紅樓夢》中的人物和語言以及發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都暗含著作者的經歷與心路歷程,因此,從《紅樓夢》的創作背景入手,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層次地洞察剖析作者心境,幫助學生走進《紅樓夢》,走進角色,感受《紅樓夢》中人物的喜怒哀樂,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將這種繪聲繪色的描寫方式應用到學習實踐中。
《紅樓夢》誕生于18世紀,表現上看來,當時的社會風平浪靜,沒有過多的動蕩,但其背后正在孕育一場大的波濤。曹雪芹在少年時期過著社會頂層的貴族生活,備受他人的羨慕,但人到中年家境大不如前,到晚年時,其生活可用饑寒交迫形容,正因有這般機遇,才讓他創作出《紅樓夢》。
(二)選擇合適的版本
與其他小說跌宕起伏不同,《紅樓夢》整體節奏和情節都較為平和、平順,《紅樓夢》的“走紅”也并非靠曲折離奇的故事,而是靠著小細節打動讀者,其細膩的寫法也讓不同版本的《紅樓夢》有著細微差別,而每一個細微的差別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為學生選擇一個適合的版本十分重要,對學生讀懂《紅樓夢》,賞析《紅樓夢》都有非凡的意義和作用。
二、《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策略
(一)引導學生自由討論
學生自主自由閱讀,并對《紅樓夢》一書整體進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閱讀和師生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或教師根據學生情況,提出2~4個問題,讓學生以問題為引進行思考和探究。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檢驗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程度,以便了解學生的閱讀成果,另一方面,能夠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契機,讓閱讀課堂充滿生機,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這本書閱讀帶給他們的快樂之處,進而將全身心投入這本書的閱讀中。例如,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向學生展示《紅樓夢》插圖、人物的語言交流方式,通過插圖和音效的方式激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將《紅樓夢》從文字版轉化成圖像版,進而感受其中的情感所在,讓《紅樓夢》具象化,降低理解閱讀難度,體會閱讀的興趣和真實內容。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可以《紅樓夢》中女性人物為教學切入點,為學生展示人物插圖,并讓學生結合作品將插圖與人物連線,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自由討論“金陵十二釵”,將自己的閱讀體會和心得與他人共享,促進整本書閱讀順利進行。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狀態,是否有學生“渾水摸魚”,保證討論有效性,促進整本書閱讀。
(二)帶領學生積極思考
在自由閱讀討論之后就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其他學段相比,高中生已具備一定的自我意識和想法,表達能力也足以滿足其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因此,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具體而言,教師先為學生提供一個辯題,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在辯論中帶領學生對《紅樓夢》進行思考。辯論的過程也是鍛煉和開發學生思維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因其經驗不足,在辯論過程中,教師要當好辯論主席的角色,保證學生辯論不跑題并順利進行,提高整本書閱讀質量和效率。例如,通過整本閱讀,學生會發現《紅樓夢》沒有完結,其中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卻香消玉殞,令人惋惜。眾所周知,本書的作者有兩人,后四十回為高鶚續寫,靈魂人物林黛玉也是在其筆下郁結于心,最終因病去世。我們不禁思考,從整本書的角度出發,這樣安排是否合理。因此,教師可以以此為辯題,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思考。如正方認為合理,因為在前四十回中的黛玉自小便是弱不禁風體弱多病的,后經歷種種導致病情加重,尤其得知心上人寶玉結婚的消息后,更是無法承受失去愛人的痛苦,讓本就不堪一擊的心靈和身體再度遭受重創,消香玉損,因此是合理的。同理,反方認為不合理,說出自己認為不合理的理由,在正方、反方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后,不可草草結束整個辯論過程,教師可以對辯論方向、辯論過程、辯論態度進行點評,幫助學生認識不足,增強辯論技巧。
(三)鼓勵學生展示自我
當代學生與以往不同,科技背景下,高中生更具有創新力和表現力,因此可在學生完成整本閱讀后進行自由創作,如自主編寫劇本并在班級展示,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到講臺上公開演讀。對于態度積極或演讀精彩的學生,可給予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如可將學生演讀的照片貼在班級墻上展示。需要注意的是,在演讀階段,教師要盡量給予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表演。學生展示自我的過程,不僅僅是在完成任務,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剖析人物心理,在充分分析體會人物心理的情況下進行劇本編寫改寫,再與同學合作完成演讀。因為《紅樓夢》這本小說語言以古文為主,在演讀過程中若是一成不變則會十分拗口,不利于學生表演,因此,可鼓勵學生揣摩人物內心世界,將人物的“心里話”和“潛臺詞”說出來,如果條件允許,還可為學生準備相應服飾道具,搜索相關音樂,布置舞臺,為學生提供全新的《紅樓夢》正本閱讀體驗。在學生演讀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拉近師生距離,感受演讀氛圍,與學生交流時更能貼近學生心理。
綜上所述,對于高中生而言,整本書閱讀是新課改背景下學生需要涉獵和掌握的內容,一方面,它有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在當前的教育大環境下,受到學情、考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切實存在困難,需要語文教師深入研讀《紅樓夢》,探尋更加有效、更加適合高中學生的《紅樓夢》閱讀方法,將遠離生活的《紅樓夢》變得更加貼近現代高中學生,進而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水平。本文是對《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指導教學的一種嘗試,旨在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路徑,以期更好地指導《紅樓夢》整本書的閱讀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馮淵.品味日常生活描寫所表現的豐富內涵——《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任務3”案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0(34).
[2]王慧軍.整本書閱讀導讀課設計三原則——以《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為例[J].課外語文,2020(27).
(責任編輯 ?李 ?芳)
339350033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