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桂成
摘 要:在當前新課程改革實施與落實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手段及方法也在不斷地變化。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不斷的優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在培養初中生自學能力的時候,要將數學閱讀作為載體,引導學生先讀懂知識,然后再去模仿,把學到的變成自己的知識。將數學閱讀教學作為載體,在學生自學能力培養方面,具有一定的意義和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起來。
關鍵詞:數學閱讀;初中生;自學能力
1.數學閱讀教學對培養初中生自學能力的意義
首先,激發自主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讓學生在最佳的精神狀態下學習數學知識[1]。但是,常規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是以“教師、教材、教室”為主的,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強,而且被動學習行為居多,再加上數學知識非常抽象,所以很多學生都尚未形成數學學習興趣。然而,在數學閱讀活動中,教師則會整理豐富的直觀資料,以便逐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引導學生閱讀數學文化史資料、數學故事等等,直接豐富教學內容,更易于激發出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同樣的,初中生也可自主選擇數學閱讀對象,積極拓展自己的學習視野,而這就可促使學生實現異步發展,能夠直接優化學生的學習狀態,讓更多的學生實現有效學習,從而有效落實激趣教學任務,讓更多的學生愛上閱讀、愛上數學。
其次,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優化學習行為培養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關鍵的,若非如此,初中生將難以真正獨立起來,無法內化數學概念。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呢?數學閱讀至關重要。舉個例子來說,數學學習活動本身便是由一輪輪解題活動組成的。在解題時,初中生審視并思考題干信息便是最常見的一種數學閱讀活動,如果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發展情況良好,那么則可直接掌握題干信息的實際意義,明白設問目的,從而自覺展開數學猜想。接著,學生則可自主整理有效的數學公式、數學概念,也可閱讀一些輔助數學材料,思考問題的多元解法,最終順利解題。所以在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時,也可無形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
最后,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知識儲備。隨著教育理念的科學發展,大家也能逐步認識到一個問題,即數學教材只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本載體,并不能等同于數學教育,初中生應該跳出教材限制,全面學習對自己有用的數學知識。同時,初中數學教師也應該主動樹立“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雖然可以全面講解教材內容,但是卻同樣也需開發教材之外的有效素材,以便讓學生順利實現自主學習。這就直接對初中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為如果學生不能自主閱讀數學材料,那么也必然難以及時攝入有效的數學知識,所以不得不等待教師講解相關知識。然而,反復的等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利于優化學生的精神狀態,甚至于會讓學生形成思維習慣。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讓學生逐步具備篩選數學資料、自主分析并解決數學問題的閱讀能力。
2.當前初中數學閱讀教學現狀
2.1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大多數數學教師認為,數學教學就是傳授數學知識,讓學生理解記憶數學概念、定理與法則。但是這需要學生逐字逐句慢慢閱讀,去理解每一個概念、定理、性質、法則或者符號的含義。與語文學科的閱讀相比,數學閱讀缺乏形象生動性,枯燥乏味,容易導致學生對數學閱讀不感興趣,閱讀不夠細致,敷衍了事。
2.2對數學閱讀認識不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要通過閱讀了解數學的起源與發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能傳承中華傳統文化[2]。但是,目前仍有不少數學教師對數學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教學中只關注數學知識的講授,關注學生做題的正確率,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閱讀,未能真正理解教材編者的意圖,未能充分挖掘教科書的閱讀價值。
2.3教師閱讀指導不到位
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目前,一些數學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僅僅停留在看和劃線上,既沒有給學生提供具體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又沒有給學生推薦適宜閱讀的數學書籍,當學生面對數學教材時,不知道如何下手,以致于大多數學生只是把它們當作習題集處理,讀不出其中蘊藏的數學思想,更沒有自己的獨到體會。如此,學生不但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致使閱讀指導起不到任何的效果,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以數學閱讀為載體,培養初中生自學能力策略
3.1引導學生對詳細資料進行深入閱讀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在學習的時候,具有不穩定的特點,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在教學中,就要對學生自主閱讀方面不斷的進行督促和引導,引導學生不斷思考閱讀的內容,并通過結合自主閱讀和教師的講解,幫助學生找到不同的解題思路。比如,學生在進行晨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五到十頁的數學閱讀內容讀完。并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閱讀同時,還要保障閱讀的質量,這樣學生會養成一個閱讀做筆記的習慣。又比如,在對路程方面的問題解題時,“甲和乙兩個人一起分別從A點、B點出發,問甲和乙的速度各是多少?”在這個題目中,設計相對和相向而行,針對學生而言,一般比較簡單的題目,其里面的數量關系會復雜一些,這樣的題目,也容易使得學生弄錯數量關系。但這種類型的題目,一般都會存在“量與量間的關系”,這就需要學生通過閱讀,不斷的積累更多的知識,這樣在實際解題的時候,才會輕松的解題,學生才會更加自主的去解決數學問題。所以教師要對學生日常的閱讀積累重視起來。
3.2組織拓展閱讀活動,豐富學生閱讀經驗
如果要想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數學閱讀潛能,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那么就要逐步豐富學生的數學閱讀經驗,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3]。為此,初中數學教師也要及時組織課外拓展閱讀活動,盡全力發散學生的閱讀思維,豐富學生的數學閱讀經驗。在豐富的閱讀活動中,初中生也能漸漸摸索出閱讀數學材料的思維技巧,能夠以最快速度提煉資料中的數量關系、空間問題,而這就可以幫助學生更新知識結構,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同時,為了保護初中生的數學閱讀興趣,教師便要整合多樣化的數學閱讀資料,不能只關注數學閱讀對象的專業性,而是要盡量廣泛、有趣,確保學生可以自覺完成課外閱讀任務。為了全面開發學生的數學閱讀潛能,筆者就整理了豐富的數學繪本、數學家的故事、數學文化史、數學專業書籍等多類資料,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閱讀文本內容,以便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為了保護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采用持續默讀教育理念,即不干涉學生的數學閱讀選擇、不會制訂統一的數學閱讀計劃,而且也不會讓學生撰寫讀后感、設計閱讀問題等,以便讓學生在完全放松的狀態下閱讀數學資料,使其享受因為閱讀所取得的進步,從而切實優化學生的數學閱讀狀態。
3.3加強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提高其自學能力
加強學生課外自主閱讀,可以生產良好的教學情境,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訓練,在提高學生數學閱讀技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4]。比如,在數學應用題解讀方面,有一些數學應用題是非常直接的,會在題目中將直接的問題給提出來。但是,還有很多的數學題目會將一些條件隱藏起來,這樣的應用題學生在解讀的時候,就會比較的困難,進而也會影響學生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比如,學生在學習“勾股定理”知識的過程中,教材中對其知識的講述模式在古時研究基礎上來講述的,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教材為例,來為學生延伸和拓展閱讀。通過拓展和延伸閱讀,是為了讓學生在對勾股定理進行探索的時候,知道那部分的知識是自己還沒掌握的,這樣學生通過利用課下的時間,對詳細的資料進行查找和翻閱,會對勾股定理方面的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另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先將勾股定理概念講述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概念,這樣學生對三角形與正方形關系進行研究的時候,才會知道如何應用勾股定理來進行探究。這樣,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才會得到培養。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將數學閱讀作為載體,有利于將學生自身的思考和學習能力激發出來,同時也將學生主觀能動性展現了出來,幫助學生積累數學學習經驗,提高其數學自學能力。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時候,要注重將數學閱讀作為載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逐漸的學會自主閱讀與學習。
參考文獻:
[1] 鄭巖. 重視數學閱讀能力培養,實現初中數學有效閱讀[J]. 學周刊,2021(2):107-108.
[2] 江正新. 初中生數學自學能力培養策略[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7):210-211.
[3] 沈燕. 淺談新課改理念下初中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中學,2014(7):10-10,11.
[4] 王施賢. 給自學插上翅膀——談初中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 考試周刊,2018(29):81.
(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培養農村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20YQJK268)
194350078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