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明
摘 要: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在給傳統教育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促使傳統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分層教學模式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面,成為初中數學教學中被廣泛應用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就是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對應的教學內容。這種階梯式的教學方式滿足了學生的個體需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因此,實現分層教學,把握學生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有針對性地實現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發展,達到以人為中心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分層教學
引言
數學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數學知識的應用,因此,學好數學對于學生來講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初中數學課程是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基礎課程,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夯實基礎,所以初中數學學習至關重要。而初中數學實施教學時學生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特點也不同,統一的教學模式既不能滿足優等生的學習需求,又會加重基礎薄弱學生的學習負擔。分層教學模式的提出既是為了迎合教育的發展,又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更是為了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1 研究意義
新課改對于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各個科目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計劃。它要求初中數學的教學要將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核心的培養目標,教師應該合理地指導學生從新的數學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用專業的數學語言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形成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數學學習能力。但是,就當下而言,我們的初中數學分層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這是需要我們引起重視的。現代的數學教學方式已經受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的限制,教師無法完全拋卻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而投入新的教學工作之中,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分層教學模式的使用,不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另一方面,某些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嚴重的問題,不能夠合理地使用分層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忽略了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所以,種種因素阻礙了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發展,基于這種實際情況,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滿足新課改對于初中數學的學習提出的要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反饋以及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不僅要關注學生日常的數學學習情況,而且還要對我們的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訓練以及培養,促進初中學生的全方面發展,為社會培養優質多樣的全能人才。
2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應用原則
(1)學生情況相近原則在分層教學模式下,需要遵守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對學生的基礎狀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同時將學習成績相似、學習基礎相近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層次,這一步也是保障分層教學開展的基礎和前提,在此基礎上才能夠設置有效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掌握一定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都能夠達成既定的目標,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2)靈活分組原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其水平并不是恒定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起伏變化。學生會因為教學內容的不同或者是對不同知識點的不同興趣而出現學習能力的上升或者是下降。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靈活分組的原則。按照學生的改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調整。同時,在調整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促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大進步。在這種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更加樂觀向上,并且能夠及時地評價學生,讓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3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應用策略
3.1 學生分層
準確來說分層培優教學概念,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分成水平接近的小群體,在此基礎上展開因材施教,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劃分至關重要,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能力、接受能力、自控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分為一層,A層;各項能力與成績中等,具有上進心的學生分為一層,B層;學生成績相對薄弱,思維不是很活躍的學生分為一層,C層。通過把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同時可以制訂獎勵與懲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另外,需要教師做好不同層次的指導與培養,從而促使低層次學生向著高層次發展,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2 備課分層
在完成具體的分層之后,教師就需要進行備課。首先需要對教材內容和教學的重點目標進行仔細鉆研,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將教學的目標劃分成三個檔次,分別是基本目標、深化目標以及拓展目標。基本目標是人人都能夠完成的目標。深化目標則是中高層次學生必須要實現的,主要是針對A層學生和B層學生。拓展目標則是針對有潛力的學生設置的,主要是針對A層的學生。另外也要在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進行層次的劃分。基礎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以認知水平作為基礎,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積極性。在知識的導入過程中,保證從舊知識導入到新課程,在進行問題和練習的設置時,也要符合學生的層次標準。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情況設置三條線索,分別是“全體”“提優”“補差”,從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在課堂提問上也要體現出問題的層次性,從而照顧到所有的學生。
3.3 提問分層
教學問題是教師在課堂中引導職能的載體,在強調自主學習的素質教育環節中,教師更多地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帶動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啟發作用下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由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素養。然而受學生數學學習個性及差異性的影響,教師在現階段課程中提出的教學問題很大程度上難以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亟須尋找對教學問題分層的策略,做到在課程中面向不同階段的學生提出符合其實際學習能力的問題,以此強化對每一個學生的引導職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在“角的比較”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中,設置與對應層次學生水平相適應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的課堂探究活動。如在課程的導入階段中設計導入問題,針對C層學生,教師應注重利用問題幫助學生鞏固與角相關的基礎問題,使后進學生可以通過對近期課程內容的翻閱以及簡單的數學閱讀活動,鞏固以往課程中所學習的角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字母表示角等基礎知識,為本課的學習活動奠定基礎;而針對A層學生,在面向普通學生所提出的基礎導入問題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設計與角平分線相關的應用問題,引導能力較強學生嘗試性應用。
3.4 實踐分層
要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教師就要摒棄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思想,在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實踐中實施分層教學。如果教師依然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用統一的學習實踐問題要求學生,那么勢必讓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感到枯燥,甚至產生厭學的不良情緒,久而久之,學生的數學成績自然受到影響。因此,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時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節奏,快慢有序地講解數學知識,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跟上思路進行學習,盡量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坐得住、聽得懂、學得進。例如,在講解“等腰三角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結合之前學習的知識自己進行推理,也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根據教材的步驟進行理解性推理,從而加深每名學生對等腰三角形公式和定理的記憶,為每名學生制定合適的學習實踐分層,讓每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培養,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開發。
3.5 分層評價
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有各自的優點,教師需要充分挖掘學生的這些閃光點,多給學生肯定,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的不同環節中,都可以使用分層次評價的策略。比如針對A層的學生,要使用競爭性評價策略,對學生保持高標準和高要求,讓學生能夠謙虛,并且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己。針對B層的學生,可以將激勵性評價作為最主要的方式,提出學生的問題和不足,同時要給他們指出清晰的努力方向,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針對C層的學生可以采用欣賞評價。教師和家長進行充分的溝通,挖掘學生身上的優點,對學生做出的每一個進步都進行鼓勵和表揚,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時數學的教學就是不可以僅僅停留在表面,需要深入進行學習。分層教學的模式也是值得每一位初中數學乃至其他學科的老師可以借鑒的。初中數學課程要求教師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教學過程面向每一位學生,并把全體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目標,因此實施分層培優教學法將成為關鍵。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學科素養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注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對于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兼顧,有效地解決學生在日常教學之中遇到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問題的探究以及合作學習之中,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邏輯結題能力,進一步提升數學分層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也從更深層次上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有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婷.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分層教學的策略探討[J].數學學習研究,2019(19):56.
[2]孫浩.分析初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6):41.
[3]徐海.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練習有效策略[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7(9):78.
[4]黃美蓉.談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17(67):52.
[5]席凌.關于初中數學實施分層教學有效策略的反思[J].學周刊,2016(33):50-51
258250078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