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維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持續改革,為了能讓教學跟上改革的腳步,教師也在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為能讓課堂中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很多教室都在使用結構化教學,通過將教材中的單元結構化,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度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將掌握的新舊知識有效的進行貫通,同時學生還能將掌握的知識熟練的運用到生活中。本文針對如何在“以學為本”的理念之上,用單元整體結構化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實施策略進行深入研究,僅供廣大教學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以學為本;結構化教學;深度學習
引言
在學校的教學中,當屬數學學科最適合單元整體結構化教學。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和系統性都很強,學生在理解起來就會很困難。教師在講課時都是按照教材中的教學進度進行,但教材又是按照課時呈現,這樣就會將完整的知識進行分割,不僅將知識之間的聯系割斷,同時還會影響學生對知識點的貫通。如果教師沒有將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學生掌握到的知識就是碎片化的,在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還會影響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用單元整體結構化教學,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自主進行深度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1]
一、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要連貫
單元整體結構化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運用的過程中需要先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調整,將“以學為本”作為基礎依據,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注重知識點的連續性和相關性,讓學生能按照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還要增加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這樣才能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共鳴。在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運用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教學活動設計的部分,教師應該將不同章節的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先準確的把握,找到教學的重點,將單元中的知識點相結合,這樣才能將知識點有效的進行貫穿,這樣才符合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
我們還以數學教學為例,與其他教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相比,初中的數學時最簡單的,但同樣初中生的社會經驗少,思維能力也不夠成熟,導致很多初中生在學習數學時就會產生厭煩心理。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先將教學板塊中的知識點進行調整,將有關聯的知識點進行結合,堅持“以學為本”的教學理念,這樣才能對初中生展開針對性的指導。教師還要引導初中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進行深度學習,這樣才能讓初中生能夠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例如:初中數學教材中涉及到的《正數和負數》知識,初中生需要很高的理解能力才能將其掌握,很多初中生在生活中就已經接觸過相關知識,但由于自身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教師就可以將教學內容先進行調整,然后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讓初中生先對生活中的正負數進行會議,然后通過自己的理解在自由發揮,這樣就能讓初中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進行深度學習,并且還能靈活的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學會了舉一反三的能力。
二、創新教學方法,教學要循序漸進
很多學生在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時都會非常抵觸,這樣就會影響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學會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降低知識點的難度。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自身嗯呢管理,然后結合學生的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調整教學目標。教師要通過層層推進的教學手段逐漸增加教學的深度,這樣才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再以數學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展《有理數的加減法》的教學活動時,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讓學生熟練的掌握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先讓學生對有理數進行回顧,然后在漸漸的拓展到了有理數的加減法,等學生能夠熟練的自主學習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有理數的加減法進行自主探究,然后從中找到運算的技巧。這種單元整體結構化的教學方法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不僅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2]
在實際教學中,不同知識點中的邏輯關系是非常關鍵的,教師首先要把握的非常準確,然后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特點進行層層遞進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拓展學生的思維能離,這樣才能讓學生將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貫穿。隨著學生的成長,社會經驗也在不斷的增加,這些經驗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情景教學引入到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離的同時還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還能讓學生的邏輯能離和思維能力同時得到提升。
在課堂中,教師的提問是非常重要的,適當的提問能為學生引領探究的方向。教師在設計問題是,一定要抓住問題的核心,這樣才能準確的把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在一節課中,教師設計的提問不能過多,最好保持在2-3個之間,問題都要是教學中的核心問題,并且問題之間還要有連續性和結構性,教師應該將問題設置成層層遞進式,這樣才能通過鍛煉學生的邏輯能力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度學習。[3]
三、關聯教學內容,構建知識體系
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教學內容中的關聯性,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首先,教師要通過單語整體知識點進行調整,在進行結構化的教學,這樣才能讓知識點之間形成互相制約的關系,同時還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形成 一個整體。要想讓學生能認識到知識點的關聯性,單元整體教學是唯一的途徑。不論是針對教學中的哪一門學科,教師都要讓學生先理解教學中的結構,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同時自主進行深度學習,并通過將知識點進行整合和探究形成自己的網絡結構。
總結
總而言之,隨著教學的持續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創新,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提升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以學為本”單元整體結構化教學,不僅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還能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深度學習,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馬旭光,朱俊華.基于單元整體設計的結構化教學策略[J].中初中教師培訓,2021(05):53-55.
[2]錢春平.結構化,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20(31):16-17.
[3]胡生軍.基于單元整體的數學結構化教學方法探研[J].成才之路,2020(19):52-53.
32905019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