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
摘 要:本文針對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和現狀,提出了構建職校高效數學課堂的幾種教學策略:一、創(chuàng)設情境二、變傳話教學為對話教學三、倡導實施“先行組織者策略”四、注重運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實施成功教育五、注重數學精神、思想、方法的引導 六、激勵與評價。
關鍵詞:職校;數學;教學策略
自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就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時至今日,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規(guī)模十分壯大,已成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yè)教育的根本任務和總體目標是面向生產、面向基層、面向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培養(yǎng)實用型、技術技能型、勞動型的人才。數學作為高職校的一門基礎課程,不僅要為專業(yè)課服務,而且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職業(yè)學校除了承擔培養(yǎng)技術型、技能型人才任務外,還必須承擔繼初中或高中后普通教育的文化理論課程教育,滿足學生畢業(yè)后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需要,以應付復雜的現代社會生活,因此,職業(yè)學校數學課程不僅僅具有“普通性”,更具有“基礎性”,這種“基礎”是專業(yè)定向后的基礎,是學生畢業(yè)后更新知識、技能和繼續(xù)學習的重要基礎。作為職業(yè)學校的一線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跟上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步伐,開展適合數學課程特點的教學研究,而研究的核心即在課堂、在教學。
目前職業(yè)學校的數學教學面臨以下困惑:(1)數學課堂教學存在著大量的低效行為,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效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使原來在傳統(tǒng)教學體制下的許多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失去了效力,迫切需要尋找解決對策;(2)學生的數學思維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3)數學學課時數少,而教學標準要求高。如何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才能取得更高質量和效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如何構建高效數學課堂,讓每個學生在每堂課上都學有興趣、學有所得、學得快樂、學出意義,是新課程改革中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實現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最大化,已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而是迫在眉睫了。這給我們職業(yè)學校的數學教師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對職業(yè)學校數學課堂教學策略進行進一步地深入研究,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數學學習中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情境教學是我們當今提倡素質教育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建構主義教學觀所提倡的一種教學表現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各種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與現實經驗關系密切的條件下進行學習,使學生加深對情境中事物的感知與認識,促使教學過程變成能引起學生極大興趣,激發(fā)學生向知識領域不斷探索的教育思想。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是導演,學生是主演,學生通過進入角色而充分發(fā)揮著自身的潛能,經歷了由惑到思、由迷茫到解惑的過程,從而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積極而自覺的活動,在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yǎng)其數學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變傳話教學為對話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體中心的傳話教學方式,即是以教師為中心,其表現形式為教師教,學生聽,學生是接受者。傳話教學中,教師是權威。而對話教學則是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了師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和精神上的交流與溝通,通過對話,學生的思維動了起來,學生有了一個自我表現的平臺,使得知識在這里不再是死的、僵硬的,而是靈活的、更有價值的,教師通過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有意義的問題,通過對話,將單純的知識傳遞過程轉化為學生在教師的點撥與誘導下對知識的建構,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更多地激勵學生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話教學不僅具有對知識的重新構建意義,而且也體現了課堂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進行對話教學時,數學教師要注意到設計的問題要巧妙,并能夠善于傾聽學生的見解,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對話教學也體現出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地位,使得課堂活動變?yōu)閹熍c生、生與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活動,將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從而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tài)度有厭學變?yōu)闃穼W、愛學、善學。
三、倡導實施“先行組織者策略”
“先行組織者策略”最早由當代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的。為了激活新舊知識之間的實質性聯系,提高已有知識對接受知識的有效影響,奧蘇伯爾從有意義學習理論出發(fā),把能夠適應于學生學習中的先前基礎統(tǒng)稱為“先行組織者”,并通過大量實驗驗證了先行組織者在促進學生學習保持中的重要作用。現在,先行組織者策略被廣泛地應用于教學中。在數學教學中,若能夠恰當運用“先行組織者策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學習和新知識有關的先行組織材料,鞏固復習,強化預習,建立新舊知識的橋梁,促進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將大大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四、注重運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實施成功教育
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在闡述教學與發(fā)展的關系時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所謂“最近發(fā)展區(qū)”則是指現有發(fā)展水平與即將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而教學則起著創(chuàng)造著最近發(fā)展區(qū)的作用。職業(yè)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的目的本身就是為社會輸送合格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并不是尖端人才。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及時要注意對課堂教學中問題進行巧妙處理,既不能太難,讓學生感到力不從心,打擊學生的自信,對自己徹底失望,又不要過于簡單,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識層次,學生的發(fā)展水平不能提高。讓學生蹦起來摘桃子的感覺,讓他們感受到既能夠得著,但又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從而在學生獲得成功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堅強的意志。
五、注重數學精神、思想、方法的引導
數學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解決數學問題、提高數學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數學領會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日本米山國藏教授說:“在那些學者、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工作中,經常活躍著的、最感需要的,實際上是數學之科學精神、思想和方法,唯有這些精神、思想、方法的啟發(fā)、鍛煉、體驗,才是不僅在數學、而且在一切科學技術中——不,在人生的各方面籌劃各種事業(yè)飛躍發(fā)展所絕對必需的。”在人類認識自然、探索宇宙的過程中, 數學以其獨特的方式促進了人類智慧的發(fā)展、品德的完善、人格的健全, 同時促進了人類思維的不斷創(chuàng)造。通過數學教學不僅應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更應引導學生去認識數學的價值,領會數學中蘊含的人文理念、思想,從而能正確指導未來人生各階段的生活和學習。這應該也是數學學習能達到的較高境界。
六、激勵與評價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重視來自別人的評價,都需要激勵和鼓舞,這樣才能促進自身更好地發(fā)展。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及時、適度、多樣的評價,能夠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應多以鼓勵為主,讓發(fā)現自身閃光點,感受成功的喜悅,在獲得心理滿足的基礎上,愉快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同時教師應注意善待學生的錯誤,不可損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而是以鼓勵為主,同時指出學生需努力的方向,對他們提出具體的要求,也是一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參考文獻:
[1]李瑛華.學生主體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途徑和方法.數學通報[J],2007,01.
[2]李其進.運用“五種”策略,讓數學課堂更有效.教學與管理[J],2007,01.
[3]鄧友祥.數學活動的特質與有效教學策略.課程教材教法[J],2009,08.
[4]程文.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教育探索[J],2010,01.
[5]劉良華.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誤區(qū)分析及解決策略.教育探索[J],2009,10.
[6]彭文華,熊小萍.數學教師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J].中國成人教,2010,03.
323650033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