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共青團長沙市律師行業委員會 吳曦
編者按:
2020 年5 月28 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民法典時代”。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它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貫穿了每個人的一生。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直至死亡,都與《民法典》息息相關。我們不僅是在開展《民法典》宣傳活動,也是在回憶過去、駐足現在、展望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為讓《民法典》更好地走入新時代青少年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本期以《民法典》人格權為依托,探討熱點民事問題,以饗讀者。
不是明星就沒有肖像權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根據《民法典》第1018 條規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睋Q言之,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都可以被稱為肖像?!睹穹ǖ洹?019 條還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碑斀裆鐣覀冊谫徫锵M、記錄生活中的過程都會拍攝照片、視頻等,這些包含我們肖像的文件容易被非法采集、濫用,隨時都可能使我們的肖像權受到侵害。
情景案例:小明的爸爸帶小明去某游泳中心學習游泳。該游泳中心為小明拍攝了多組照片,未經小明同意便將小明的照片發到社交媒體上。小明的爸爸認為該游泳中心的行為侵犯了小明的肖像權,但游泳中心認為小明只是一個小孩,沒有肖像權,而且自己只是分享并沒有以此營利,不構成侵權。
解析:此案中,該游泳中心未經肖像權人(小明)同意,擅自使用了小明的肖像,侵犯了小明的肖像權。相比于之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規定,《民法典》去除了“以營利為目的”的條件,因此無論是否以盈利為目的,該游泳中心都構成了侵權。由此可見,《民法典》對個人肖像權的保護更加全面,也更加契合現實的需求。
情景案例:小明的鄰居張阿姨和她婆婆在小區樓下發生爭執,整個過程被圍觀群眾小紅拍了下來,并傳到了網上。這個視頻給張阿姨的生活造成了不少困擾。
解析:《民法典》第1019 條第2款規定:“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鄙鲜霭咐?,小紅的行為侵犯了張阿姨和她婆婆的肖像權,張阿姨可要求小紅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并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
有的人認為校園欺凌就是打人、罵人,事實上并非如此。由于對霸凌概念的疏于理解,還有些學生不知道什么是校園欺凌,甚至有些學生已經受到校園欺凌傷害卻還不自知,又或者不知道如何讓自己遠離校園欺凌。其實,除了肢體的欺凌,取侮辱性的綽號、謠傳一些未經證實的流言、曝光隱私視頻等都是校園欺凌的一種,都構成了對被傷害人人格權的侵害。《民法典》第990 條規定:“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還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薄睹穹ǖ洹返?95 條還規定:“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p>
情景案例:張同學給王同學取外號,謠傳王同學小學整容、生活不檢點,謠言的火星一經點燃,便四處傳播,更有甚者在網站上發帖煽風點火。王同學因此被集體孤立,獨來獨往的她經常被陌生同學攔下來嘲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關于王同學的謠言成了全校同學茶余飯后的談資。
解析:在該案例中,王同學無疑是遭受了校園欺凌的傷害,她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制止和教育張同學等的侵害行為。馬丁·路德·金說:“歷史將記取的社會轉變的最大悲劇不是壞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比绻l現身邊有校園欺凌行為,即便無法挺身而出,也不要成為其中的一分子。
《民法典》第1015 條規定,“自然人的姓氏應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三)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因此,取名也要遵守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
情景案例:呂某給女兒起了一個既不隨父姓,也不隨母姓的名字,叫作“北雁云依”。在辦理戶口登記時,被當地派出所以姓名“北雁云依”不符合辦理戶口登記條件為由而拒絕。后呂某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經審理認為,在父母姓氏之外選取其他姓氏的兩個必備要件,一是不違反公序良俗,二是存在其他正當理由。原告“北雁云依”的父母自創“北雁”為姓氏、選取“北雁云依”為姓名給女兒辦理戶口登記的理由是“我女兒姓名‘北雁云依’四字,取自四首著名的中國古典詩詞,寓意父母對女兒的美好祝愿”。僅憑個人喜好創設姓氏,具有明顯的隨意性,會造成對文化傳統和倫理觀念的沖擊,既違背社會風俗和一般道德要求,也不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和實現社會的良性管控。
我們經常說,要注意網絡安全,保護隱私權,防止個人信息泄漏。但是,你對它們真的了解嗎?身處網絡時代,增強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應成為我們的共識。《民法典》回應了當前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將“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獨立成章,首次明確了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嚴格禁止偷錄、偷拍、偷窺等行為。同時,《民法典》明確了個人信息的具體內容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睹穹ǖ洹返?032 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漏、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民法典》第1034 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眰€人信息不僅指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民法典》所保護的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皞€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比魏谓M織和個人若需要獲取他人的個人信息,除法律有特殊規定外,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并應“征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情景案例:小明在登陸某App 時,該手機應用軟件自動同步了小明的好友列表、通訊錄、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也無法取消授權,給他造成了困擾。應用提供商認為這是App 的自動搜索功能,屬于自動服務,也并非有針對性地收集個人信息,并不違法。
解析:就該案例而言,《民法典》明確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對小明的通訊錄、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的獲取需遵循合法、正當以及必要原則。該案中的某App 確實涉嫌非法收集或過度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