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羅美玲
初三是初中階段的一個關鍵學段,其教學計劃以復習為主。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三復習的一門重要課程,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情況。思維導圖作為一項學習工具,其主要的作用是將知識點連接成網絡,使學生能夠形成更加扎實的記憶。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思維導圖所發揮的教育優勢,并能根據初三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復習目標有效開展教學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借助思維導圖達到理想的復習效果。
有利于讓學生對課程知識形成系統化理解。對于初中生而言,課堂是其獲取與鞏固道德與法治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其在學習中所接受的知識大多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的認知,使學生難以扎實掌握這門課程的知識。在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知識點進行系統性整合,幫助學生捋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會使得學生的復習效率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因此,在復習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整理知識點后,可以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溫習,并讓學生嘗試畫出思維導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在思維層面形成深刻的印象,從而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有利于幫助學生抓住復習課的側重點。部分學生在對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復習時,通過教師的講解,對知識所形成的印象依然比較模糊,難以抓住學習的側重點。教師可以將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分享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參考的依據,查找自身知識體系中所存在的漏洞,并能清楚地了解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學習重點。另外,教師可以督促學生對思維導圖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嘗試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學生也能有效找到學習的側重點,并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為后續復習夯實基礎。
有利于學生深化理解復習課內容。在初三道德與法治復習課中運用思維導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其能有效總結教師所強調的重要知識點。但是,要想使學生能夠準確畫出思維導圖,需要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內容形成深刻印象。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之前就能理解思維導圖的概念,并對各個知識點形成基本的認知,才能更好地在實際繪制中使思維更加發散,從而從細微之處理解課程的內容,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
應用思維導圖為學生的復習質量提供保障。初三道德與法治復習課不僅要求教師保證復習教學的質量,對學生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果學生僅僅根據原來在課堂中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復習,無法達到理想的復習效果。盡管很多教師都會在課前告訴學生復習課堂將要講解的內容,但是很難對學生形成約束作用,使得學生難以在課前進行有效的知識溫習。在課堂上更加難以跟上教師講解復習課程的節奏。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學生自主課前復習環節,能為后續課堂復習教學提供保證。教師可以以布置作業的形式向學生發思維導圖,對學生形成較強的督促作用。這樣能使得學生在參與復習課活動中基于課前的認知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復習“全面依法治國”這個部分時,可以將“憲法”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模塊,向外延伸出二級模塊,如憲法的概念、憲法的淵源、憲法的地位等。學生在課前根據思維導圖進行課前溫習,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跟上教師的復習節奏。
應用思維導圖檢驗學生的復習效果。部分學生在課堂中跟著教師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復習后,仍然不了解自己對于課程知識的掌握與理解程度,也無法有效找出自己在學習這門課程中所存在的不足。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融入學習的課后復習環節中,發揮其思維工具性的作用。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復習“民主與法治”這個部分時,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復習情況繪制思維導圖,交給教師檢查。教師可以查找學生思維導圖中的不足,以此為依據,為學生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復習計劃,鞏固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學習效果。
應用思維導圖優化學生的做題效果。以思維導圖的發散性特點為依據,教師不僅可以將其作為指導學生進行復習的一項工具,還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學生的做題效果。針對論述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歸納其中的核心詞匯,將其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接著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從更加完整的角度完成復習題。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使學生的復習效率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三道德與法治復習課中為教師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復習教學思路。思維導圖作為一項教學工具,不僅能直觀反映學生的思考過程,還能幫助學生在復習中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應該應用思維導圖為學生的復習質量提供保障,檢驗學生的復習效果,優化學生的做題效果。本文對運用思維導圖有效開展初三道德與法治復習課展開探討,希望能為提高初三道德與法治復習教學效果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