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邱江

現階段,在部分教師的初中語文課堂上,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教師的教學方式略顯陳舊,難以跟上時代的發展,需要有所改變。但是,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慢慢地積累。
高效課堂說明教師一節課的教學效果非常好,即教師充分地利用課堂上的時間講完課文內容,學生也在這節課上主動、積極地學習。打造初中語文高效教學課堂是一個很艱難、復雜的工程,教師和學生都需要積極地參與。當今社會都要求給學生減負,如果課堂上的教學變得高效,學生的課余時間就會增多,可以讓學生好好享受課下放松的時間,使學習和休息完美地結合。
一些學校、教師和家長非常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甚至將成績當作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個別學校為了讓學校的升學率變高,非常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不重視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導致學生其他素質得不到發展,進而不能全面發展。目前,我國要求開展素質教育,但還有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只注意學生讀背的情況,上課經常要求學生背誦課文,甚至教學生一些試題的答題技巧,以為學生只要背下要求背誦的內容,學會答題技巧即可。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無法全面發展,不會靈活運用知識,思維模式也變得很單一,這樣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很不利。
在目前的語文課上,很多教師上課都會使用PPT 課件。少部分教師在講課時只是單純給學生羅列和講解PPT課件上的理論知識,課堂上需要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點。這樣的上課方式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沒有好處。如果教師只是很單一地講解知識,學生也只是很無聊地聽,思想就容易開小差,長此以往,學生可能會失去學習語文的樂趣,也不愿意學習語文,使語文課堂的效率降低。
如果想讓語文課堂的效率得到提高,教師的講課能力非常重要。教師懂得的知識越多,上課水平就越高,能教給學生更多的內容,這樣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會變高。但是,生活中部分語文教師的知識儲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及時地教給學生一些知識。有的語文教師很想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但是因為自身局限,還在不斷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技巧和方法。還有個別教師上課照本宣科,覺得語文課主要靠學生理解,對課文的研究不夠深入,教案準備不夠充分,這樣教師的教學效率很難提高。
合理地導入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提高語文的教學課堂效率,教師就需要想盡辦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愿意學、主動學,課堂的效率才會高。初中生的求知欲很強,故教師要想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有趣、有吸引力的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課本中《最后一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課前導入:“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熱愛民族的語言,就是維護國家的尊嚴,就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今天我們將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名篇—《最后一課》。這篇文章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愛國主義,那么,為什么是最后一課呢?”這樣一來,學生也會被標題吸引,從而想要了解這篇文章真正的內涵,學習興趣也能得到提高。
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很有必要。因為部分學生自覺性不是很高,需要教師監督。同時,提問也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到底學會了多少,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統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時,可以提問學生: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誰?于勒是主人公嗎?教師提問的問題難度從簡單到復雜,如果學生不知道答案,就會明白自己還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文章,如果學生知道答案,就會對文章產生不一樣的理解。
語文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每位中國人必須學習的課程。因為學好語文十分重要,所以語文課堂的效率提高也很重要。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