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柯夢蝶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學概念。數學是培養和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精確性和應用性等,而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知識缺乏興趣。數學游戲化可以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與有趣、具體的游戲活動相結合,將數學知識滲透到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中更好地學習數學。那么如何利用趣味游戲,讓小班幼兒玩轉數學呢?
在豐富多彩的角色游戲中學數學。
角色游戲是小班幼兒最喜愛的游戲之一,教師可以將數學活動的概念、知識和內容融入角色游戲中,讓幼兒帶著愉快的心情,在輕松自然、富有興趣的情境中感知、體驗、獲取、積累相關的數學知識和經驗,提高小班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能力,從而使幼兒成為數學活動的學習和發展主體。
在“蛋糕店”的角色游戲中,幼兒在游戲中首先進行了格子和蛋糕的配對,然后學習了手口一致的點數,最終感知了數學的概念。整個游戲過程既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又注重了對個別幼兒的差異教育,因材施教,幼兒情緒愉快,注意力非常集中,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和興趣,沒有任何的負擔,最終自然而然地喜歡上數學活動。
在輕松愉快的區域游戲中學數學。
區域游戲是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一種自主性游戲,有著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有著輕松愉悅的游戲環境,是幼兒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將有趣的數學知識融入區域游戲,讓小班幼兒建立初步的數學概念,提高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培養小班幼兒善于觀察、分析的能力,從而促進其數學思維、邏輯能力的發展。
在建構游戲中,小班幼兒能根據積木材料顏色、形狀、數量的不同,在搭建物體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數學知識,如顏色、形狀、大小、數量。幼兒在建構游戲中能夠初步建立一個意識:將積木放在平一點的地方,積木就不會往下掉。在這種簡單的建構游戲中,小班幼兒能建立初步的數學意識,培養不斷嘗試、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和鍛煉思維能力。
在形式多樣的戶外游戲中學數學。
戶外游戲是一種以各種基本動作為主要內容的規則游戲,它最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并能滿足幼兒身心的需要。將數學知識靈活地滲透到戶外游戲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小班幼兒游戲和運動的需求,有效促進幼兒動作技能的提高和身體素質的增強,也能很好地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建立初步的數學意識、掌握數學知識。
在小班“開汽車”戶外游戲中,有多種數學概念:紅、黃、綠燈是數學概念中的顏色;往左、往右、前進、倒退是數學概念中的方位。在簡單的“開汽車”戶外游戲過程中,小班幼兒能建立初步的數學概念,不斷提高空間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
在隨機捕捉的生活游戲中學數學。
這里所說的生活游戲,是指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小細節。小班幼兒的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知識,但他們很難意識到其存在,更不會去思考,故而教師要將其中的概念擴大化,捕捉有效時機,讓幼兒善于發現數學、感知數學,同時學習數學。
如在整理玩具時,幼兒知道將“玩具寶寶送回自己的家”,這是數學中的分類;在拿杯子喝水的過程中,幼兒知道將自己的杯子放在相應的標記上,這是數學中的配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比比皆是。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讓幼兒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道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進而提高幼兒的探索意識,提高幼兒學數學的興趣。
在具體明確的操作游戲中學數學。操作活動是幼兒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幼兒在明確操作規則的情況下,基于教師的引導,借助操作材料有意識地運用視、聽、嗅等各種感覺感知事物,參與具體明確的操作游戲,通過不斷地發現和積累,能夠獲得相應的數學感性經驗,建立起初步的數學意識。
在數學活動“找相同”中,幼兒在“幫助巧虎整理商店”這個游戲環節中,首先需明確具體的操作規則,即把相同的鞋子和手套兩兩擺放在一起,然后通過觀察操作材料,發現操作材料的不同,即鞋子、手套上圖案、顏色的不同,進行相應的整理和配對。幼兒在這個具體明確的操作游戲中,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時,在整個操作游戲中,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驗證,積累了顏色、形狀、配對、點數等數學知識和經驗,從而掌握了相應的數學概念。
數學活動游戲化,將數學教育滲透到游戲中,能使小班幼兒在寬松、和諧、自然、有趣的游戲過程中獲得數學知識、內容的經驗和運用方法,引導小班幼兒不斷地探索、學習數學,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最終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社會生活中,達到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