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鋼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第一中學 226100)
筆者借助本文,通過一道三次函數為原型題目的分析、解答、求解、歸類等,將一題的多種方法一一呈現,并通過題目的分析引領學生去深入分析、感悟題目,學會在對比中感悟,在感悟中應用,在應用中提升,在長期的教學引領下,實現減負高效的數學學習環境.
已知f(x)=x3+ax2+bx(a,b∈R),若函數f(x)有兩個極值點x1,x2,x1 方法一(直接代數運算)求導得 f′(x)=3x2+2ax+b, 所以x1,x2是方程 3x2+2ax+b=0 的兩個根,根據韋達定理得 又由題意得 所以g(x)=f(x)-f(x0) =(x-x0)(x-x1)2 顯然它有兩個零點,分別為x1和x0. 方法二(平移代換)將f(x)的解析式作如下變形: ① ② 而g(x)=f(x)-f(x0)=[φ(t)+B]-[φ(t0)+B]=φ(t)-φ(t0). ③ 所以原題等價于下列命題: 已知φ(t)=t3+At,若函數φ(t)有兩個極值點t1,t2,t1 顯然有兩個零點t0,t1. 方法總結,并引領學生進行全面的解讀和反思,這是全面提升這道題目的價值所在,也是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所在,在這道題目上,我們可以做以下四個環節的總結與反思,分析與提煉、變式與拓展. 1. 判斷一個多項式的零點時,如果能因式分解,當然優先考慮因式分解. 在本題中,顯然有一個零點是x0,所以必有一個因式x-x0. 而這道題選擇作為參數x1,x2,消去a,b,x0,而不是通常地利用韋達定理轉化以a,b為參數,是因為x0的表達式中x1,x2的地位并不對等,無法湊出只含x1+x2和x1x2的形式. 2. 本題可以推廣至一般情況,得到下列結論: 設三次函數f(x)=ax3+bx2+cx+d(a≠0)有兩個極值點x1,x2,且x1 圖1 即點A在線段DB上的投影將線段DB分成1∶2的兩部分,點B在線段AC上的投影將線段AC分成2∶1的兩部分. 3.2016年天津高考壓軸題第(2)問即以命題為背景,求證A,F,C(D,F,B)橫坐標之間的關系. 現節選如下: (文)設函數f(x)=x3-ax-b,x∈R,其中a,b∈R,若f(x)存在極值點,且f(x1)=f(x0),其中x1≠x0, 求證:x1+2x0=0; (理)設函數f(x)=(x-1)3-ax-b,x∈R,其中a,b∈R,若f(x)存在極值點,且f(x1)=f(x0),其中x1≠x0,求證:x1+2x0=3. 4. 2013年廣東文數壓軸題第(2)問亦與此有關,節選如下: 設函數f(x)=x3-kx2+x,當k<0時,求f(x)在[k,-k]上的最小值m和最大值M. 容易分析得該三次函數在[k,-k]上的圖像包括了DABC,所以最小值在左端點取得,最大值在右端點取得.而將函數與端點函數值作差,代數變形后判斷符號即可說明這一點: f(x)-f(k)=(x3-kx2+x)-k=(x-k)(x2+1)≥0 以及f(x)-f(-k)=(x3-kx2+x)-(-2k3-k)=x3-kx2+2k3+x+k=x2(x+k)+2k(k2-x2)+(x+k)≤0. 易得m=f(k)=k,M=f(-k)=-2k3-k. 5. 平移代換是簡化問題的常用技巧,如上面的2016年天津高考題,經過平移代換之后,兩個命題是完全等價的,但是文科的題從面上看確實比理科題簡單,若我們能以運動的觀點來看函數圖像,不拘泥于表達式這件“外衣”,想必我們能更快地抓到問題的本質.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常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致力于教育教學質量的訓練和提升,這就要求我們站在學生的高度,幫助學生去剖析相應問題的本質,舉一反三、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在深入的研究中觸發學生的能力生長.



二、方法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