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教學就應該不斷地變革創新,才會充滿活力,不然就會變得十分僵化。伴隨著我們國家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變化以及進步,很多教育機構在教學的觀念上也發生著一定的變化。因此,在我們國家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者就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然后對于教育教學的方式也進行一些改革。而且語文課程本身就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同時其也是小學階段學生最重要的學科,對于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及影響。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于小學高段語文做出一些改革和創新,使其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得到更好的提高以及發展。
【關鍵詞】小學高段語文教學;創新發展;實踐策略分析
引言
現如今伴隨著我們國家對于人才的需求逐漸加大,使得很多的教學機構在其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教學理念上也在不斷地進行創新與改革,為了能夠迎合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一些創新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夠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以及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而且小學語文向來還是小學學科中非常重要的一科,同時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也有很多的專業研究學者,將語文作為學好各門學科的入門基礎,同時也形象地將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稱為小學和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轉折點。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更應該重視這一學習階段的重要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創新型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得全面發展。
一、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有效地激發出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
教育機構是培養現代化應用型人才的搖籃,因此其在開辦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創新其教學方法,從而能夠找尋出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受之有益、學之有益,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地有所收獲、有所體會。此外,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學科,是學生從小學直至高中,乃至到大學時期都要學的一門學科,因此老師一定要重視這一門學科的教學,并能夠不斷地在這一學科中引用多種教學方法,從而促使學生加深對于本學科知識的理解。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時常創新教學模式,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能夠讓他們以更加認真端正的態度投入到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中,真正地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收獲到更多有趣的知識,成長為一個有知識的人才。
(二)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我國處于應試教育的社會背景下,因此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普遍都屬于灌輸性的教學方式,從而使得學生始終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以及實踐積極性。因此老師在開展創新型教學模式下,應該將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充分結合,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一些具有專業特點的語文問題,從而能夠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以及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老師的教學活動中來,最終實現學生語文能力以及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順應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
近年來,新課程教學改革逐漸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運用創新型的教學策略。而且,實現小學語文的教學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也能夠有效地解決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此外,現如今的社會強調對于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作為教師就應該給同學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發揮好自身的立德垂范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多創新自身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理念,在無形中為同學做好一個真實的榜樣,將學生的創新潛能有效地激發起來。真正地結合每一位同學的實際情況,將教育創新落實到教學過程中,順應新課改發展的要求,不斷實現教學創新,從而促進學生小學語文以及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現如今小學高段語文教學在創新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
多年來我國一直處于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下,很多的老師和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考試知識點的學習,所以使得學生所學習的知識較為單調。盡管近些年來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使得小學高段語文教學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以及進步,同時在教學方法以及模式上也發生了一些改變。但是盡管如此,從總體來看,我國小學高段語文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被傳統教學理念束縛的情況,而且教師在制定考核標準的時候,仍然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標準,而對于學生德育方面的要求則不是特別高。這一傳統的教學理念不僅束縛著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創新,同時其對于語文教學質量也產生了一些不利的影響。
(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因為小學語文本身就是一個具有人文特點的情感性學科,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但是反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來看,老師仍然處于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授課過程中,使得學生仍然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因此這種過于僵硬的教學方式,很有可能扼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思維,而只是一味地對老師產生依賴,循規蹈矩地進行學習,不利于自身的創新性思維發展,同時也不利于老師創新型教學策略的施行,影響了新課標所要求的創新型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淺析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創新實踐策略思考分析
(一)明確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發展方向
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首先老師應該明確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發展方向,而且在真正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參照語文新課程教學標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實際出發并能夠將創新性教學策略落實到實際中。而且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從落實新課標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出發,在考核評價的過程中,也不應該只以成績為唯一的評價標準,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方針,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發揮出引導作用的教學體系,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師生之間和諧發展。此外,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充分地立足教材,為同學拓展一些課外的知識,比如說融入一些學生熟悉的題材或者是社會時事等,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實踐,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夯實一個深厚的基礎。
(二)創新小學高段語文的教學方法
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新鮮感,同時面對課堂也能夠樹立起更加積極的興趣,一改對于語文枯燥單調的印象,讓他們把學語文當作一種樂趣,愛上學語文。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課堂內外結合在一起,為語文課堂注入無限的活力。而且也可以多帶領學生參與一些社會實踐,將日常所學習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通過社會實踐豐盈自身的語文知識,獲得更加良好的學習感受。此外,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使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從而激發學生多種感官的互動,拓展學生的認知,讓同學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語文知識產生新的感知,把知識學得更加扎實。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本身就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老師應該順應當今時代改革的模式,跟進教育改革發展中的潮流,更加關注創新教育。同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正確把握新時代的教學方向,將創新的策略貫穿在課堂的環節當中。同時也要在自身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培養模式方面做出一些改變,從而使得其不僅符合教學改革的需要,也能夠符合學生的成長以及學習,真正地發揮好小學與初中之間轉折點的跳板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小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任何教學改革都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需要老師不斷地去努力并堅持,從而促進小學高段語文的教學方法具有一個合理化的創新形式,使得每一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得良性發展,最終促進其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史慶嬡.淺談小學語文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7(1).
[2]王林發.以問題為本的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2008(5).
[3]林浩亮.教師專業化視野中的教育實習:理念、內容與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8(2).
[4]楊凱.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J].才智,2017(3).
[5]林磊.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思考[J].軟件:電子版,2017(5).
作者簡介:湯徐雄,1973年生,福建長泰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