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黨清
(廣東省龍眼洞林場,廣東 廣州 510520)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率提高,人口老齡化、亞健康、生態環境等問題備受重視。社會森林康養需求和市場消費的急速增長,人們開始將森林康養視為休閑度假首選,優先體驗森林環境,豐富的森林資源、先天的環境優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森林康養產業是林業、健康服務業、旅游業等產業交互融合的新業態,是森林旅游和休閑養生在新經濟時代的升級版。加上國家層面全力推進“健康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美好生活建設,森林康養產業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產業,已成為人們的熱門研究話題。
廣東省地處我國大陸最南部,全境位于北緯20°09ˊ~25°31ˊ和東經109°45ˊ~117°20ˊ之間,北回歸線橫跨其中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全省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夏長冬暖,雨量豐沛,雨季長,夏秋多臺風暴雨,冬春有冷空氣侵襲和偶有奇寒等,是全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在康養旅游資源方面,廣東是全國溫泉資源大省,全省已發現溫泉311處,居全國第三。由于緯度低、熱量豐富,也是全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廣東還有漫長的海岸線,海洋資源豐富,背靠內陸廣大腹地,面向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航運的樞紐位置,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部;北部山區是中國乃至世界生物多樣性分布中心。全省森林資源豐富,覆蓋率達58.6%,同時還有其他眾多優質的自然資源。
在配套產業方面,廣東擁有完善的醫療機構系統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公共醫療結構、綠色有機農業、養老療養產業等,已很好地實現了旅游業與本地相關健康、療養產業的融合,廣東省有著康養產業發展的綜合優勢。目前,廣東已開發出一系列主題明確、特色鮮明的康養旅游產品,康養服務系列產品也向著標準化與個性化相平衡、長中短期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根據2019年全國各省人口數量排行榜數據顯示,廣東省人口總數超1億人,人口數量居全國第1位,眾多的人口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潛在市場。城市居民對森林醫療康養概念的關注程度普遍較高,具備健康養護的相關知識。加上近年來,每年進入境內康養的客流過億人次,并呈增長趨勢,巨大的人口資源為廣東省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目前,森林康養產業還處于萌芽階段,業界和市民對森林康養的內涵和核心實質認識不到位,對養生休閑及醫療康體功能服務認識不全,還停留在森林公園休閑旅游層面上。對森林康養相關的資源利用、產業發展模式、發展前景、發展路徑等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加上平時電視、報紙、雜志等新聞媒體對森林康養方面知識宣傳不多,特別是從醫學角度通過系統研究取得詳實數據支撐森林康養對人體代謝、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作用的報道更少 。因此,宣傳科普力度還遠遠不夠。
森林康養屬于新興業態,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由于私營企業資金有限,無法滿足規?;l展,加上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的扶持力度不夠,對康養基地建設及其康養產品的開發缺乏專項資金補助,導致康養基地建設資金來源不足。雖然森林康養產業有很大市場潛力,但目前產業發展還不成熟,投資風險大、投資回報周期長,導致企業融資困難。由于資金不足的問題,造成基地整體規模小、經營模式單一、不成氣候等現象出現。
由于森林康養產業剛剛起步,相關學科教育滯后。一方面專業人才缺乏,森林康養師、體驗師、講解師、咨詢師等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特別是既懂技術又懂經營管理復合型人才更加稀缺;另一方面森林康養中介服務市場發育不全,森林康養產業涉及旅游、保健、休閑、醫療、養生、養老、體驗等方面服務,尤其是醫療衛生資源向康養基地延伸不夠,健康管理、健康體檢、美容養顏、康復療養等醫療健康服務還未開展起來,醫養結合還有很大差距,加快人才培養和在職員工培訓已成燃眉之急 。
由于我國對森林康養產業概念提出時間不長,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產業發展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2019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和國家林草局、民政部、衛健委、中醫藥局《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以及廣東省林業局、民政廳、衛健委、中醫藥局《關于加快推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等相關文件,但局限性大,操作性不強,只起到行業指導性作用。因此,加快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已成當務之急。
目前森林康養產業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國家層面尚未出臺相關行業標準,沒有科學有效的行業標準,會給企業和市場的發展帶來了盲目性 。一方面,如果沒有市場準入門檻,企業無法根據自身的實力按照行業條件進行系統評估,容易引起企業盲目投資,導致資源浪費;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統一的行業標準,森林康養企業的發展就沒有方向引導,如果沒有標準規范,一些企業為了爭取市場和客源,就會出現惡性競爭,導致服務質量下降,消費者利益受損。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充分利用網絡、微信公眾號、報紙雜志等新聞媒體,采取多途徑、多層次、多形式地宣傳森林康養知識,增強人們對森林康養的認知度、認同度、參與度和獲得感。強化森林康養在林產業轉型升級、新興業態培育、政府公共服務、民生保障改善中的地位和作用。追蹤報道森林康養工作的進展、動態、舉措和成效。引導人們走進森林體驗森林康養方式,讓森林康養成為人們生活的新常態,從而全面提升市民森林康養意識,推動全省森林康養事業的發展。
森林康養產業屬于第三產業,對資源整合要求和資金需求很大,單靠私營企業投資無法滿足產業長遠發展的需要。省林業局作為森林康養產業主要管理部門,要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協調財政、電力、通信、公路、衛生健康、中醫藥等部門,盡快出臺項目扶持政策,加大森林康養產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同時積極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產業投資基金和民間資本參與森林康養項目建設,對符合政策規定的森林康養產業貸款項目納入林業貸款貼息補助范圍,解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
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撐,因此,康養基地要根據產業規劃和市場需求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一方面,要委托高校設置森林康養相關學科和專業,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解決人才稀缺的局面;另一方面,可成立省級森林康養人才培訓基地,邀請高校教授、專家、學者授課,通過培訓造就一批熟悉森林醫學、健康保健、旅游服務、運動休閑等專業復合型人才,逐步建立完善的森林康養從業人員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同時,聘請行業精英為顧問,指導全省森林康養產業發展。
由于森林康養既是一項極其潛力的朝陽產業,也是一項造福大眾的公益事業,因此,政府應當制定和完善相關支持政策,在融資、用地、用林,必要的基礎設施等方面予以扶持。采取建立政府引導基金,以融資擔保、貸款貼息、項目獎補等方式,支持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通過整合政策資源,建立健全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尤其重要的是在用林、用地等核心問題上,既要依法依規,又要創新突破,確保森林康養產業健康發展。
建立完善的森林康養產業標準體系和技術規范,政府部門應發揮主導作用,會同林業、醫療、衛生、工商、物價、環保等相關部門制定完善的森林康養行業資格認證體系,明確森林康養市場的準入、評估和退出機制,嚴格約束經營者的行為。各個企業也要積極參與到產業標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中,確保森林康養產業標準體系得到落實和執行。通過政府引導、行業規范、社會監督森林康養產業市場,不斷建立完善且適合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良性市場競爭機制。
總之,森林康養產業的開發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又是一項造福市民的公益事業。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與日俱增,人類對森林和森林環境對人體的健康作用的認識的逐步提高,森林康養產業必將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企業及人們的青睞,相信森林康養產業一定會成為當今最具活力和最具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森林康養基地將會成為明天人們養生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