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余方
1月1日上午10時,首列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分別從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和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一路駛向德國杜伊斯堡和波蘭羅茲。隨著全國首個兩地合作開行的全新中歐班列品牌精彩亮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增添了又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這樣亮麗的風景還有很多:川渝雙方簽署合作協議236份;共同推動27個標志性引領性項目開工,完成投資354億元;幾乎每一天都有合作項目誕生,包括產業合作在內的重大項目總投資額超過5500億元……與40年前深圳等經濟特區建立、30年前上海浦東開發開放一樣,春潮涌動的巴蜀大地,正在續寫“春天的故事”。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要以更大氣魄在雙城經濟圈續寫“春天的故事”。
好故事要有好立意。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決策,飽含著總書記、黨中央對成渝地區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從去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首次提出,到去年10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其納入規劃建議,為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為在雙城經濟圈續寫“春天的故事”確定了主題。以更大氣魄在雙城經濟圈續寫“春天的故事”,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更加深刻認識到,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有利于加快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更加深刻認識到,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本質要求是高質量發展,要聚焦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加快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更加深刻認識到,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必須合力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進一步強化“一家親”意識,樹牢“一盤棋”思維,貫徹“一體化”理念,發揮“雙核引領”、“區域聯動”作用,推動成渝地區形成有實力、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從這樣的思想高度來謀篇布局,“春天的故事”定會引人入勝。
好故事要有好內容。一年來,雙城經濟圈建設起步扎實、開局良好。以更大氣魄在雙城經濟圈續寫“春天的故事”,我們要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范例為統領,全面推動國家重大戰略落地見效。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提升內聯外通水平為導向,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管理協同、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推動產業發展協同協作,聚焦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協同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推動城鄉建設走深走實,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加快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擴大民生保障覆蓋面和合作面,讓兩地老百姓和各類市場主體享受更多“同城待遇”;推動生態環保聯建聯治,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生態共建共保和污染跨界協同治理,共同守護好巴山蜀水美麗畫卷;推動改革開放共促共進,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快建設內陸開放樞紐,深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從而開創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局面,為寫好“春天的故事”創造更多精彩內容。
好故事要有好文筆。建立深圳等經濟特區、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書寫“春天的故事”,一筆一劃都不容易。以更大氣魄在雙城經濟圈續寫“春天的故事”,必須要有更大的激情、更強的能力和更扎實的作風。要不斷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于直面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要學習借鑒深圳等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書寫“春天的故事”所蘊涵的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等寶貴經驗,充分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以實干實績寫好雙城經濟圈“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