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平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銅梁區將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市委五屆九次全會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握大勢、融入大局,借勢借力、精準發力,保持高質量發展的定力,突出大通道、大產業、大生態、大保障,通堵點、治痛點,攻難點、增亮點,加快建設先進制造示范區、創新生態示范區、城鄉融合示范區、營商環境示范區,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際大都市后花園,推動銅梁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加快崛起。
全面推進“四大行動”
堅持系統思維、開放意識,找準自身比較優勢,積極融入大局,全力服務大局。一是推進交通提速行動。搶抓重慶打造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機遇,加快“融城”、“融邊”步伐,全力建設成渝中線高鐵、蘭渝高鐵、市域快線璧銅線、渝遂擴能、銅安高速等外聯大通道,規劃布局一批快速干道,打造聯動成渝、融合周邊的交通樞紐。二是推進產業提質行動。搶抓重慶中心城區產業外溢的機遇,聚焦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做強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維保基地、智能制造產業園、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西部美谷等產業平臺,壯大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大健康等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努力建成兩千億級生態數字花園高新區。三是推進城市提升行動。搶抓重慶提升主城新區綜合承載能力的機遇,積極建設田園都市。圍繞“原鄉”主題,以山水為“脈”,推動產城景融合發展,全力推進淮遠新區、科創新城建設,打造未來社區。實施城市有機更新,提質老舊小區,整治城鄉接合部,深化細管、智管、眾管,讓城市更加柔軟溫潤。四是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搶抓重慶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的機遇,內外兼修建設美麗鄉村。加快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促進城鄉融合、鎮村融合、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突出抓好基本產業、基礎設施、基層組織,深度打造西郊示范片,加快建設安居、蒲呂等示范片,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畫卷在龍鄉大地全面鋪開。
全面優化空間布局和營商環境
用好生態和人文兩個寶貝,把良好的綜合環境更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讓“原鄉風情·大美銅梁”顏值更高、氣質更佳。一是優化空間布局。規劃建設城區至東西南北四個片區的龍遨、龍游、龍飛、龍翔大道,構建全域貫通、一體發展的城鎮空間格局。按照“雙百”城市總體框架,打造淮遠新區、科創新城、龍騰片區、高鐵新城,集聚人口和產業,加快建成“雙五十”城市。二是優化生態環境。持續打好碧水、藍天、凈土保衛戰,深化“五個一律”推進河長制,用好“中國天然氧吧”品牌,建設“無廢城市”。筑牢生態屏障,壯大綠色產業,全面發展循環經濟,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三是優化創新生態。發揮緊鄰西部(重慶)科學城優勢,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一批研發中心、產業研究院。唱響“龍鄉愛人才、銅梁歡迎您”,用好“龍鄉人才政策十條”、“人才三寶”,發揮“重慶英才大會·海歸論壇”永久舉辦地集聚效應,打造創新人才集聚地、創新成果轉化區。四是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改革攻堅,圍繞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提高便企利民水平,持續用力、深度破題,不斷增強企業安全感、公平感、參與感、溫暖感,讓企業扎根銅梁、蓬勃生長。
全面強化社會治理和民生保障
深入建設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區,滾動實施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創新社會治理。縱深推進“黨建扎樁、治理結網”,深化工作整合、力量融合、資源聚合,實現基層問題一鍵喚醒、一次抓取、一網打盡,推動共建共治共享。二是發展社會事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用好教育、人文、生態、中醫等資源,打造全市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示范區、近郊康養勝地、戶外運動基地。三是推動文化繁榮。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擴大“銅梁龍·中華龍”品牌影響力,建設國家舞龍隊、龍文化演藝中心,常態化舉辦中華龍文化藝術節,推動銅梁龍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打造龍文化世界級IP,建設中華龍文化旅游名城。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銅梁區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