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茜 龍宣辰
“黑山鎮八角社區已安裝40盞路燈,大伙晚上出行方便了。”2020年11月11日,“黑山谷‘候鳥黨支部”微信群里傳來一條信息。
“沒想到這么快就給解決了。”家住南岸區的姚代敏看到信息后微微一笑。
每年5月至10月到位于萬盛經開區黑山鎮的黑山谷旅居度假,是姚代敏多年養成的習慣。從去年8月起,她又多了一個習慣:無論身在何處,隨時留意“黑山谷‘候鳥黨支部”微信群里的信息,并圍繞當地建設在群里發送意見或建議。
在萬盛經開區,每年像姚代敏這樣來此旅居度假的居民超過5萬人,形成了獨特的“候鳥”一族。
為了提升當地基層社會治理能力,萬盛經開區黨工委組織部、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充分發揮“候鳥”中黨員群體的帶動作用,探索建立黑山谷“候鳥”黨支部,打造“候鳥”黨員的“第二娘家”,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搭架子·建立“候鳥”黨支部
“小劉,早。”
“王阿姨,去買菜呀?”
“對,周末孩子要過來玩。”
2020年10月12日一大早,黑山鎮金科中華養生城小區,兩位居民相互問候。
見面問候,本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但在該小區物業經理徐德良看來,卻是來之不易。
“小區里大部分居民是來此旅居度假的,由于停留時間短,只和自家親戚朋友來往。這樣一來,小區氛圍不太好,工作不好開展,矛盾糾紛也多。”徐德良說。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讓大家從互不相識到“鄰里一家親”?當地政府進行了思考。
“每年來此旅居度假的群眾呈現上升趨勢,由于對‘候鳥群體的管理存在不少盲點,使得社會治理矛盾頻發,各類社會問題隨之而來,亟待解決。”黑山鎮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黑山谷“候鳥”黨支部書記徐飛道出了建立黑山谷“候鳥”黨支部的初衷。
2020年3月,萬盛經開區黨工委組織部、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經過深度調研后,決定將黨建引領有機嵌入小區治理中,與黑山谷微型企業黨委、黑山鎮北門村八角社區聯合黨總支部聯合建立黑山谷“候鳥”黨支部,希望通過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2020年8月14日,黑山谷“候鳥”黨支部成立了。考慮正值黨支部建立初期,黨支部書記、各委員暫由黑山鎮市場監督管理所和社區工作人員擔任,成員則為來此旅居度假的“候鳥”黨員。
“我們這個黨支部按照‘黨員組織關系一方隸屬、參加多重組織生活的方式建立,也就是說黨員在這里創業和旅居期間,不必轉接黨組織關系,就可以參加黨支部組織的系列活動。”徐飛說。
黑山谷“候鳥”黨支部覆蓋整個旅居地,人員較為分散,為加強黨員與黨員、黨員與社區之間的聯系,黑山谷“候鳥”黨支部在各小區建立了“候鳥”黨員服務站,每個小區明確一兩名“候鳥”黨員作為黨建工作聯絡員,就近提供咨詢、聯系等服務,并引導旅居“候鳥”黨員“來時報到、在時報效、去時報告”。
如此一來,上下聯動、橫向協同、通根達底、快捷高效的黑山谷“候鳥”黨支部黨員隊伍結構就形成了。
強里子·“候鳥”黨員主動亮身份
結構已搭好,只等“候鳥”黨員來。但就在此環節,困難出現了。
“我們在前期走訪中知道他是黨員,但他就是不愿意加入。”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黑山谷微型企業黨委黨建指導員陳在科說。
那時,陳在科他們每日分批進入小區或者旅客中心、商超等人流量集中地,發放宣傳資料,說明黨支部成立的初衷及情況,積極動員“候鳥”黨員報到,可是收效甚微。
“兩個月快過去了,只有60余名‘候鳥黨員報到,但來這里旅居度假的游客中肯定不止這點黨員。”陳在科說。
“只有黨支部活了,才能把‘候鳥黨員吸引進來。”有人建議。
那么,怎樣才能讓黨支部活起來呢?黑山谷“候鳥”黨支部著重從四個方面著手。
知區情。在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時,以座談會的形式向“候鳥”黨員介紹區情鎮情村情,并帶著大家走出去,看風景、看產業、看民生等,讓“候鳥”黨員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了解萬盛經開區。
獻良策。暢通提建議、提思路、提信息的建言獻策渠道,通過開展專題講座、政策咨詢等活動,圍繞基層社會治理、小區物業管理、特色農產品營銷等問題,向“候鳥”黨員征集意見建議。
促和諧。根據“候鳥”黨員分布狀況、職業特點和興趣愛好,開設公益課堂,組織公益服務活動,為“候鳥”黨員搭建展示舞臺,架起與當地群眾深度溝通的“連心橋”。
樹正氣。開展“黨建之星”、建言獻策“金點子”、最美“候鳥”黨員等評比表彰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提升黑山谷“候鳥”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巢穴筑好后,“候鳥”黨員果真來了。
在黑山谷“候鳥”黨支部開展了兩次活動后,“候鳥”黨員成倍增加,這讓徐飛他們感到驚喜,“很多之前不愿意加入的‘候鳥黨員,主動找到我們亮明身份”。
“這個黨支部不是徒有虛名,開展的活動很有意義。”“候鳥”黨員羅常龍說。
“候鳥”黨員余顯蓉也深有體會:“黨支部能給你帶來價值感、存在感,我們不是匆匆過客,而是能為這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出力的主人翁。”
揚新風·攜手共畫“同心圓”
2020年9月,熾熱的陽光被密林擋在山外。
“她家就在前面,大家堅持一下,馬上到了。”“候鳥”黨員羅光偉走在隊伍最前面,身后跟著五六個人。他們已經徒步了一個小時,目的地是黑山鎮北門村村民萬體芳的家。
萬體芳住在北門村最南邊,農房后面有一片包谷地。平日里,老兩口以經營農家樂、銷售包谷謀生。往年,旅游旺季也正值包谷成熟期,旅客住宿就餐時,包谷就能全部賣完,但在2020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家樂客流量減少,包谷無人問津。
“想拿出去賣,但交通不方便,年紀大了又背不動。這包谷要真爛在地里,可損失不少錢。”萬體芳焦急萬分。
羅光偉在了解到萬體芳一家的情況后,對她說道:“別急,我有辦法。”
隨即,羅光偉在微信群里發布了包谷滯銷的信息,不一會兒就收到了20多份訂單。
第二天,羅光偉就帶著五六名“候鳥”黨員,上門將萬體芳家的150多公斤包谷全部買走。
考慮到周邊村民也可能存在農產品滯銷的情況,羅光偉他們又輾轉多個村民家中,購買了500多公斤包谷和150多公斤臘肉,解了當地村民的燃眉之急。
撥動一顆子,激活一盤棋。在黑山谷“候鳥”黨支部成立的短短幾個月內,“候鳥”黨員充分發揮作用,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雍山谷小區門口,兩位司機因車輛擦剮發生激烈爭吵。“候鳥”黨員黃治蘭上前協調,及時化解了矛盾;
出門遛狗不拴繩的現象增多,帶來安全隱患。“候鳥”黨員楊春鳳積極向社區建言獻策,并自制以文明養狗為主題的宣傳單廣而告之;
為了讓旅客感受到舒心的環境,“候鳥”黨員劉忠劍主動加入黑山谷志愿服務隊,現場疏導交通;
……
“下一步,我們還要將‘候鳥黨員從‘流入變為‘融入、從‘客人變為‘主人,把黑山谷‘候鳥黨支部真正打造成為‘候鳥黨員的‘第二娘家。”萬盛經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