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嬌 張海波
打開渝中區上清寺街道黨工委書記艾正兵的微信,每日步數排名前幾位里總少不了他的名字。
從擔任上清寺街道街長開始,街道所轄1.7平方公里范圍內,艾正兵每日巡查不下3次。
“無論是環境衛生、市容秩序,還是園林綠化、公共設施,都是我們的巡查重點。通過‘馬路辦公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共建美麗渝中,更是我們大力實施‘五長制的使命所在。”艾正兵解釋說。
何為“五長制”?
2018年開始,為改善環境、服務民生,切實解決城市治理頑疾,渝中區在全區范圍內推行城市綜合管理街長、路長、巷長、樓長、店長“五長制”。
“街長由各街道(含解放碑CBD管委會)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路長由各街道處級領導干部擔任,巷長由各街道科級干部或社區負責人擔任,樓長由社區工作者、志愿者擔任,店長由門店經營者或企業負責人擔任。”渝中區城市管理局局長宋丹介紹,“突出分工協作,齊抓共管,實現大城智管、大城細管、大城眾管。”
智·智“匯”治理,讓城市耳聰目明
“轟隆——”
2020年7月11日上午11點52分,七星崗街道和平路傳來一陣巨響。
渝中區中華路小學外,一棵直徑近半米的行道樹突然倒地,巨大的樹冠瞬間阻斷了道路一側的人行通道以及部分機動車道。
緊接著,附近又有3棵行道樹相繼倒伏。
幾乎同一時間,事發地點附近的監控攝像頭就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異常情況,并自動抓拍,分析上報給數字城管平臺。
11點53分,正在值班的渝中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馮燕接收到事件信息后,立即登記在平臺上,并劃歸為應急搶險類事件。
11點56分,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陳夏接到險情后,第一時間電話通知七星崗街道街長趙意倫,同時將此事件批轉至區城市管理局綠化維護管理處。
11點59分,應急搶險隊趕往事發地點。
“現場未發現人員傷亡,道路沒有完全阻斷,車輛可以緩慢通行!”趙意倫氣喘吁吁地趕到現場,并通過電話匯報情況。
“不要怕,大家去安全地段緩一緩。”
“各位行人請繞行,快速通過,不要逗留!”
轄區內的“五長”們接二連三地趕來,他們有的負責安撫受驚的路人,有的負責維護現場秩序,疏散群眾。
很快,在搶險人員、高空作業車以及垃圾清運車的全力配合下,4棵倒伏的大樹終于在當晚7點前被移走,和平路又恢復了平靜。
“這就是大城智管的力量。”宋丹介紹,“利用大數據智能化技術,耳聰目明的視頻巡檢系統可以第一時間捕捉突發情況,再通過數字城管平臺實現各部門快速聯動,治理效果大大提升。”
細·站在屋頂看風景,站在高處看屋頂
但凡到兩路口街道鐵路坡社區廣璐大廈樓頂參觀過的人,都會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
遠處,菜園壩大橋宏偉矗立,滔滔江水奔騰不息;近處,樓頂空間雖小卻干凈整潔,綠植掩映下自成一方清凈。
若是再往高處走,站在鵝嶺二廠觀景臺上放眼望去,你又會驚訝地發現,不只是廣璐大廈,遠處大大小小的樓頂上全是綠意蔥蘢、花團錦簇。
“就像一座座空中花園!” 每每聽到游客們的贊嘆,兩路口街道辦事處主任、街長米佳總是倍感欣慰和自豪,因為這看似不經意的“點綴”,其實是“五長”們的精心之作。
時間回到2020年上半年的一天,米佳在鵝嶺二廠巡查時站在高處向下望。突然,她發現位于長江沿線的樓房屋頂上,要么堆滿雜物、臟亂破敗,要么亂搭亂建,修成了菜園子。
“平時站在低處,很容易就忽略了屋頂,沒承想換一個角度看,樓頂竟成了城市治理的‘燈下黑。”米佳反思。
隨著渝中區城市管理“八大專項行動”的開展,兩路口街道鐵路坡社區內10棟樓的屋頂迅速被列為“屋頂美化”專項整治點位。
現場實地走訪、制定整治方案、召開居民溝通會、為居民答疑解惑……在米佳的牽頭下,“五長”齊參與,一場蛻變行動正蓄勢待發。
“我同意!”
“我也同意!城市在發展,治理好了受益的是我們自己。”
在2020年10月召開的一次居民溝通會上,居民們紛紛舉手表示贊成。“看來解決屋頂問題也是順應了民意,這讓我們的工作更有干勁了。”米佳有些感動。
一個月后,鐵路坡社區10棟居民樓屋頂上,菜園子不見了,陳年垃圾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6000余株郁郁蔥蔥的花木綠植。
“安逸!”這是整改完成后,廣璐大廈3單元居民虹萍和鄰居們踏上屋頂時的第一反應。
如今,屋頂花園成為街坊鄰居飯后休閑的好去處,而居民自己,亦成為游客們照片中的“畫中人”。
眾·“五長”聯動,合力破解“老大難”問題
2020年12月21日,冬日的山城迎來久違的晴天。
晌午時分,家住上清寺街道嘉陵橋西村社區的杜明華打開窗戶,清冷的空氣和著幾縷溫暖的陽光流瀉進來。
然而,幾個月前,在杜明華和鄰居們眼里,開窗通風竟是一種“奢望”。
嘉陵橋西村社區的居民樓修建于20世紀80年代,近些年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沿街底樓的住房被改建為商鋪,大大小小的餐館開了20多家。
紅火的生意鼓了商家們的腰包,卻也苦了住在樓上的老住戶。
“一到餐館營業時間,樓下炒菜做飯的油煙就會直接涌上來,煙霧繚繞,氣味熏人,門窗關緊都聞得到油煙味,家里人嗆得直咳嗽。”杜明華苦不堪言。
不僅如此,積年累月的油煙將樓房墻體熏得黝黑,窗戶上、雨棚上甚至電線上都掛滿油污,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我們多次與商家交涉,向相關部門反映,但商家不愿配合,所以總是治了又反彈!”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抱怨。
問題擺在那里,整改勢在必行。
終于,在群眾的呼聲中,66歲的杜明華憑借一副熱心腸和出眾的能力,當選為50號至74號樓樓長。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頭解決這個困擾居民多年的“老大難”問題。
現場取證,搜集群眾意見,準備上報材料。2020年7月,一份翔實的反映材料被遞到嘉陵橋西村社區黨委書記、巷長吳中蘭的手里。
一場“接力賽”就此展開。依托“五長制”,各級負責人開始分頭行動——吳中蘭將相關情況上報給街長艾正兵后,隨即與同為巷長的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蔣春蓉一起,挨家挨戶走訪商戶。
“我們這次來是想談一談油煙問題……”蔣春蓉的話還沒說完,商戶就立刻沉了臉。
“要處理油煙,我們就要花錢換設備,后期還要付電費、清理費、維修費,這些錢誰給我們出?”商戶不耐煩地擺擺手。
工作推進之初,像這樣的“閉門羹”吳中蘭和蔣春蓉沒少吃。但她們堅持不懈地擺政策、講道理,帶商家繞到樓后查看、進到居民家里親身感受。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商戶們的態度逐漸改變。
另一邊,艾正兵也沒閑著,“接力棒”在他手中被傳給了多個相關職能部門。
很快,相關職能部門派人來實地勘察了。“看來這次有希望!”杜明華跟左鄰右舍交流著,心里越來越有底。
2020年11月,油煙專項整治施工隊進場了:11戶商家的排煙設備被更換,7條破損漏油煙道被拆除,12個私開排煙口被封,860平方米的房屋立面被重新涂刷。
終于,風清氣爽的生活再次回歸這片老社區。
細微之處見真章。渝中區“五長制”推行以來,開展巡查超過12.2萬人次,解決大小問題約13.7萬個,整改率達100%,城市容貌更加美麗,城市治理更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