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雨珠
2021年1月11日晚,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揭曉,來自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27歲藏族女孩焦祖惠當選。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時,未滿15歲的她被醫護工作者的救助行為所感動,許諾長大后也要做一名白衣天使。護理專業畢業后,她成為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護工作者。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她第一時間請纓援鄂,進駐隔離病房,踐行一場生命之諾。
當年的受援者,今天的支援者,她的“逆行出征”不僅是一場“感恩之行”,也是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互幫互助、共渡難關這一傳統美德的延續。
“白色身影讓我安心”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理縣讀初二的焦祖惠,正在位于四樓的教室里準備月考。
14點28分,教學樓突然劇烈地搖晃起來。
“地震了,快跑!”有人高喊。
霎時間,學生們紛紛沖出教室,往操場方向狂奔而去。
理縣與汶川縣同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距離震源僅幾十公里,震感十分強烈。
“在操場上,我看見遠處的山一直在晃動,教學樓就在眼前一寸一寸地裂開,地面不斷隆起。”焦祖惠回憶道。
那天夜里,暴雨傾盆、余震不斷,像是從天邊又似從地下,一直傳來“轟隆隆”的聲音。
巨大的恐懼籠罩著焦祖惠。“誰能來救救我們!”她不停地在心底吶喊。
“后來,我看見好多人來了,綠衣服的解放軍、白衣服的醫生護士,越來越多。”特別是那一抹白色,他們忙著給傷者包扎,把傷者送上救護車……焦祖惠的心安靜了下來:“看到他們,我的心里充滿安全感。”
為了方便大家及時了解地震信息,救助工作人員給她家發了一臺收音機。
焦祖惠如獲至寶,每天空閑時就守著收音機收聽相關新聞,她說:“每次聽到收音機里傳來有人被救出的消息,我就激動得想哭,渾身充滿力量。”
激動的同時,焦祖惠也下定決心,自己以后也要當白衣天使,她說:“我感謝這些在地震中幫助我們的人,以后要是別人需要幫助,我也會這樣義無反顧地去救助。”
這個決定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
后來,焦祖惠選擇就讀衛校的護理專業,并在2015年成為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護士。
“現在輪到我幫助他們了”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熱鬧的春節,顯得有幾分冷清。
但在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卻更加忙碌了。
得知醫院要開設隔離病房,焦祖惠第一時間請戰進隔離病房,知道單位要組織人員赴湖北支援,她又主動報了名。
“以前全國人民都來支援我們地震災區,現在輪到我幫助他們了。”焦祖惠很堅定。
2020年2月20日一早,焦祖惠接到醫院安排她去支援湖北孝感的通知。她匆忙整理好行李,剪去一頭長長的秀發,直到出發后才在電話里把情況告訴了自己的父母。
來到孝感,經過嚴格的院感知識考核后,焦祖惠被安排到孝感市中心醫院東南院區負責4樓病患的護理工作。
踏入隔離病區后,一連串挑戰接踵而來。
“防護服密不透氣,很快我就缺氧了。”焦祖惠坦言,穿上防護服真正直面疫情時,心里還是有些擔憂。她不斷給自己鼓勁:“我是來幫助別人的,可不能反被人抬出去,否則不僅丟人,還對不起當年那些幫助過我的人。”
紙尿褲是每一位進入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都需要跨越的坎,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備受折磨,焦祖惠也不例外。
“一開始,我覺得自己的身體比較好,沒必要穿。”焦祖惠說,有一次她上班時內急,在堅持了一個多小時后,還是無奈申請提前半小時交班。
這次經歷讓焦祖惠覺得很羞愧,從此以后她不僅穿上了紙尿褲,還在每次值班前盡量減少進食和喝水,只吃一小塊巧克力來保持體力。
“在一線抗疫的這些日子,我的內心更加強大了。”焦祖惠稱。
隔離病區的地形比較復雜,中間有一段路光線十分昏暗。焦祖惠第一次值夜班時風很大,不知哪里的塑料袋被吹得“嘩嘩”作響。
“汶川地震過后,我一直都對這種聲音有心理陰影,當時的環境讓我想起了那個夜晚。”盡管十分恐慌,但焦祖惠并沒有退縮,圓滿完成了值班任務。
“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
在孝感隔離病區的工作開展得越來越順利,愛笑的藏族姑娘也逐漸得到病患們的肯定與喜愛,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卓瑪”。
“卓瑪”是藏族對女子的稱呼,代表著神圣的仙女。
22床的老爺爺,老伴是重慶人,他總說:“卓瑪,等我的病好了,我們一起回重慶吃火鍋。”
“好啊,爺爺,那你要多吃飯、多鍛煉,這樣才好得快。”對于老年患者,焦祖惠總是格外細心:“看著他們,我就會想起自己的父母。”
不僅細心,焦祖惠還很敏銳:“我經歷過災難,所以很能理解患者的情緒。”
隔離病房內,大部分病人已經連續住院一個多月。這些日子里,他們遠離親人,接觸的只有穿著厚厚防護服的醫護人員。
時間久了,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開始在病房內蔓延。
焦祖惠察覺到不對,于是她利用空余時間在網絡上找跳舞的視頻,并拉著同事一起學習。學會后,她在一對一地和病人交流時,用手機播放音樂,教他們跳舞,既活動了身體,又緩解了焦慮。
其他患者看到后,也情不自禁地在旁邊跟著學了起來。
“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世界更美麗……”一位阿姨邊跳邊流淚。
焦祖惠看到后沒有停止,而是繼續陪著患者們跳舞:“她并沒有對我說什么,但只是一個眼神的交匯,我就明白她的心情,因為十多年前,我也是這樣看著救助我的人。”
在病友面前,焦祖惠是溫柔親切、業務熟練的“小卓瑪”;在同事面前,她是積極樂觀、遇事總沖在前面的“焦哥”。
這次支援孝感的醫療隊伍里,大多都是“90后”,又處在湖北這個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不少醫護人員難免有害怕的情緒。
于是,焦祖惠積極地號召大家參與由疫情防控指揮部組織的線上唱歌活動,還特意拍攝自己搞怪的短視頻發到微信群里,逗大家開心。
“剛到孝感的第一周,我的心情一直比較焦慮,焦哥把我逗樂以后,我的心情也就放松了。”隊員陳星宇說。
“你是鄉親們的驕傲”
漸漸地,街上的行人多了起來,這讓焦祖惠意識到,自己距離回家的日子不遠了。
2020年3月23日,重慶赴孝感對口支援隊首批隊員撤離返渝。
路上,街邊站滿了送行的隊伍,從醫院一直延伸到機場,所有車輛都自覺地讓路、鳴笛。
坐在車里,焦祖惠看到路旁一位阿姨一邊豎著大拇指,一邊哽咽地說著謝謝。這一刻,她感到自己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這段援鄂工作經歷勾起了焦祖惠心底很多關于地震的記憶。返渝后不久,焦祖惠決定回一趟四川理縣,她想家了。可讓她沒想到的是,在家鄉,她受到了極其隆重、英雄凱旋般的歡迎。
這天,鄉親們穿上了只有盛大節日才會穿的藏族傳統服飾,拉起了歡迎橫幅。
大家一邊載歌載舞,一邊圍著焦祖惠獻哈達和鮮花,原本苗條的焦祖惠,一瞬間就被十幾條哈達圍成了一個“白胖子”。
“孩子,謝謝你。地震的時候別人冒著生命危險幫助了我們,現在,你又冒著生命危險去幫助別人,你是我們的驕傲!”鄉親們動情地說。
從家鄉回到重慶后,焦祖惠向醫院遞交了一份申請書,申請重新回到一線崗位。原來,之前由于工作安排,她調離了病房,開始從事行政文職工作。
“這次援鄂,讓我覺得自己還是更喜歡一線工作,更喜歡直接為病人服務。”焦祖惠至今仍會時常想起孝感隔離病房里那些患者充滿信任的眼神,她說:“這種感覺就是當年那些白衣天使帶給我的安全感,他們能這樣看我,我想我應該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