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軍 唐婧
近年來,國內企業尤其是國有大型企業相繼推動區域黨建聯盟,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實現協同發展、抱團發展。通過區域黨建聯盟的方式,促進企業與外部各領域密切聯系,與內部各要素深度融合,使黨建工作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豐富了載體、升級了平臺,在統籌協調的基礎上,黨建引領企業發展更加有力、更為聚焦、更有成效。面對嚴峻形勢和發展任務,企業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行業性優勢和整體性優勢,著力推行工作聯絡共商、資源聯用共享、服務聯動共融、機制聯建共進的“四聯四共”模式,大力推動“差異化發展的同時進行協調發展”,寫好“區域黨建聯盟”這篇“大文章”。
一、工作要聯絡共商
工作聯絡共商,是企業推行區域黨建聯盟的第一原則,更是區域黨建聯盟的核心要義之一。黨建聯盟,關鍵在“聯”。企業通過聯盟各方日常聯系聯絡和大事要事共議共商,協調解決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最終實現企業發展支持最大化、安全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1.要在黨建工作上聯絡共商。企業推行區域黨建聯盟,黨建工作是基礎性工作。聯盟各方只有真正將黨建工作放置于同一平臺統籌考慮,才能達到聚力合力的效果。在形式上,聯盟各方可以通過組織聯建、隊伍聯育、組建聯盟機構、冠名授牌、簽訂黨建聯盟結對協議等方式,增強身份認同,明確聯盟各方的責權利。在內容上,可以通過共創黨建平臺、混編黨支部(黨小組)、輪流主辦主題黨日活動等方式,推動理論聯學、黨日聯過、活動聯辦、黨課聯上,把分散的組織活動變成聯盟大課堂,豐富共建載體與內涵。在機制上,聯合打造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推動聯盟各方比學趕超、示范引領,不斷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形成“人人肩上有擔子、人人崗位見行動”的工作格局,真正把黨建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強大領導力,把黨建的動員能力轉化為攻堅克難的能力。
2.要在業務工作上聯絡共商。以黨建帶動發展,是“黨建聯盟”的生命線。企業推行區域黨建聯盟,黨建工作更是紐帶性工作。企業要以黨建工作為紐帶和橋梁,將業務工作共融于黨建工作,把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改革發展資源,將黨建工作成果有效轉化為引領自身高質量發展上。要與駐地政府、政府各部門、科研院所、社區等聯盟內其他社會組織加強溝通聯系,尤其是要將業務工作往來關系制度化常態化,打破以往的區域、信息壁壘,推動資源要素跨區域、跨行業高效整合。要創新工作載體平臺,暢通業務工作流程,從機制上解決企業“孤身奮戰”“單打獨斗”的發展模式,最大限度凝聚聯盟各方的力量,為我所用、促進發展。要圍繞中心工作精心謀劃品牌項目創建,將品牌項目創建與經濟發展、效能服務等工作統籌推進,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雙贏雙豐。
二、資源要聯用共享
資源聯用共享,是企業推行區域黨建聯盟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企業只有將聯盟各方的資源充分利用、合理利用、科學利用,并將企業自身的資源庫最大限度開放互用,企業與聯盟各方的關系和粘合才會越牢固,聯盟的信賴度、持久性才會得以延續和夯實,聯盟的初衷才會得以實現和鞏固。
1.要在人力資源上聯用共享。人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保障。企業可以通過與聯盟各方協議互派管理干部、專業技術骨干等方式,加強人力資源的交流互通,尤其是要借助聯盟平臺打通人才流通渠道,重點解決企業領軍人才或關鍵崗位人才緊缺現狀。同時,要借助聯盟各方的人力資源優勢,為企業員工、管理干部隊伍進行專題培訓,提升企業人才資源整體素質和水平。區域黨建聯盟的成立,勢必會帶來創新氛圍的形成和人才的充分流動,為企業引得進、留得住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可能。
2.要在信息資源上聯用共享。打破地域限制、體制障礙和行業壁壘,跳出固有組織體系的框架實現交流互動,暢通信息渠道是關鍵。通過區域黨建聯盟,企業可以建立區域化黨建資源清單,實現與聯盟各方信息互通、信息共享。通過組建微信公眾號、QQ群、聯盟網站等載體,企業與聯盟各方可以隨時溝通工作中需要協調的事項,可以隨時通報聯合項目的進展情況,可以隨時分享聯盟內各組織的發展動態,以便增進彼此交流,促進團結協作。
3.要在條件資源上聯用共享。企業和聯盟各方通過對所屬黨建陣地、文化場所、運動場所、后勤生活場所等非生產或工作核心區域等進行相互開放、統籌使用,打破區域條塊限制,以實現條件資源的有效融合、充分利用。同時,要最大限度建設好使用好已有的黨建活動站點,統籌打造符合企業特色的黨建活動基地。條件資源的聯用共享,無疑對促進企業員工與聯盟各方的人員密切交流,增進大家相互了解,共同營造聯盟氛圍等作用巨大。
三、服務要聯動共融
服務聯動共融,是企業推行區域黨建聯盟的有效載體。服務社會是企業和聯盟內其他社會組織共同的社會責任。企業要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主動與聯盟各方對接合作,制定服務治理需求清單,以服務對象為中心,把服務對象的需求作為工作突破,把服務對象的期盼作為努力方向,使黨建工作融入服務全流程,以此推動區域黨建聯盟“聯出實質”“聯出實效”。
1.要在服務社區建設上聯動共融。社區是企業駐地最基層的組織單元,更是企業賴以生存的“發展基地”。企業要不斷增強“駐于社區、關心社區、建設社區”的責任意識,主動融入駐地社區,建立企業社區協調聯動機制,積極參與社區治理;要通過共駐共建,不斷增強服務社區功能,將企業內部的服務平臺與社區有效對接,深入推進黨員、黨建活動進社區服務社區群眾常態化,共同打造和諧平安的社區面貌。這既是回饋社區,也是為企業自身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要在服務公益事業上聯動共融。企業組織或參與公益事業,既是回饋社會支持、回應社會期望、塑造品牌形象、履行企業責任的必然選擇,更是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競爭力的客觀需要。借助區域黨建聯盟,企業可以與聯盟各方一道,通過公益捐贈、設立公益基金會、與慈善組織合作、開展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在救災濟困、扶老助殘、關愛留守兒童、科技推廣、環境保護、應急救援等多種公益事業領域,廣泛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將服務公益事業烙上深深的企業黨建特色。
3.要在服務精準扶貧上聯動共融。在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主導力量之外,企業也逐漸成為響應和參與精準扶貧國家戰略的中堅力量,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精準扶貧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絕非單打獨斗的獨角戲,而是需要多方合力的交響樂。在區域黨建聯盟的驅動下,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聯盟各方的資源,發揮自身的人才、科技、金融、產銷等優勢,創新“黨建+扶貧”模式,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變“輸血”為“造血”。要充分對接精準扶貧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的長效機制,探索推進黨建扶貧扶志、產業扶貧扶富、教育扶貧扶智、就業扶貧扶技等扶貧模式,為幫扶地“量身定制”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益性、更符合當地特色的扶貧方案和幫扶項目,使精準扶貧“接地氣”“真解渴”。
四、機制要聯建共進
機制聯建共進,是企業推行區域黨建聯盟的制勝法寶,更是聯盟持續運轉、健康運行的關鍵舉措。為促進企業區域黨建聯盟能夠落地見效、歷久彌新,不淪為“紙上談兵”“空中樓閣”,就要在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上做足文章出實招,確保區域黨建聯盟做細做實見成效。
1.要在合作機制上聯建共進。企業要將區域黨建聯盟納入自身發展規劃,與企業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要加強與聯盟各方的橫向聯接,積極協作、共同組建日常工作機構,科學制定相關制度規范和工作程序;要定時、定點、定主題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究黨建工作面臨的難題,協調解決業務工作所遇的困境;要結合聯盟各方的資源優勢和專業特長,制定兼具各方特色的黨建工作規劃,聯合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讓合作制度化常態化。
2.要在評價機制上聯建共進。企業要建立與聯盟各方共商、共享、共融、共進的共建評價反饋制度,定期開展“回頭看”工作,以寫實的形式總結參與共建工作的實際情況,從中及時發現共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梳理總結共建過程中培育的優秀案例加以宣傳推廣。要對投身區域黨建聯盟的融入度、聯盟各方的配合度、黨建聯盟對中心工作的引領度等開展自評,并科學分析研判發展走勢,合理利用評價結果,指導改進具體工作措施。
3.要在監督機制上聯建共進。企業要對聯盟組織實施的工作舉措和方案項目推進情況進行跟蹤問效,通過制定任務清單、明確責任人及時間圖,推動聯盟各方職責分工明確,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落實。要建立聯合監督問責制度,加強過程監控,對出現的不適應新形勢的情況,要及時協商溝通,作出符合聯盟各方利益的回應或調整,確保工作推進更加順暢。要建立民主監督機制,邀請聯盟各方的普通黨員、普通職工等共同參與,接受民主監督與評議,督促共建工作扎實推進。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西南管道蘭成渝輸油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