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友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三農”工作處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折期。在這個轉折期里,深化農村改革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尊重基層和群眾創造,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
可以說,農村干部和廣大群眾是深化農村改革的“拓荒牛”。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分田單干,包產到戶。當時,他們萬萬沒想到,這一冒險嘗試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40多年來,這種敢想、敢干、敢為人先的精神,一直在農村干部和廣大群眾中延續,推動著農村改革不斷深化。
“深化農村改革,讓我們在鄉村振興中找到了突破口,激活了資源。”沙坪壩區青木關鎮四楞碑村黨支部書記王志勇嘗到了當“拓荒牛”的甜頭。
四楞碑村在山上。近年來,村民多已下山,到城鎮就業居住。留在山上的,除了老弱病殘的村民,就是上百幢閑置的農房、上千畝撂荒的坡地。
這樣的狀況如何才能改變?王志勇說,村黨支部一班人反復探討,最后認為只有改革這一條路可以走。他們從近年來中央有關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中找到“靈感”,決定利用四楞碑村距離城區不遠的區位優勢和山上的生態優勢,在深化農村改革上“做文章”。
在改革中,四楞碑村抓住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機遇,利用鎮里建設重慶市特色旅游小鎮的機會,爭取到項目資金,把6公里長的進山公路,改建成了寬敞的旅游公路,并在這條公路兩邊配套建起了登山休閑旅游步道,安裝了路燈,栽種了翠竹、三角梅等,讓城里的游客和鎮上的居民能沿著這彎彎的山路登山休閑。
同時,村干部還把城里的一位投資者引進山來,激活閑置土地、閑置農房等資源,撬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這位投資者進山后,租了閑置的農房,改造成了民宿;將村民的山坡地流轉后,建起了四季果園,并打算引進一批非遺項目,把四楞碑村建成藝術村,與四季果園融為一體,打造文化與觀光農業融合的鄉村旅游景區。目前,他已租下了30多棟閑置農房,流轉了近500畝坡地。
改革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最大動力。因此,作為鄉村振興領頭人的農村干部,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深化農村改革的責任。雖然中央已為農村確立了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制訂了改革的大政方針,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還需要農村干部帶領廣大群眾不斷探索創新,在改革中走出一條切合本地實際的鄉村振興之路。
路是人走出來的。鄉村振興是一項歷史性轉折的農村工作,需要有“拓荒牛”去開拓出一條路來。而“拓荒”就是創新,就是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