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高考的改革之火蔓延到全國,高考英語也推陳出新,并產生了一個新的書面表述題型——先讀,后續寫,這也是積極應對英語“教”與“學”的新契機。近年來“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流行語,成為當前教育界最關心的熱門話題。英語思維的提高是發展高中生核心素質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而讀后續寫就是英語思維的一個反映,如選擇閱讀文本、解讀文章內容等要求。自2016年開始,浙江、山東等省市也開始采取閱讀后續寫的新題型,這一試題也將逐漸在全省范圍內普及。該題型給高中英語老師的“教”和高中生的“學”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師生需要調整教學策略,改變過去的閱讀習慣,積極面對英語“教”與“學”的新契機。本文主要根據英語教學的具體要求,對讀后續寫題型加以闡述,并結合實際對讀后續寫的教學進行了具體分析。希望本文的論述可為同行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考;英語作文;讀后續寫;措施分析
【作者簡介】葉昌權,福建南平市松溪縣第二中學。
引言
讀后續寫作為英語作文的新題型,實際體現的是對傳統題材和題型的突破和反思。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越發重視,適應應試教育中的某些因素會被替代掉,這也就是為什么會出現讀后續寫的題型。讀后續寫可能是檢驗英語語言中輸入和輸出的新型銜接方式,能夠更好地調動高中生的積極性,內化高中生學到的語言知識,發散高中生的思維和想象力,讓高中生更加自然、有趣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被某些固定句式束縛住。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重視讀后續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效果,采取更加新穎的手段,巧用讀后續寫展開教學,給不同的高中生提供不同形式的讀后續寫任務,提高高中生的英語水平。
一、高考英語作文中讀后續寫的必要性
1. 連接了閱讀和寫作兩大方面。長期以來,高考英語考核方面都會把閱讀和寫作分別看待,是單個的個體,且大部分是閱讀占比多,寫作占比少,這就導致了很多高中生更偏向于閱讀訓練,而忽視了寫作訓練,而寫作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鉆研,很難取得高分,這也培育出了一批英語學習中偏科的高中生,用閱讀理解中取得的高分去彌補寫作中的中等分甚至保底分。眾所周知,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是聽說讀寫相互緊密聯系的,英語也不例外,特別是高考英語中強調的閱讀和寫作,在現實生活中實用性特別高。而讀后續寫破天荒地把二者合為一體,更向高中英語教師和高中生傳達出一個理念,回歸語言學習的本質,模糊板塊化,且英語學習本就是綜合性特別高的一類科目,嘗試多種能力的組合對高中生的英語能力有著莫大的提升,這樣才會實現多元化的學習,培養出真正的英語學習典范。
2. 改變高中生的固化思維。讀后續寫這一全新類型,對于高中生比較難以理解和接受,往往會出現偏離主題、邏輯不通的現象,這就是以往的思維固化所帶來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這類題型的出現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一項極大的挑戰,會讓高中生極為不適應,因此產生了高中生能夠接受該類題型的假現象,但其實大多數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同時,在讀后續寫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師的教學經驗也不豐富,對于高中生的指導也存在偏差,間接導致了高中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不高。在傳統寫作教學思維和寫作邏輯的影響之下,高中生必須接受長期以來對應用文創作主體的束縛,而無法擺脫既定主題之間的束縛。在這個模式之下,高中生的作文發展空間并不大,對高中生寫作技巧的要求也并不高,高中生只要大體上沒有基本單詞或者基礎語法語病的錯誤,基本上也能夠稱之為一個完整的范文,但是在這個邏輯思維體系之下,高中生的寫作能力往往與讀后續寫能力的要求之間存在著較大程度上的偏差,造成了很多高中生在讀后寫作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對讀后寫作能力的理解往往和實際情況有著較大的差異,這也是也很大部分高中生出現了無法落筆的原因。但是,讀后續寫是必然提上高考英語作文改革日程的,正是因為傳統思維的固化,新題型才必須破冰,擺脫以往應試教育的限制。讀后續寫不再要求高中生按照以往的三段式,固定的書信方式寫作,何嘗不是一種改變高中生固化思維的嘗試?
3.發散高中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對于一個個體而言,是非常稀缺和珍貴的事物,而且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衰弱。我國現如今正是需要創新人才的關鍵時期,想象力對于創新力和創新人才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高考考點就是一個未來人才培育的風向標,而讀后續寫就很好地滿足了這一要求。在大部分的讀后續寫題型中,往往都是從比較生活化的情景開始,引入人物關系和情節。而創作不就是在不經意間迸發的嗎?讀后續寫在內容方面給予了高中生足夠的空間,可以任由高中生發散想象力去創作。盡管在讀的后續寫教學過程中,最大的難點實際上在于高中生對于續寫詞匯以及續寫主體的認識和分析過程中會很大程度上發生與主體偏離的問題,以及在續寫過程中處于線索與相關人物的問題之上。而這些都需要高中英語教師引導高中生去探索讀后續寫能力的奧秘。
二、讀后續寫復習及訓練的措施
1.重視課外閱讀拓展。眾所周知,只有儲備大量的閱讀經驗,才會有效輸出。這一點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非常適用,面對讀后續寫這類新題型,只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是不行的。只有充分地閱讀才能夠幫助高中生清晰地理解文章創作的背景、寫作的意圖、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文中重要的人物線索。所以,在英語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閱讀的重要性已經是不言而喻了,尤其是對于讀后續寫能力的養成,對于高中生的能力更是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首先,高中生需要對于文章的行文以及邏輯和思維有清晰的認識。其次,高中生要對于作者所表達的內容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才能為續寫提供一定的基礎題材和方向。高中英語教師首先可以讓高中生通讀文章,把握文章大概的感情線索和感情思路,讓高中生能夠站在作者的立場上,去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在對于文章的思路和情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讓高中生針對該故事情節展開續寫練習,想象當戰爭結束,作者擺脫了束縛之后對于自然真實的情感以及感受。充分發揮高中生的聯想空間,讓高中生自由創作。當然高中生也會記錄關于自己對于自然的感受和理解,這正是英語讀后續寫需要具備的初級能力,多多鼓勵高中生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閱讀的書籍不一定局限于中外名著,短篇故事集也是極好的選擇,這樣的閱讀習慣不僅僅針對高中生的英語科目,還會讓高中生受益一生。
2.解讀文章,在日常總結好詞好句。對于英語讀后續寫,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文章的寫作思路以及核心內容。而對于文章主旨和核心問題的把握,我們大可以沿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重要方法。為了幫助高中生快速理清文章的主旨以及脈絡,教師要充分將語言學習的共性結合起來。比如,對于一般的記敘類文章來說,時間、地點、人物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閱讀過程中要尤其注重對于此類詞語的把握程度。其次,文章中的重點單詞以及重要句子也能夠幫助高中生快速抓住文章所表達的內涵,例如:開頭句、結尾句、過渡句以及轉折句等。而這些句子,一般情況下都是文章中具有高度總結和概括意義的句子,又或者是文章表達具體化層次意義的句子。高中英語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好詞好句的能力,這好詞好句不是以往的寫作套話,而是在閱讀欣賞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下來的,可以是人物最后體驗到的人生感悟,可以是閱讀書籍過程中一些美麗的景物描寫,還可以是高中生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在創作讀后續寫時,靈感有時就會從其中的只言片語中迸發出來。
3. 定期開展讀后續寫分享會。讀后續寫這一類型的題目,因為不限制內容和套路,其實是有非常大的想象和發揮空間的。高中英語教師不要只把讀后續寫看作成要考試的題型,而是抱著玩的心態去看待,這樣也會讓高中生減輕壓力,還會有非常大的積極性去完成。可以每兩周定期開展讀后續寫的分享會,由高中英語教師主導,英語課代表進行組織,大致分為幾個小組。每一期都提出幾個不同題材的題目,讓同學們任選其一進行創作,字數不限,千萬不能只按照應試目的。在分享會上,每一組選出一個代表的高中生,可以主動展示自己創作的作品,同一類型的題材往往在不同高中生手里,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或者帶來本組最近閱讀后所收獲的好詞好句和同學分享討論。之后高中英語教師指出其中的語法或者邏輯錯誤,再給予鼓勵和改正方法。最后由高中英語老師和高中生一同評出前三名,且高中英語教師的票和同學的票是一樣的,必要時可以頒發一些小獎品以資鼓勵。這樣的分享會,讓讀后續寫不再是一個人的思維發散,而是一群人的思維碰撞,而往往碰撞后的火花會更加有生命力。如果在高中生都熟練掌握寫法以后,高中英語教師可以讓每組的成員進行讀后續寫接龍,讓每一位組員都有參與感,且以這種形式創作出的內容也是非常有趣的。這樣每兩周的活動是一個復習周期,讓高中生可以回顧之前的知識,再進行整合,最后在之前的基礎上完整輸出。
結語
高考英語作文長期以來一直延續著傳統題型,再結合每一年的時事和熱點進行話題寫作,創新題型屬實不易。讀后續寫這類題型看重高中生的英語思維和閱讀能力,出的題目也越來越靈活,反映出國家對于教育改革的決心,越來越想要考察高中生最本質的英語核心素養。因此,高中英語教師也要重視高中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高中英語教師可以引導高中生重視課外閱讀拓展;解讀文章,在日常總結好詞好句;定期開展讀后續寫分享會,這在一定程度上訓練了高中生應對讀后續寫這類題型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永萍.基于詞塊理論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分析[J].學周刊,2021(29):91-92.
[2]陳麗娟.以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方法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27):175-176.
[3]鄭麗平.核心素養下培養高中生讀后續寫能力策略的探究[J].學苑教育,2021(26):41-42.
[4]張茹.指向思維品質提升的讀后續寫教學——以2018年6月浙江省高考英語作文為例[J].英語廣場,2021(24):134-136.
[5]袁丹純.解密讀后續寫評分標準,精準提高續寫質量——以2021年新高考全國英語Ⅰ卷讀后續寫為例[J].廣東教育(高中版),2021(8):45-46.
367550033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