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仕武 盧展宏 陳翠云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具有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等特點,嚴重影響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給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靜脈溶栓仍是治療急性腦卒中的主要治療手段,阿替普酶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公認,但其血管再通率并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出血風險。本院采用第三代溶栓藥物——注射用重組人TNK 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進行靜脈溶栓,取得一定成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本院收治的31 例使用注射用重組人TNK 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2017~2018 年本院收治的35 例使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20 例,女11 例;年齡48~95 歲,平均年齡(69.9±11.8)歲。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3 例;年齡47~86 歲,平均年齡(69.4±11.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有缺血性腦卒中導致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出現<4.5 h;年齡≥18 歲;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且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有明確的溶栓禁忌證;NIHSS 評分>20 分的重度卒中患者;溶栓后行介入治療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用量為0.9 mg/kg,選擇10%進行靜脈注射,其余90%的藥量采用靜脈滴注,持續1 h。觀察組采用注射用重組人TNK 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用量為16 mg,一次性靜脈注射。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溶栓前后NIHSS 評分、溶栓后不同時間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死亡率、痊愈率。采用NIHSS 評分評估兩組患者溶栓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狀況,記錄溶栓前以及溶栓后1 h、3 h、6 h、24 h、72 h、7 d 的NIHSS 評分,評價其臨床療效,治愈:NIHSS 評分降低≥91%;顯效:NIHSS 評分降低46%~90%;有效:NIHSS 評分降低19%~45%;無效:NIHSS 評分降低≤18%,甚至增加。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1]。觀察顱內出血、過敏反應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溶栓30 d 及90 d 的痊愈情況,利用改良 Rankin量表(mRS)評定生活質量,0~1 分為痊愈,2~5 分為預后不良[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溶栓前后NIHSS 評分比較 觀察組溶栓后1 h、3 h、6 h、24 h、72 h、7 d 的NIHSS 評分均低于溶栓前,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溶栓后NIHSS 評分總體上呈下降趨勢,溶栓后24 h 有一過性增高,溶栓后1 h、3 h、6 h、24 h、72 h、7 d 的NIHSS 評分與溶栓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溶栓后不同時間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溶栓后1、3 h 總有效率分別為71.0%、77.4%,均高于對照組的14.3%、51.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溶栓后6 h、24 h、72 h、7 d 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溶栓前后NIHS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溶栓前后NIHSS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溶栓前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溶栓后不同時間的臨床療效比較(n,%)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顱內出血發生率為11.4%(4/35),過敏反應發生率為0,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4%;觀察組顱內出血發生率為3.2%(1/31),過敏反應發生率為6.5%(2/31),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7%。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死亡率比較 對照組死亡0 例,觀察組死亡1 例(3.2%),兩組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5 兩組患者溶栓后30、90 d 痊愈率比較 觀察組溶栓后30 d 的痊愈率71.0%(22/31)與對照組的54.3%(19/3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944,P=0.163>0.05);觀察組溶栓后90 d 的痊愈率83.9%(26/31)高于對照組的57.1%(20/3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561,P=0.018<0.05)。
阿替普酶是第二代溶栓藥物,具有纖維蛋白選擇活性,理論上不增加全身纖溶亢進,較第一代溶栓藥的出血轉化風險低,但體內半衰期短,為3~5 min,需短期內大量給藥,引起潛在顱內出血風險[3]。第三代溶栓藥物——注射用重組人TNK 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是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的多點變異體,其較阿替普酶半衰期延長,為18~22 min,纖維蛋白特異性和抗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PAI-1)活性增強,血管再通更迅速,對較久的血栓溶解更強,可單次靜脈推注使用,促進了溶栓治療的快速進行,可顯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經功能改善率,改善患者的預后,并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率[4]。本次研究提示注射用重組人TNK 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有可能減少進展性腦梗死的發生率,能夠有效促進超早期患者的神經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的遠期預后。
綜上所述,注射用重組人TNK 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可顯著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經功能改善率,改善預后,并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