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華
腦卒中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且嚴重的一種腦血管疾病,臨床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表現劃分為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和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臨床研究認為,隨著患者年齡的不斷增大,人類腦卒中的發病風險也會隨之增加,這和患者的身體素質以及器官代謝功能衰退等都存在必然的聯系[1]。最近這些年,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在不斷的加深,無論是缺血性腦卒中還是出血性腦卒中,其臨床的發病幾率都在逐年的提高,并且開始成為對人類生命健康產生威脅的主要病癥。腦卒中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在經過搶救幸存的患者當中,很大一部分都會因為神經功能的損傷而導致不同程度的殘疾。本文主要研究在對腦卒中老年患者進行康復時通過舒適護理干預所取得的效果,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選自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到本院進行治療的60 例老年腦卒中康復期患者,采用隨機奇偶數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 例。觀察組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齡63~82 歲,平均年齡(72.16±6.28)歲。對照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齡62~82 歲,平均年齡(73.48±6.8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經過診斷均得以確診,所有調查對象的臨床資料遞交倫理委員會審核并獲得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為腦卒中,診斷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年齡均>60 周歲;③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具有完整的臨床病歷資料。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因其他病癥而導致的軀體功能障礙的患者[2];②存在嚴重的心臟、肝臟、腎臟等相關功能損害而導致病變的患者;③對本文所配合的康復訓練不耐受或者過敏的患者;④因各種原因無法完成研究而退出研究的患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配合常規護理,嚴格的根據常規護理原則為患者安排各項護理。觀察組患者則通過舒適護理手段進行干預,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3.1 心理護理 積極對患者的心態進行調節,為患者發放健康手冊,耐心的告知患者在腦卒中康復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使患者認識到腦卒中發病的先兆、急救處理的措施、并發癥的相關表現等,并告知患者相關處理的方式,盡可能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消除患者緊張和恐懼的情緒。
1.3.2 生活指導 在日常生活當中應指導患者進行規律的生活,促進患者的作息規律,并盡量保證患者具有充足的睡眠時間,確保患者的臥室干凈整潔,合理的對患者進行膳食調節,指導患者在飲食上堅持低鹽、低脂和低糖飲食,同時使患者適當的攝入高纖維的食物。避免患者過于飽腹或者饑餓,也要避免患者暴飲暴食,在康復訓練的過程當中禁止患者吸煙飲酒,也不能使患者攝入濃茶和咖啡。
1.3.3 舒適護理 在患者住院的過程當中應保證各項護理工作都能細致入微,落實到實處,強化醫護工作者的巡視頻率和深度,保證患者皮膚的清潔和整潔。還要定期對患者口腔和會陰部等各項區域進行清理,患者在上廁所的時候應通過醫護人員攙扶,夜間也需要有家屬在一旁看護陪同。護理的過程中應避免出現意外事件,防止患者墜床和跌倒,患者外出的時候應注意防寒和保暖等工作[3]。
1.3.4 康復訓練 積極著手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促進對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和活動,使患者每天都具有適當的運動量,運動量要以患者身體耐受為準。如果患者存在語言、行為等方面的障礙,則需要積極的進行強化訓練。還要要求患者家屬在一旁監督指導。
1.3.5 出院護理 在患者出院以后需要責任護士進行電話隨訪工作,1 次/周;同時要求患者及其家屬添加醫院的微信公眾平臺或微信群,爭取每日都能在群內了解患者的具體狀況,并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為患者制定相關的計劃,告知患者康復期間所面臨的問題該如何處理,盡可能保證患者的康復能有條不紊的落實。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統計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的抑郁情緒發生率,主要通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進行評分,如果評分>50 分,則為患者存在抑郁情緒。②統計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滿意度主要采用自制的量表評分進行評價,評分為0~100 分,分數>80 分則為滿意,否則為不滿意。③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IHSS 評分,評分為0~42 分,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④通過Barthel 指數對所有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評分為0~100 分,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抑郁情緒發生率和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抑郁情緒發生率為10.00%(3/3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10/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0.00%(27/3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20/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IHSS 評分和Barthel 指數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Barthel 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NIHSS 評分(7.89±3.33)分低于對照組的(14.67±3.56)分,Barthel 指數(82.64±12.22)分高于對照組的(76.03±11.5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IHSS 評分和Barthel 指數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IHSS 評分和Barthel 指數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aP<0.05
臨床研究認為,在患者腦卒中康復期進行相關的治療和護理對促進其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身體狀況一般較差,因為患者自身身體存在著多種病癥,這會導致患者在康復的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進而很容易使患者在康復的過程當中出現焦慮等不良的情緒,對其生活質量產生了嚴重影響[4,5]。
在康復期根據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一系列的康復護理,能夠盡可能地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抑郁情緒發生率為10.00%(3/3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10/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能夠說明為患者在康復期落實舒適護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抑郁情緒出現的幾率,對于穩定患者的心態,調整患者的心情發揮了重要作用;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0.00%(27/3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20/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能夠充分的說明舒適護理能夠整體上提高患者的心理滿意度,使患者能以良好的狀態接受各項康復訓練,對促進患者機體的恢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護理前,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Barthel 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 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能夠充分的表明,通過舒適護理的落實可以使患者更好的進行各個方面的功能康復,對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的缺損狀態,綜合提高生活質量發揮了作用。舒適護理在干預的過程中,各項護理工作都以患者為中心,尊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盡可能的以最舒適的方式為患者提供各項保證,這樣就能使得患者在愉悅的情況下完成各項康復訓練,促進患者的功能康復。
綜上所述,對老年腦卒中患者通過舒適護理手段進行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抑郁情緒的發生幾率,提升患者整體滿意度,對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狀況,提高生活質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一種良好的護理方法。